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全四册)》是一本由[苏] 肖洛霍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6.00元,页数:20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精选点评:
●这部沉闷的前苏联作品,不推荐很多人读。想看大部头?百年孤独更有阅读快感。请各位放弃这套罢。
●单个片段太冗长,五星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把读书庸俗的比作服装,那么,俄国的文学无疑是重磅材质加上重工刺绣和花边。多年来我度过的俄国作品屈指可数,直到读完这一本《静静的顿河》,那种久违又熟悉的沉重感再次袭来,压迫着我的心灵和身体,让我久久喘不过气来。我用了120+天,完成了今年布置给自己的读一本俄国文学的任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要潜心研究日本战国历史了
●这么多年,因为小时候读过的某篇文章,始终存留着一种把静静的顿河与中文系学生等同起来的幻觉,觉得喜欢文学的小孩子,长大以后要做的最牛逼的事情就是接连几天几夜痴读俄国作品,且读完之后一定要有如梦初醒、脱胎换骨、乾坤爻变之感,如今终于长成那个小孩子崇拜的念得懂静静的顿河的大学生,却觉得静静的顿河在她念过的俄国作品中其枯燥无聊程度仅次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说,她终归没长成理想中为这书灯下通宵达旦的那个伟大身影
●苏联文学中最无感的一部,或许是因为行文过于抒情,但人物刻画不够而情节又有些流水账吧。唯独印象深刻至今清晰记得的反而是为了保护老婆抽出马刀来的老爷子。
●很棒
●肖洛霍夫,远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来得有名,时代也晚。如果说托写的更是外部环境的变迁,陀写的更是灵魂深处的体验,那么肖洛霍夫则像是两者之间。作为俄罗斯的一个少数民族,哥萨克族有些像是我国西部的那些游牧民族,《静静的顿河》写的是关于这个族群的变迁史,场面宏大,篇幅巨长无比,一路读来,前面的情节甚至都有些忘记了。奇妙的是,读完之后,虽然并不能把这个变迁史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有一种深刻的画面感刻在脑海里,比如在顿河里月下捕鱼、喂马、共产主义者的形象、以及乡村的武斗,甚至都会觉得散发着寒冷水草的味道,很有趣的体验。有史以来读过最厚的一部书,其实是从2013年开始读的,断断续续,最近总算是读完了。最后说句会得罪很多人的话,陈忠实《白鹿原》就是模仿这本书作为蓝本的,前者是不错,但并没有那么的原创。
●超级爱,无比爱,荡气回肠
●嘴炮型选手肖洛霍夫,文字磅礴细腻,译者翻译功底十分了得。读完密密麻麻两千页,实在压制不住我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对男主角葛里高利的怒火,作为丈夫不忠,作为情人不诚,作为儿子不孝,作为父亲不慈,简直是彻头彻底的混蛋,战斗民族的男人啊没少让女人遭罪,可细想这也是时代洪流冲击下的灵魂宿命,不完美的粗线条男人的史诗。向往北方,向往冰雪长河,向往清冷忧郁的俄罗斯大地,噢,我亲爱的娜达莉亚,让我好好爱你。
●老肖写的不赖;比国内某些强太多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一):一本能够抓住人心的书
用了很长的时间总算才把绝大部分听完,中间出去旅行,没想到16天回来后仍然在播,听到了结尾。
顿河边的农民,有着自己的信仰,很淳朴,也很残酷的战争。久久不能忘记书中的人物。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二):初言
读书四十年,零零落落,沸沸扬扬,除[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萌芽][忏悔录]等让我反复读阅外,外国文学作品中使我难忘的就是这本[静静的顿河]了。青年时读是一种感受,中年时读又是一种感受,如今又捧起它来,仍觉其味无穷。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三):对事物与人的描述修饰过多的书籍
是一本好书,俄罗斯的名字真是难记。人去人来,终有明天。
主人公的冷酷与战争给人带来的困惑真是到哪里都一样。
一直在追寻主人公的身影,有时候感觉好累。
凑够50字吧。我还不可以写书评
我还不可以写书评
我还不可以写书评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四):大学的一个寒假读了其中两册
四册全读完,觉得是读过的最好的了
四册全读完,觉得是读过的最好的了
我不想评论情节
不能放过我吗
我只想谈感受
太霸道了吧
豆瓣
那真的是一部史诗
那真的是一部史诗
太美了
将来还想再读一遍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读后感(五):fight for survive
在高一,中午休息时候,整整看了好几个月。
看完这本书,明白了苏联红军的真实的一面,不再是那崇高辉煌的景象。主人公的一生才是真实历史的反映,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没有选择的冲。。。
那段时候,看了一系列的俄国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