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69届初中生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19 01:2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69届初中生读后感1000字

  《69届初中生》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9届初中生》精选点评:

  ●木有长恨歌好看 人物略单薄 姐姐 还有男朋友

  ●初中时在《收获》上读后,成为小说中的最爱之一

  ●恰好在读完陈染后读王安忆,无论如何动荡激烈,她总能给笔下女性安排一个柴米油盐花开遍地为人妻母的安稳结局,这是王安忆的力量,也是她的信仰,更是生活中最为多见,却让陈染笔下知识女性求之不得的归宿。从这种意义上,相比陈染的现实、犀利、残酷,王安忆写的接近童话。

  ●陈丹青真是识货的行家!末尾所刊的来信中,他说“通篇有点像放大的连环画,因为其中每有精彩处,都因架构的不森严,与通篇叠扣得不密实贴切,只能做短篇中的妙笔来欣赏。”信然。此外,这位雯雯确乎“有点廉价的天真”。直到二十七八岁了,在生活、情感、人生追求中所呈现的蒙昧心智仿佛属于一个永远止步于青春期的拧巴小丫头,最后白捡了一个不离不弃的“拯救者”,以结婚、生育结篇,“哦,人类的繁衍会是这般痛苦,幸福,而又喧腾”,不知所云。陈丹青口中的“女作家气”,真叫人寒心呐,像是女作家的宿命诅咒。然而,何以并不存在“男作家气”这一对应贬义概念呢?

  ●仿佛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重温自己不堪的小学时代。和w说要找男友就找任一那样的。。。

  ●挺喜欢的一本

  ●我的个神啊···我居然找到了这文···几乎是13年前看的……感谢热心网友……泪奔····

  ●觉得不够诚实,写得太轻了,后面才看到封面“中学生必读”的字样。

  ●王安忆83年左右写的,后附陈丹青看后给她的信,这时的她还缺少功力,女主还是叫雯雯。最后写她结婚前后那段有点意思,那样的想像。

  ●把后现代和技术流玩的如此得心应手的王安忆 还记得她给过雯雯一个这么古典的出路吗?陈丹青说“颇有点廉价的天真” 显然没有以同理心考量过王安忆创作的序列

  《69届初中生》读后感(一):成长过程

  雯雯的一生,一个过程。

  亲情,友情,爱情,梦想,

  梦想是一种追求。

  何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人,

  梦想也属于平凡人啊!

  只是是否实现,

  难以言说,

  用一生来追求,

  有希望;

  用时间来蹉跎,

  唯绝望。

  雯雯的结局是好的,

  任一等着她呢,

  幸好是这样的结局,

  怕经不起悲剧......

  《69届初中生》读后感(二):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群特殊的人

  文革,这两个出现在历史课上的字眼,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父亲和母亲只赶上了它的尾巴,也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而故事里的“雯雯”却恰好是那个时代的人。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感慨唏嘘历史在人身上留下的烙印,时代的车辙在前进,相较于那么长的过去和未来而言,当下的十年只是拐了一个很小的弯而已,但对于个体来说,十年却意味着太多不可逆转的改变,或许,命运就此转圜。

  不过在书中,除了性格懦弱被动的雯雯,毕竟还是看到了像娜娜这样为命运和理想而奋力抗争的女孩儿,在那样的大背景下,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追求,换到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69届,大概就是他父母那代人吧,不知是否就是类似的经历……

  《69届初中生》读后感(三):心的开关,<69届初中生>及其他

  总有不起眼的某时,某地,某人,打开我心的开关,让我一下子爱上,并且念念不忘.

  比如,<69届初中生>里的一段话.

  它算是自己的私房书了,一直非常喜欢却没有办法看全,因为家里的老<收获>里只有连载它上部的那一期.曾经在旧书摊上找那一年接下去的那期找了很久,却一无所获;王安忆的文集里也从没看到这篇.上个星期居然被我在书店里碰到,虽然旧了却依然保存完好,老板给了很优惠的价钱.欢喜地买下了抱回家,只觉得这比一本新书还好---因为感觉象老朋友.

  终于知道了雯雯后来的路,没有失望也没有太大惊喜,毕竟我从来没有让自己想象过接下去的情节.然后就看到这段话,在任一告诉雯雯他们要结婚的时候:"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开会.你坐在我前面编辫子.没有镜子,你就对着影子编.编完了,对着影子照照,不满意,又打散重编.你对着影子编辫子......当时我就想,这么麻烦,还不如我来给你编呢."

  怎么样,是不是很美?

  恩,我就是迷恋这种怦然心动又带点天长地久的感觉,让人觉得安全而温暖.

  如果爱上什么,也要在它最自然的状态吧.虽然有时候羞涩是很美丽的~~~~~~~~~:P

  《69届初中生》读后感(四):我们都是迷惘的孩子

  一直很喜欢王安忆的文字

  细腻而又唯美

  在她刻画的人物中

  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脆弱而又敏感

  迷惘而又怯懦

  倔强而又无措

  雯雯

  不就是我吗

  不就是那一个个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的孩童吗

  想要的太多

  得到的太少

  面对生活

  还太无知

  还太懵懂

  其实偶尔回头望望

  就会发现

  其实

  想要的

  很简单

  太过要求完美

  却险些错过了

  身边那些

  珍贵的

  小幸福

  何必太过强求自己呢

  何必对生活太过苛求呢

  努力过

  就不会后悔

  细细地去品味吧

  那一份份简单的满足感

  认真地做人

  认真地生活

  认真地享受时时刻刻

  简单的快乐着

  《69届初中生》读后感(五):文 革 不止一种滋味

  我在心情浮躁的时候看了这本书,阅读的那几天心情平静到不行。

  女主的“单纯”给了我很大力量。

  1

  面对时代巨变,有的人以挣扎对抗,有的人以放弃对抗,有的人以单纯平静面对。

  再想想你我今天遇到的“困难”遭遇的“痛苦”,不“呵呵”不足以平民愤——多大点事儿啊。

  2

  用力过猛是不是能换来好的结果,不一定。无知懵懂是不是就一趟赶不上趟趟赶不上,很难说。

  有一颗善良的人、相信努力的价值并真的付诸实践,就能睡得安稳,真的和浮躁说再见——别怕脱离社会,过几天浮躁本人就又来找你谈心了。

  3

  文革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面目模糊又清晰的词。

  不说历史,只说事实——那是一段缺乏“真相”的时间,虽然是文科生我也不懂;这是一个充满“细节”的词,家人在其中所遭遇的那些于我而言碎片化的磨难,影响的不只是几个人的一生,虽然是相关人但我也不想懂。

  王安忆写的是文革,是真实的文革的一部分,但整个画面的颜色、场景的氛围,不同于我从小听到的,不同于我从文学影视作品里看到的。

  也苦、也怨、也无望,但她笔下的文革,颜色和氛围如此之淡,让你觉得,在历史的长河里,再波澜壮阔也是渺小,再微不足道也是一生。

  痛苦不值一提,纵情活出自己的人生。

  4

  我不觉得结尾是美化。

  大家很喜欢提一个词,香港精神。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上海是祖国内地城市形象最不模糊的,因为上海精神,因为上海人身体力行上海精神。

  谁还没有放松甚至放弃自己的时候啊,那种松松垮垮和所有人和整个社会相看两厌的感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觉得被戳中吧。我们没有女主的单纯(而且很可能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比她聪明,真是高明),但我们和瓶盖厂时期的女主一样懈怠。

  其实总有火花照亮生活,但能不能照亮人生,还看自己。

  想出发,只要上路,就不晚。

  :超级烦30岁就blablabla的言论。是谁30岁死了吗?没死干吗自己当活死人不算数还拉上一堆吃瓜群众呢。这种价值观在我看来和读多少书、挣多少钱没关系,这是真的蠢。我就喜欢自己用力活的样子,不服来咬我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69届初中生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