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佛教与佛寺》是一本由白化文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化佛教与佛寺》精选点评:
●内容简单易懂兼带吐槽,非常有趣又长姿势。尤其配合了上博的两个佛教艺术展,效果非常好。
●非常精彩的一本小书,有此一册在手,游中国各大名寺古刹,将可谓无事不略知一二。只可惜本书介绍重点是中国佛寺和佛教沿革、习俗上的一些常识,却没有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在佛理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可谓是唯一的遗憾。
●买了很久,一直没好好看。五台山归来,算是看下去了。
●佛教知识的介绍
●非常好的书,对于了解佛教的基础常识也好,对于参观佛寺、欣赏佛教绘画,塑像等等都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懂。
●亦庄亦谐,文如其名
●太好看太有趣太涨姿势。一定要买一本纸书珍藏,再去看庙时带着。以前那些庙真是全白看了!
●还是很好的,扎实有料的普及,甚至可以作为参考书放在案头了。
●值得一读的科普书
●自此之后特别爱逛佛教寺庙。
《汉化佛教与佛寺》读后感(一):佛教社科科普的好书
里面有佛寺与佛殿平面示意图,什么山门,大殿下什么的,很新鲜。还阐述了汉化的诸天,学到不少知识。。
还应该参看周叔迦的《法苑谈丛》和同一系列的<佛教答问>,可以学习不少佛学科普知识。
《汉化佛教与佛寺》读后感(二):佛教扫盲
人大抵都有好奇之心,不过年龄增大阅历增多,好奇之心虽还有,毕竟比学生时代差多了.
不是自己的专业,往往更觉得新奇.大家小书的小书根本不小,白先生的书我一口气看了一周多,对佛教寺院的布局,各种佛的来历,手势,排列等都算是入了门.满足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有意思的是看了这本书再和我信佛的舅舅聊天,我所知的有些竟然他也不清楚,哈哈~~
似乎还有一些佛缘啊!
《汉化佛教与佛寺》读后感(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我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大抵如此。
白先生这本书蛮好读的,一是通俗易懂,没有什么艰深的理论;二是语言精准,对中原佛教与寺院的很多知识进行了介绍,还配有插图,挺实用的。
和其他市面上介绍佛教知识的书相比,《汉化佛教与佛寺》虽然篇幅不大但信息量丰富,绝对物超所值。
我曾经对比过中华书局的《汉化佛教参访录》,同是白先生所著,价格贵了不少(38元),但实际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天地留白、拉大行间距那一套,还是本书实惠得多。
《汉化佛教与佛寺》读后感(四):寺庙漫游指南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寺庙并不是简单的建筑,里面处处表法,若是想通过游览而增长佛学知识,这本书应该是很有用的。
我本人是听过白老先生的一次讲座。以下是两年前讲座的笔记,供有兴趣者阅读。
时间:3月17日
地点:北京图书馆文津厅善藏馆
主讲人:白化文
题目:“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一“寺庙漫游”
知识要点:
1 解题“不问苍生问鬼神”出于李商隐的七言绝句《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中的第四句,是讲的孝文帝夜访贾谊问佛法之事。
2 巴利文与梵文都是拼音语言,字母是一样的,但是拼的方法是不同的。
3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3种思想
A 轮回 B神通:化身和符体两种 C法宝
4 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所属国没有定下,怕引起印度及周边国家的冲突和纷争,对其通称为“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利于国际的统战工作。
5 六道里的阿修罗道,其男子都相貌丑陋,而女子都貌美如仙,将女子嫁到天界,为了换美酒饮用。
6 寺庙必有山门、大雄宝殿、前殿三者组成,缺一不能称为寺庙只能称为庵。
7 中国建筑史上的多样性和可看性都在3种型式上
A 塔 B 桥 C 亭
塔,梵语STUPA,意义就是“高显”或是“坟”,塔一般就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藏经卷的作为标帜纪念之用的。因为塔的无用性,所以在寺庙中就被隔离开了,也就是塔比寺庙存在的时间长的原因,庄子的“无用之用”。
《汉化佛教与佛寺》读后感(五):深入浅出 逛庙学佛
手里拿着“大家小书”系列之《汉化佛教与佛寺》。在看这本书之前,已翻阅了龚鹏程先生的《佛学新解》。事后才知,其实看两书的顺序若颠倒一下,体会将大有不同吧。龚先生的文辞很漂亮,加上对于儒、释、道三家的通贯,《佛学新解》非常扎实丰厚。读此书,若无佛教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文献功底作支撑,是很艰涩的。因为《佛学新解》是较专业化的一本书。书中通过分析孔颖达《周易正义》对“佛”的“阳斥阴用”,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运“佛”广“道”,王维、李商隐、袁中道、焦竑等文人对佛教的接受与吸收,这几个点来阐述从唐朝到近代的“佛教接受史”,以及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影响。排开龚先生具体论证时的强理论性使我这个门外汉云山雾绕之外,全书的结构是十分清析明朗。只因不曾知“旧解”,故先生的“新解”在我这儿算是浪费了。不过读过些佛经的,对佛学有所关注的同学自然不当错过这本好书。正如龚先生所言,其所著此书非“学佛”而是“佛学”,因此“外行”还是稍作了解再读的好。以免如我浪费了先生好意。相比之下,白化文先生的这本“小书”,读来就畅快多了。此书的内容难易适中,多是涉及基础知识,信息涵盖量极大,讲解更是清楚易懂,是“外行看热闹”的最好选择,不愧为“大家”写给大家的书。先说结构的精巧。开篇从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讲起,谈其本名、生平、事迹、传说等,后由释伽传道转到寺院,开始此书的主体部分。寺院大可算是佛教教义之骨,站立着的各色佛、菩萨、罗汉、诸天,好似一本点名録。白先生则如一位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的寺庙导游,领着大家一起逛庙子,边玩边学,别有一番趣味:走进山门,听晨钟暮鼓;再入天王殿,迎面是“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四周是四大天王,背后则是尽职尽责的韦驮天,他正瞪大眼盯着你跨进大雄宝殿;进大殿,面前便是释尊,旁边或许还伴着“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此谓横三世佛,依次代表着东方净琉璃世界,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或是竖三世佛,即燃灯佛、释尊、弥勒佛,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或者还有其他情况。白先生细心给讲你各个佛、菩萨等的身世,以及又如何被汉化,配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手印”、“印相”、“十界”等基础知识作点心,真是大餐一顿。拜见过这些大人物们,就转到藏经阁,佛塔,……逛完庙,且吃着清茶再听白先生讲那些“僧人生活与佛事”,也真不枉走此一遭了。
说看此书,其实最初是好奇心的驱使,在周绍良先生所写的序言里引到白先生的一段话“《文史知识》的文风要求是深入浅出,说理透豁,又得让高中程度以上的老中青读者全能读懂并爱看。在写稿过程中,我力求一以贯之。久而久之,似乎成为一名编写‘社科科普’文章的作者了。”读完这句话,让我这个以前并未读过白先生文字的人很想一探究竟,结果,果如其说。这里摘几处白先生生动有趣的讲法。谈到三十二相时,有一项是“足下安平立相”,白先生道“立在大地上时,脚底与地密切结合。这一点,按现代医学来看,属于病态的‘平足’。” 讲哪吒,“哪吒脚踏的风火二轮也够神的:把脚一蹬,驾起风火二轮。只听风火之声,如飞云掣电。(《封神演义》) 按南亚次大陆古代贵族盛行用马拉战车作战与狩猎,逐渐将战车神化,认为它无坚不摧。单个车轮,常作为这种神化的象征物绘出,称为‘轮宝’。……而真正继承了转轮神话的精神,并把它发展改造的更加神乎其神的,还得算中国的小说家。您看,两脚各蹬一轮,那轮子自然发风冒火,自动开行,陆地空中两用,每使对阵敌人为之丧胆。除了其威力可畏以外,敏感的读者会掩卷沉思:哪吒非有杂技演员的超级轻功不可,不然,他脚踩不相联属的两只轮子,又不断前行,怎么站的住!” 再说“十一面观音,有十一个颜面,象征菩萨修完‘十地’,最后功德圆满,到达第十一地即佛地。打个浅近比喻,有点像现在小中大学以至博士学位各种毕业证书上标准像之照片合集。” 谈到“功德天”,“她的典型姿态是:举左手捻如意宝珠。后随一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个玛瑙瓶,瓶中不断倾出种种宝物。她的左边(常为右边)一般紧跟着一位‘咒师’,那是替她念咒使瓶中出宝的。…这一组好有一比:若把功德天比作银行总经理,则咒师是会计主任,白象则是造币厂厂长也。” 书中多有讲解精辟形象之处,加上这本书本不涉及具体的、深奥的佛教教义,读来自然轻松愉悦。早在读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时即有大家行文多深入浅出之感,如“然而伪恶可以伪善去之,伪之与伪,其势足以相灭。今夫以影蔽形,形不亡;以形蔽影,形犹若不亡;以影蔽影,则影自亡。”先生讲得很是明白透彻。如今又观白先生此书,对这“深入浅出”则体会得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