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06 01:19: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100字

  《中国史学名著》是一本由钱穆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史学名著》精选点评:

  ●将钱先生所言史书看过后,再来重读。

  ●史学入门,师法钱穆不错。

  ●钱先生有独见,此书是课堂记录之类,口水很多,知识点多,牢骚也多:)读来令人疲倦。他对西方充满偏见

  ●钱穆的治史态度特别值得学习。

  ●涨见识~

  ●开了眼界,但钱穆的有些话值得商榷。

  ●此书堪称了解国史著作及历代史家的绝佳指导。其内容不囿于对史籍的绍介,同时对著作者及一时代精神,提挈批评。可见钱氏眼界与识见之偏重。书虽是串讲,却处处体现其治史态度与历史观感。精见迭出,创解不断,更有关于如何读书乃至做人的微言大义,给人启示无限。

  ●好书好书

  ●胡保国先生推荐。重在史义,经验之谈。

  ●通俗而深刻,单位时间可以学到很多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一):不只是一本历史书

  作为学工科的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只是想了解一下历史知识,而刚读了几页,就发觉这本书觉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

  钱穆老先生在这本书里更是教给我们做事,做学问乃至做人的道理.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二):杂感其二

  钱穆先生说,我常说我们倘能根据全唐诗和太平广记,以这两部书来研究唐代史,可以获得很多极新颖的材料。且不论前人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钱先生的这一见解正被后来的历史研究方法证明是正确的。现在国内外的学者都很擅长运用类似的史料,通过分析总结的方法,并结合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展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或许这些人并没有在史籍上留下姓名,但他们确确实实的用那种方式过完了他们的一生。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三):初学者更爱看《中国史学名著》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读书更要读它后面的作者,这样的历史才是有生命力的活历史。

  2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正确理解。

  3为我们这些初学历史的人提供了读书的路径,首先要阅读典籍,钱穆先生主张先读《史记》,《史记》之中先读《太史公自序》,然后再度《汉书》等,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要特别重视《左传》,我听瞿林东先生讲座时,他曾特别提到。

  4最重要一点,我从他的讲课中看到了钱先生对历史的热爱,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神,令我感动,让我向往。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学习历史的路径,而这条路不同于现在的仿效西方的论文专题专项研究之路,是我们祖先传统的治学之路,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四):阅读钱穆先生书籍有感

  钱穆先生的书也看过不少了,稍微总结一下,钱先生的书中一直提出的几个大的概念,首先作为中国人要热爱本国的历史,尊重本国的历史。先生所处的年代是革命的年代,风行着打倒,且不论打倒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太大,涉及到东西太多,就算写它几大本书也未必能说清楚),但先生以为既然本国的一切岂能轻言打倒,那打倒了还能有什么立着?其次,先生讨论学术除考据外特别强调流源,不管是一项政治制度,一种学术思想,从哪里来哪个时代来,时代背景如何,转变成了什么,时代背景又是什么。(个人觉得尤其在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这本薄薄的小书内体现的特别明显,大家小书,凡大家的小书都很可观,我也是通过这本书才开始了解钱穆先生)。再次,先生特别强调要多读书,要广泛的读,研究历史要读经,如同学习美术也要学美术史,一是可以了解流源,二是增长见识。

  随便写写,一家之言而已。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五):小记

  仔细读这本书,感觉有两点,一是钱穆本人深受传统读书人尤其是清人治学的影响,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五四以前学人关于读史学著作看法的总结。另外就是,钱先生很聪明,很善于吸收同时代学者的观点,但如盐入水,他不说不容易看出来。比如世说新语作为史料的应用,很有可能是受陈寅恪的影响。当然,他读书确实很认真,所以很多看法都能立得住脚。钱先生治学主张以通驭专,这是他一生始终坚守的治学理念,在本书中也有体现。他说,学历史不可以不学经学。"诸位莫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个人感觉是从《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开始的,前面的部分都成说,或者有因循的地方,至这一章,钱的眼光和大手笔才得以体现出来。讲到《隋书·经籍志》中经史子集四部的问题时,他说:“以前的学问,只有上下两层。上面是王官之学,下面是百家之言,到现在则变成了经史子集四部了。”能够从大的范围把握史学的演进,寥寥数语就把从先秦到唐初的学术分合概括了出来,尽显大家风范。

  钱穆的书也读了好几本了,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他是真的进入,浸淫其中。虽然观念或者不够现代化,但是确实有很多他的读书所得,属于冯友兰所说“照着讲”那种。一旦开口言中西比较的时候,有点“露怯”,他又是那么的盲目自信,多不可靠。文字洁净,文章布局讲究,有气势,这方面在近代学人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其中有他的自觉在,很值得学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史学名著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