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与一神教》是一本由(奥)弗洛伊德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50,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西与一神教》精选点评:
●弗洛伊德的文笔很好的!
●心理学知识不够,看论文实在是艰难啊
●故事编的挺顺畅,仅此而已,两星半。
●结论很有意思,就是那个本我超我之类的很没劲
●“宗教始于儿子对父亲的谋杀”,弗氏曾在《图腾与禁忌》中提到的论点于此在图腾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上达到了渐进的统一。但这种以纯然逻辑推理为基础的假设毕竟有着不可忽视的薄弱之处。
●对于个体心理的发展分析依旧感觉牵强,不过对摩西和犹太教的源头分析看起来有道理。
●不知道这样的考究有何意义。。
●二儿子嫉妒大儿子成为系统发生的创伤
●尚可
●一系列大胆的假设,因此也一如既往地罗嗦。
《摩西与一神教》读后感(一):理顺西方宗教的钥匙
我觉得想了解西方宗教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以前的许多迷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一个解释。一本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本人这方面的书读得不多,也未必能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但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为什么一神教出现在一个游牧的弱势民族?这个问题的确从看房龙的《圣经故事》开始就萦绕在我的心头。现在明白了,一神教其实并非犹太民族的原创。
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问题时遇到的许多困难,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问题,就是语源学的基础有待加强。对于过往历史概念(人名)的考证,往往需要从语源学上着手。摩西是古埃及语“(某某人)之子”的意思,书中给出了大量类似的名字,那就很好地揭示了摩西是埃及人,顺藤摸瓜,一切都变得容易解释了。
从这部著作开始,我非常佩服佛洛依德。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深度剖析本民族宗教、神话的起源,所需的勇气更多乎外民族的学者。而他鞭辟入里地做到了。
《摩西与一神教》读后感(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从竭斯底里症和强迫症中发轫,最初的影响也限于心理学领域。但是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视角。正如此学派的人后来所做的那样。当一种新的问题意识扩展到社会科学的诸领域时,一种冲击力就油然而生了。仿佛对一切问题都可以用精神分析解答,就像握着一把万能钥匙。
不得不承认,《摩西与一神教》确实很厉害,无论在深度上还是文化上。但是,正如佛洛依德自己说的那样,总让人难以完全被说服。相比之下,《图腾与禁忌》似乎说服力更大些,也更具学术上的影响力。当然,这是个人见解。
弗洛伊德之牛,部分在于其野心;其缺陷,在于扩张的太急躁,以至于文献准备始终给人不充分的感觉。
《摩西与一神教》读后感(三):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
俺在书架上找书看时,发现了这本老书:摩西与一神教。黄色的封皮,大32开的开本,三联出版,弗洛伊德晚期作品。俺上大学时有一段时期迷恋弗洛伊德老先生,几乎把能找到的他的书都看了,甚至他的传记也看了好几个版本。最后去了趟三联书店,买了这本老弗83岁才出版的《摩西与一神教》。俺当即重温了下这本书,感觉好得不得了。BB上的电子书正好看完迈克尔·克莱顿的《神秘之球》,里面有位心理学家唱主角(电影里达斯汀·霍夫曼的角色),没想到紧接着开始看心理分析的开山鼻祖的大作。
《摩西与一神教》是老弗晚年作品,正值二战期间。这本书其实是三篇论文的合集,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分量最重的部分知道弗洛伊德逃到英国避难时才发表。作为一名犹太人,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设想:摩西,是一个埃及人,犹太教起源于埃及18王朝时的崇拜太阳的阿顿神教。老弗应用了很多证据来论证这一观点,最后的结论虽说不是无懈可击,却也自圆其说,合理的很。反正俺认为弗老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把这本书和《图腾和禁忌》一起对照看,会有更多心得。《图腾与禁忌》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俄狄浦斯情结推断,而《摩西与一神教》的末尾,弗洛伊德重新回归到了俄狄浦斯:犹太人杀死摩西,从而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因此才会受到如此多的苦难,才会期盼以为救世主的降临。
《摩西与一神教》读后感(四):从他出世不到五百年中,摩西为所有的犹太人所敬仰
摩西(Moses)在《圣经•旧约》中译为摩西,《古兰经》中的穆撒,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他的名字意思是“儿童”或“儿子”,从他出世不到五百年中,摩西为所有的犹太人所敬仰。到西元后五百年,他的名气和声望同基督教一道传遍欧洲许多地区。一百年以后,穆罕默德认为摩西是真正的先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摩西在整个伊斯兰世界里(甚至包括埃及)成了受人敬仰的人物。摩西在他死后三千多年的今天,仍同样受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的尊敬,甚至还受到许多无神论者的尊敬。圣经旧约前5篇都与摩西相关,称作摩西五经。摩西象征着上帝的律法,摩西律法也是上帝律法的一部分。
摩西的故事主要是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且带领他们来到上帝赐给他们的迦南地附近。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中记载,他带领在埃及过著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神借著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以犹太人人劳动勤奋,并且以擅长贸易著称,所以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另外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的恐惧,所以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了宫中。摩西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摩西一日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离开那里返回故乡。在回乡的路上,摩西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
《摩西与一神教》读后感(五):勇气、理性与包容
从《摩西与一神教》的著述上来说,无疑弗洛伊德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书中的观点涉及到弗洛伊德本人、他的民族及他的信仰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因而从信仰的层面上来说,弗洛伊德与《摩西与一神教》一书就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敌人。联系到当时二战时期的背景,纳粹德国的排犹运动席卷欧洲,这个当时没有祖国的民族中的一员-弗洛伊德却写了这样一部摧毁自己民族信仰支柱的著作,除了让人佩服还能剩下什么呢?
“要证明一个被其民族赞誉为最伟大儿子之一的人其实并非该民族的成员,这的确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当证明者本人也是这个民族的成员更是如此。然而,任何维护所谓民族利益的考虑都不能使我将真理置于不顾。”
《摩西与一神教》一书共分为三章。但是因为中间奥地利排犹运动及二战的关系,弗洛伊德从奥地利搬到了英国;以这个时间为节点,这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的一、二章是一部分,后面的第三章是另外的一部分。两部分之间还是能够看出稍微有所区别来的。
弗洛伊德的主要论证的过程集中在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弗洛伊德先从语言的方面论述“摩西”是个埃及词汇,进而推测摩西是个埃及人。但是弗洛伊德本不是一个语言学家,因此语言学方面只是弗洛伊德的一个推测,他本人在书中也并未将重心放置在此。紧随语言之后,弗洛伊德主要从神话的模式展开结合弗洛伊德本人所擅长的精神分析与其著名的恋母情结理论对于摩西的种族及犹太教的起源做了推论。书中所表露出来的环环相扣的逻辑,让人感觉到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的立论是十分让人信服的。
读罢全书,尝试的归纳了一下,弗洛伊德在书中推导以下几个结论:
(1)犹太教及基督教这种一神教起源于埃及,可以追溯到埃赫那吞的一神教。(2)摩西是个埃及人。利未人也是埃及人,他们是当年追随守卫摩西的埃及卫士等人。(3)犹太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以是否曾经在埃及居留并跟随摩西出走埃及为区分。这两部分犹太人最终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民族。他们对待教义的问题导致了民族的合合分分,并是统一的国家分裂成为犹太和以色列。同时也是基于教义的问题他们杀死了摩西。(4)耶和华的上帝教是属于那些没有在埃及居留的犹太人的。耶和华是一个火山神。演化的最终的结果是耶和华上帝教和摩西的一神教合二为一。(5)“摩西确定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的自信心却由于摩西的影响而在宗教中固着下来,成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因此,……缔造了犹太民族的人就是摩西其人。犹太民族由于他而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凝集力;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他而招致了他们曾经遭受、现在也还仍然没有摆脱的敌视。”
《摩西与一神教》得以在基督教的英国出版发行,足以说明当时对于学术的包容。对比一下,弗洛伊德在奥地利的遭遇更是显得分明。扪心自问,这样的类似的著述放在我们这个国家能被接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