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是一本由费正清(美)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与中国》精选点评:
●和作者那本《中国:传统与变迁》比起来,更有一丝费氏中国通史的味道。当然这个读本看上去还是相当熟悉的,基本现在广为宣传的都是费正清的中国视角和思路,即便它也相当的过时。
●更喜欢老版本的,算豆瓣猜对了
●清醒理智客观的态度完胜大部分中国学者。少了意识形态和道德的争论,像是一个睿智的老者把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给你婉婉道来
●还算可以。然而浅显,且不乏浅薄的观点。不过在某些方面已经胜过中国人自己写的思想了。
●除了对美国过份偏袒为,对于中国的分析还比较中肯。
●从同学手中借得。后自购一本。说得佷通透。
●读高中时,历史老师口中常提及的人物,一直以为是中国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美国视角下的中国。
●很多真知灼见,少了一星是因为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内容纯属扯淡,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限度。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一):正在看,刚开头一段
刚看开头,还在头20来页。
作者的视角很有意思,从飞机上俯瞰的视角,让我觉得真是不一样。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书里面从地形、地貌、人类居住的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一样的根源。
挺有意思,值得一读,看看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二):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都写的很好很准确,限于资料缺少,成立后的历史并不清晰,反应了当时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的缺乏。
不过,即使今天,老外们也不太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经济到底怎么回事。中国人廉价获得了国外很多资产时,老外有一天有一天会明白,他们又一次为无知和贪婪付出代价。就像他们在历次经济危机中付出的代价一样。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三):我有一个疑问,求解答
这一版的内容,是否有被删节或“被编辑过?”
恳请读过的人,或有过研究的人帮助解答一下,万分感谢!!
抱歉,由于豆瓣不让做过短评论,所以只能再胡乱打一些字。
好像以前豆瓣对评论字数不做控制,而且有留言版,现在只有评论,虽然开设了笔记功能。但我以小人之心猜测的是,让人们老实点,只读书,摘抄点评书中内容就好了,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了。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四):印象中国
这本书可以作为Modern Chinese Society的学生读物。比较浅显地讲述了中国的思想、政治、经济等等历史。其主要观点仍然是所谓的“冲击-回应”模式(challenge-response,见p.134, 140-41)。然而,这本书也并不是简单地讲述这一模式,它还描述了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包括早期的贸易、启蒙学派对中国法律、道德、官僚制的抬高等等。
这本书第一章的笔调非常引人入胜,从飞机上看中国的视角颇具印象派风格。其中,关于中国的人口在工业化之前就大大膨胀了的说法值得注意。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五):费正清最好的著作
费正清在西方中国学的地位与声望当然不是浪得虚名,这本书就体现了他的深刻洞察。全书只是概述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的中国发展。但其中充满了作者的观察与思考,这种思考的深度在西方人身人是难得一见的。只有对中国社会与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有长期的观察才能做得到。
作为一名政治观察家,费的本职是研究中国为美国或西方政府提供决策的的依据。因此,本书就难免带有政治的观点。作者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始终暗暗地站在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角度,这是令人十分难以忍受的。
作者将本书的读者设定为西方普通读者,以致在一些常识的历史叙述上浪费不少笔墨,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