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0世纪的书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21 03:23: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0世纪的书读后感精选

  《20世纪的书》是一本由[美] 查尔斯·麦格拉斯 编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8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的书》精选点评:

  ●Translation...???

  ●不喜欢外国文学,竟然也不喜欢外国文学书评(照中国经验,书可以不咋地,书评绝对篇篇精彩异常),估计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这书买亏了。单论外观,装帧、纸张都不错,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所以当初看走眼了。

  ●偏重于文学,部头大,可读性差

  ●能清楚地看到书评是如何发展并精彩起来的。报刊书评写手必备参考样本。

  ●评论很好,引经据典的东西太多太高深。只怪我读的太少书。

  ●每天讀一點

  ●在书柜里沉睡多年,终于读过一遍了。大部分书是是”知道“的,但还是有一些没听说过的。做了一点笔记。确实是权威书评。

  ●当作guideline是极好的~

  ●翻译一般,推荐的作用对我而言不大,感兴趣的书有些没有出版(甚是可惜)。但至少了解了某些作家在20世纪得地位,和他们的故事。美国人鉴书的水平不如欧美!!11

  ●这本搜集了纽约时报精选的20世纪的书评,百余篇,虽然时间上是囊括百年,但空间上则只限于欧美作家和学者的作品。大部分是纯文学的书,然而也有环保学者蕾切尔卡逊、建筑诗赖特、精神分析学大家弗洛伊德等等。书评良莠不齐,给我的感觉是纽约时报的书评也不过如此。当然,比豆瓣书评好很多的是,简洁直接干净纯粹,没有夹杂书评者的情感私货。不得不提一下翻译,有些地方简直像是盗版,词语古怪,上下文不相容。这么厚的一本软本书,看和不看的区别不大,但是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怎么看如今我们依然在阅读在评价的书也是很有趣味的。比如那篇评奥威尔《1984》的。昨晚在床上干掉这本书,胸都压瘪了。

  《20世纪的书》读后感(一):终于买了这本书

  因为价格,因为时间,一直犹豫是否买这本书。

  其实一直希望能在地坛书市半价时买,但是两次书市上都没有这本,想必卖得不错,没什么退货。

  因为给当当当热心读者,当当送了我一张100元的代金券,终于让我在下单的时候不再犹豫了。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

  《20世纪的书》读后感(二):没有背景的阅读

  很早以前就买了这书,是个有些破相的版本,所以只花了20元。书翻译的不错,只是有些词过于典雅,现在查日期,知道台湾2000年出版,大陆2001年出版,但翻译是同一批人,且没有前言后语,想来就是那会子事情。虽然是评论名人名家之作,但始终有些隔膜,没有当时的语境,看起来总有些不适应。

  《20世纪的书》读后感(三):索引

  喜欢翻很多书后面的索引,特别是国外的学术的书,索引特详细。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书评栏目的上世纪的文章,很有见地,有详细的书评,也有短小的印象介绍,其中不乏很多有争议作家的访谈。

  很厚重的一本书,你会找到你感兴趣的,当然或许她的本身更吸引你,这是本详尽的国外的书籍阅读索引。

  《20世纪的书》读后感(四):20世纪的文学变迁

  在时间的淘洗下,对作品的评价也随之潮起潮落。文学观念随着社会不断变迁,也改变着读者的欣赏趣味。此书中随处可见对经典作品的不屑与争议,也有对平庸作品的鼓吹,当然更多的是中肯的推荐。读者的趣味千变万化,也使得评论文字莫衷一是。20世纪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绝裂的时代,许多作家若即若离,有些作家走得更远。对20世纪的文学的评价将继续延续下去。20世纪文学成为与古典文学相比较的最大的参照系。看看外国人的书评,可以了解西方人阅读文学的视野与我们有怎样的不同。

  《20世纪的书》读后感(五):记忆中的书

  对这本书记忆非常深刻,是师大新图书馆建好后(2003年)我借的第一本书,当时非常的兴奋,后来想重新借来看却再也找不到.可见这本书多么抢手.

  这本书带领我们一次次回到那些新鲜出炉的作品问世的年代,还原了它们所经受的群众和专家挑剔的眼光之下的各种评判。

  从这本书中间接了解了很多美国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后来一直对美国文学情有独钟,借了不少来看,比如土生子、裸者与死者、硬汉不跳舞、亨利 米勒文集、马人、隐型人、惠特曼的诗、爱米莉 狄金森的诗以及从英美文学选读上看到的其他作品。

  一直对这本书怀有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还没有买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0世纪的书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