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是一本由肖前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7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精选点评:
●父亲开学时送我的,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完。。话说,理科生看这样一本书还是很新颖的,至少我认为是。书中一部分是高中的政治课本内容,理论比较深奥,理解力有限。因为句句精练,需要自己去发散才能理解。虽然,有人说,功利性的读书很不好,如今人们虽然都很功利,但总不愿意这么坦白承认功利是正常的。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所以,以自己的兴趣、需要为中心,散开阅读面,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有些知识若能了解,定是极好;若是无暇赏光,留下也好。何必要在意太多。
●我读的是(合订本),有路·旧书;高中时未能在校图书室找一本【马哲原理】,现在就算读了两种了。即使放到两年前,我读这样一本书,也会感觉振奋的。可惜就过了这么两年,我很快闲散了阅读优质书籍的振奋感。――本书550页,价格亲民,内容翔实,论证充分,值得一览,推荐大家。
●德谟克利特哲学和柏拉图哲学的对立是政治上民主派和贵族派的对立,看得我笑了一下午
●居然比上学的时候读的认真多了(掩面而泣)
●因为是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仔细参详了这本书,可能是每个章节的编者不同,导致对每个章节的有些参差不齐的感想。大方向的内容比较别的书较为丰富,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些章节叙述的逻辑性有所缺失,很多细节没有写出来,导致一些概念的连贯性不够流畅,描绘的不是很通俗易懂。印象中通读了3遍,重点背诵了一些知识点。确实有收获。
●尘世的法则永远也不能约束心灵的自由,后者永远也不会向现实的恶魔屈服。一种哲学是怎样源出于精神,又变成巨兽反过来吞噬掉自由的精神,这本书是最好的明证。
●第二遍读 受益匪浅
●细细学一下,觉得马克思哲学是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但是作者写的感觉极端的词汇好多,比如“康德的哲学就是完全错误的”,“唯心主义最后的避难所”……想想看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原因吧~ 想想朱光潜的《美学原理》也是这个情况~虽然这俩没啥可比性~但是把苏格拉底看成地主阶级的“坏人”这点还是有点异曲同工的地方啊
●无力吐槽
●唯心和唯物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能从价值观的调整中获得到源源不尽的成长助力,抽象理论的划分对人的生活似乎没那么重要。 拥有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有实质性贡献,或者说有某项技能能有某种“利用价值”,但是不放弃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哲学探讨再如何瑰丽严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确实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个技术工不犯大错误就是有实际贡献的,一个高瞻远瞩提供全局性方向性意见的空谈的政策者。 位置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读后感(一):若是教学需要,需深入阅读;若非专业人士,请绕行吧!
之所以推荐,这是出于高中教育的需要,毕竟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哲学生活》比重比较大,理论比较深奥,学生的理解力有限。若教师能够自己理论功底深,结合生活经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才会对哲学的思辨竖然起敬,五体投地,进而燃起兴趣的火花。
正是出于“功利”的需要,我才能读几遍也不厌倦,因为句句精练,需要自己去发散才能理解。虽然,有人说,功利性的读书很不好,如今人们虽然都很功利,但总不愿意这么坦白承认功利是正常的。
我觉得,吾生也有涯而知却无涯,以有限的人生去把握无限的知识,毕竟是不及彼岸。所以,以自己的兴趣、需要为中心,散开阅读面,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有些知识若能了解,定是极好;若是无暇赏光,留下也好。何必要,在意太多,我因为教学的需要,阅读马哲的书,我获得了思考的愉悦,我就很开心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读后感(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阶段感受和想法一
精辟,不读马哲,太多问题永远都想不明白,最近认真的学习一部分,马上感觉认识的层面有了质的飞跃,力荐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文化的却失的社会现象使得80后的这一代很难找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我做起,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找回我们的中国人博大精神的优秀文化,你呢?也一起来找寻自我,加入这个公益的大家庭来把!
以小规模看电影这个最直观的形式,一起从电影到谈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聚会来一起,交不同的朋友,谈不同的见解,没有富贵贫穷,身份高低,在这里畅谈你的见闻,共同成长。
今天突然有这样想法建一个爱电影看书籍文化传播站
,只是自己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不能够提供这样地方供大家分享,没有关系,所以现在改成网上交流形式,一起看把你看过的电影,个人的从电影中对社会现象文化想法,现实的社会经验,交流分享,开阔眼界,找寻自我,探索人生的活着的意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你说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读后感(三):参差不齐
目标院校指定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值得肯定的是框架体例很经典,后来的教材很多也是沿用这个顺序。问题也比较明显:1.一些论述有些低级问题,如说马尔库塞否定了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这种批判水准尚未超出马尔库塞的理论框架,甚至没有对论述对象理论的基本理解。 2.很多章节都有凑字数的嫌疑,比如有的东拼西凑一段中先说A是由B组成的,再说A的组成因素有两个,一个是B一个是C;有些地方简单重复,如说A是A,不是B,因为A是A而不能是B,所以说A是A,只有认清A是A,才能判断B是B而不是A,才能知道A是A,所以A是A。承认A是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总之A是A,A,就是xxxx的A,只有坚持A是A,才能……。(然后再把以上这些变换句式再说一遍。)在缺乏新的论证的情况下,反复使用同一种论证,但换个说法。 3.书中以阶级来否定一个哲学家的理论的情况也不少见。即,如果一个哲学家不是为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辩护,那么他的理论不过是狭隘 机械 片面 虚伪 错误的资本阶级(或奴隶主阶级等)论调。
当然,书中也不都是有问题的,不少章节里也有可能是作者真的准备写个明白的教材,如黄枬森老师写的部分或认识论那里。所以给这本书加一星。
总的来说,除了个别章节是在认真写教材,大部分都不值得看。我又想到院里领导让我们一群学生给他写书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读后感(四):马哲的圆融无碍
这本书作为一本集体著作,真正达成了一个学说体系的圆融无碍,精灵剔透。教材很好不仅全面梳理与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有史以来的脉络、成就及理论体系,而且很恰切的回答了理论自身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种成体系性的理论体系,在规模与完备性上,只有佛学、基督教哲学可与之匹敌。因此,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哲,至少在学说层面是无懈可击的。除非你否定它的假设。
这本书算是国朝马哲里程碑式的著作了,你可以超越他,但是在你超越前,你不得不先理解他。
很高兴的是今年不考马哲了。我TMD的刚看完,已经看了两遍了,还为了马哲笔记去修电脑!太TMD的坑爹了。不过,我依然很高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读后感(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读者勘误意见稿
001)24页10行――第一,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删除后一个【文明】更有利于克服两个【与】造成的(主观性)歧义。
002)50页2行――因此,我们既要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去#方法】,又要……
003)57页21行――【能过#通过】比较、鉴别和斗争,区别精华与糟粕,……
004)104页-5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立足于现代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基础#的发展】,是经过对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否定而产生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05)113页1行――发展总是在旧质基础上【新的因素产生的#产生新的因素的(?)】过程,……
006)198页1行――人在实践活动【+中】首先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
007)210页-4行――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和主体、事物和客体又不同一,……
008)234页9行――原始社会之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处于阶级分裂【状况#状态】……
009)255页19行――作为精神交往【-的】规范的意识形态,……
010)322页11行――当【-着】社会变革时期到来时,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作用更突出地显现出来。……
011)386页13行――在认识活动中,主体总是根据【+对】认识客体的客观需要和知、情、意等内在标准来选择一定的认识参考系。
012)390页-9行――马克思指出:“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的】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
013)397页3行――近年来,物理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绝大部分是【由数学形式中#由数学形式/从数学性式中】推得的。
014)411页-11行――正是由于这一历史的愿意,【-所以】人们时常将知性思维方法与形而上学混同起来。
015)433页14行――它们相互之间构成有序的自己【-构成自己】的历史,形成互相依赖又有本质区别的方法系统。……
016)435页19行――如唯物辩证法所阐明的归纳【的#和】演绎、分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等思维方法,……
017)465页12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就要#是】以自然和社会客体的结构的研究为目的的;……
018)489页12行――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客观【以#与】主观、事实与观念的关系。
以上勘误,更多依据个人阅读时的主观语感,现在看来,不少地方是吹毛求疵,无关痛痒的。请读者自己比照,取舍认证。――本书内容翔实、论说充分;敝人阅读时,对于一些需要仔细思索的内容,并没有认真思考体会。日后,若有时间,择段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