文/家庭杂志新媒体记者 罗瑞雪
“跑!”
不用再说第二次,万勇(化名)已经以平生最快的速度窜了出来,离开了那把抵着他脖子整整100分钟的长刀。
没跑几步,他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迅速上前保护他离开的警察捂住了他的双眼,带他背对着被击毙的歹徒,越走越远。
一生一死。围观的群众爆发出巨大的掌声与欢呼。
01
给主人公万勇取化名“勇”字,是最贴切不过的。
勇敢,是这位初二少年在面对歹徒长长的尖刀时,唯一的武器。
人们惊讶于他的冷静:不仅在被劫持时很冷静,死里逃生后也异常冷静。
万勇这样子,反而显得他的亲人有些“大惊小怪”:爸妈怕他出现应激创伤反应,守了他整整一夜。在微博上夸奖表弟勇敢的姐姐,也对他的淡然十分佩服。第二天,万勇已经“状态非常好地”打起了平常爱玩的游戏。
其实,万勇不是不怕。劫持刚发生时,那声因带着哭腔显得凄惨的“救救我!”瞬间让现场围观人群的情绪出现骚动。不少心软的阿姨和奶奶直接哭了出来。
1月22日周五,下午5点,实验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们三三两两、呼朋唤友地走出校门。天气晴好,一如他们雀跃难耐的心情:明天开始正式放寒假啦!
这座历史悠久的中学,是整个云南省学子都向往的圣地。当地甚至流传着一句话:进了实验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985大学。
学生们如归家的小鸟一般轻快地飞到了在门口等候接送的家长身边。欢乐的氛围之中,没人留意校门角落里那个带着黑色鸭舌帽、一身黑衣服的大叔。
直到第一声尖叫划破天空。
大叔突然亮出雪白的刀具,接连捅伤了八个学生。无辜的孩子相继倒在血泊之中。
学生们争相哭喊着跑出了校门。热闹而安宁的景象不复存在,周围的民众逐渐被感染得紧张了起来,纷纷停下手边的事情,过来查看。
先出校门的初二学生汪幸(化名)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描述了自己回头,见到一把染血的刀那种恐惧。
想到刚才可能和犯罪嫌疑人擦肩而过,他的心瞬间狂跳不已。
在逃离学校之前,汪幸最后看到的,是被迅速清空的校园和“被挟持的一个同学”。
万勇是歹徒遇到的第九个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让歹徒改变了主意,他停止了直接砍人施暴,抓过万勇,把约20厘米宽的长刀抵到万勇脖子上,拖着他蹲在了校门口的长台阶上。
02
陆茗(化名)听到了万勇的那声“救救我”。
事发时,陆茗正在楼下吃烧烤。听闻校园里出现了伤人事件,她跟着警车和人群跑到了警戒线外。
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陆茗提到,当时万勇没有真的哭。她回忆,万勇也没有出现挣扎等可能会激怒歹徒的举动。
没人知道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小男孩是如何快速让自己镇定下来的。几辆特警车呼啸而来,武警、突击队、防暴队、狙击手迅速集结。在歹徒与万勇所在的台阶下方,警察密密麻麻地列起来。
“人质死了,就没有和警察谈条件的资格了。”万勇尝试和歹徒沟通。他的说辞正中歹徒的利益需求。
此时,校园里还有未放学的初三学生。根据原计划,他们会上晚自习至6点40分。学校安保人员正在门口商量是否要立刻关上校门。
“把门关起来!把门关起来!”
出乎所有人意料,万勇再一次高声喊叫起来。这一次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校园里的同学。
“他像是有一种英雄气概,想要保护学校里的人。”围观了劫持事件的冯志昕(化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
巨大的黑色铁门缓缓关上,阻隔了歹徒通往校园的道路。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门资料图。)
03
警察开始进行谈判和营救。一个警察脱下了外套,只穿着保暖内衣,向歹徒证明自己没带武器,并试图向前。
但歹徒情绪激动,按得万勇直往下趴,还拿着刀作势切下。
现场再次骚动。
“别碰孩子!”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尖叫,随后被更多的围观群众劝下去:“先别说话!”
那名警察只好后退。但他没有穿上外套,而是继续等待时机。
“噗通”一声,另一名穿着黑色羽绒服和牛仔裤的警察突然跪了下去,请求歹徒放过孩子,换他做人质。
这让人动容的一幕被记录成视频和照片传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媒体和自媒体在最初报道中误认为这位警察是孩子的爸爸。
毕竟按照常理,担心孩子到愿意跪下求歹徒交换人质的,只会是至亲。
在万勇的表姐做了澄清后,人们的感慨更深:人民警察为人民。这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警察对人民至高无上的爱护。
04
下跪没能让歹徒动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僵持间,有警察翻到了歹徒身后的高墙上观察,但找不到合适的行动时机。有人听到外围的警察在请示与沟通。“一切以解救人质优先。”
第一个转机出现。歹徒提出了第一个请求:派一个女记者过来沟通。而且要在十分钟之内。
一名恰好在附近采访的当地民生类新闻栏目《都市条形码》女记者冯欣(化名),二话不说便答应了歹徒的要求。那天,她刚刚拿到了自己的记者证。
在距离歹徒只有三米的地方,冯欣借着一个布包的掩护,开始了与歹徒的沟通。她给歹徒递上了他要求的扩音喇叭,递上了水。为了证明水没有毒,她还拧开喝了一口。
据现场的围观群众说,冯欣是和歹徒说话最多的人。在与歹徒沟通的半小时里,她不停说话,稳定歹徒的情绪,同时让歹徒的注意力从万勇身上移开。
征得歹徒同意后,冯欣给万勇递了一瓶可乐。
正是这瓶可乐,让万勇抓住机会,将歹徒让他举起扰乱狙击手视线的镜子悄悄放下。
歹徒拿起扩音喇叭,开始对着警察喊话。
万勇再次做出英雄举动。他举起右手,以极小的幅度摆了摆手,然后轻轻地对台阶下的警察说:“不要过来。”
声音通过歹徒举着的扩音喇叭传了出来,所有人都听见了。
他不要警察冒险。尽管警察的营救目标就是他。
这当然是身处漩涡中心的他理性的判断。但同时也说明,小小的万勇面对尖刀,毫不畏惧,甚至还会为其他人着想。
“善良和勇敢是小朋友的武器。”有网友这样评价。
05
时间来到下午6点40分,天色暗了下来。
距离万勇遭到劫持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分钟。
现场逐渐陷入寂静。
或许是预感到自己的终局即将到来,歹徒突然情绪激动,刀尖向万勇脆弱的脖子逼近。
沉默瞬间被打破,围观群众发出了惊呼声。歹徒被进一步激怒,指着人群怒骂起来。
就是这一刻!一直在学校铁门的另一侧,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特警指挥员,果断比划了狙击手势。
“砰!”的一声,歹徒的黑色鸭舌帽应声弹落。他瘫软了下去。
万勇和冯欣马上离开现场,数十位警察上前控制局势。
有网友截下第一个冲去接过万勇的警察画面感慨:这是真正的“健步如飞”啊!
照片显示,冯欣在脱离危险后,腿软走不了路,身边的警察牢牢扶着她。而在之前,她还因为与歹徒冷静的周旋,被人误以为是谈判专家。
其实她才工作三年,也就25、26岁左右,是个年轻的女记者。
这次劫持经历,给万勇的脖子上留下十几道划痕。除此之外,他的表姐说他“有说有笑,还打起了王者荣耀。”
虽然如此,不少网友还是担心他俩的心理健康问题。蓝衣女记者全程目睹了歹徒被击毙的场面,可能会留下阴影。
24日,蓝衣女记者透过媒体发来回应,透露她已经去接受心理辅导:“我现在很好,谢谢关心。”
不约而同地,万勇和女记者都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万勇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尽快恢复平常的生活。
06
事发时在现场的人,都通过扩音喇叭听到了歹徒的“诉苦”:他认为自己的家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他本人曾经吸毒,戒毒十几年,但还是无法融入社会。
无人被打动。毕竟他的刀,还抵在万勇的脖子上。而不远处,医生们正在为被他捅伤大出血的学生进行急救。
最新消息,被歹徒捅伤的8名学生,已有一名因伤势过重不治去世。
任何诉求都不应该以伤害无辜的人和家庭来达成。22日-23日,昆明市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实验中学门口,哀悼不幸去世的学生,为受伤的学生祈福。
在被劫持的100分钟里,如果不是万勇的镇定与机智,如果不是警察的缜密布局和大胆实施,如果不是蓝衣女记者的勇敢与耐心,万勇随时会成为被杀害的第2名学生。
从歹徒选择了校园逞凶的那一刻起,他便失去了诉苦的正当性。
万勇的表姐转述了他的回忆。原来,第一位被证实去世的同学,在倒下的那一刻,还在提醒大家快跑。
遇害身亡的这位同学,也只有13岁。
危险降临,人性的闪光最终指引万勇走向了平安。
这世界有对弱者挥刀的暴徒,也有永远善良勇敢的天使。有网友留言:
“歹徒不明白,他挥刀砍向的,正是最有可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人。”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昆明劫持案:被劫男孩大喊关门保护其他人,一民警下跪求交换人质》 ;
2、南风窗《被勇者拯救的勇敢男孩》;
3、扬子晚报《“下跪的,是警察”》;
4、观察者网《昆明蓝衣女记者正接受心理辅导:我现在很好,谢谢关心》;
5、北京晚报《细节曝光!昆明劫持人质案家属发声:跪地的是警察,乞求替孩子做人质》
1逝7伤,昆明人质劫持案:为什么怯者总抽刀砍向弱者?
时代精神病人: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