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是一本由迟宇宙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精选点评:
●联想成长。内部斗争。柳传志的局??还是作者故意附会的。有点乱。#
●被柳传志视为野史的《联想局》,迟宇宙在结尾写到:联想一次次布局,一次次破局,一次次结局,又一次次重新走回到局中。
●书的简介已经说了,是“尝试”用一种作局的理论来描述...就我来看,尝试失败,因为看到第7个“这是后话”这样的描述后,我就彻底的失去了耐心。
●内容散乱,时间线、人物、项目交织在一起,读不出每章的重点。“局”的说法过于玄幻且缺乏支撑,显著地不如联系风云。
●混乱,牵强附会!
●2006年1月11日 广州
●是接近历史的一本书
●北大中文系蹂躏
●可与凌志军《联想风云》对照着读。后者为企业认可的正史,而这本《联想局》则很可能是最接近联想历史的书。
●聯想歷史的另一種讀本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读后感(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飞机上读完《联想局》。书尚可读,但是缺点很明显:(1)所谓“局”的概念非常肤浅,经不起推敲;(2)对联想20年的总结不到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作者以为“局”是森林,其实不是)。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读后感(二):走进北京联想集团
1,企业实现国际化的路径都有哪些?并购式的国际化优势和弊端都有哪些?
2,企业的国际化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企业制定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如何作系统而全面的通盘思考?
3,企业走出国门后,面对文化差异,如何使自己原有的企业文化与当地员工的文化观念实现认同?企业文化如何在新市场环境中重建并发挥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4,企业如何从组织架构上匹配国际化战略,实现人才及组织协同和跨国能力的提高?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读后感(三):建议要先看《联想风云》,然后再看《联想局》。
建议要先看《联想风云》,然后再看《联想局》。
前面有人评说,《联想局》写得比《联想风云》好,就买了《联想局》。
《联想局》的亮点在“局”的刻画,让人们在看待个人传奇的时候,能够看到时势的作用,看到国家大局的决定性作用,说明英雄应该顺菊而上。
再有本书中对关键人物事件的记述和分析,也是独到的布局风格,使本书的几颗珍珠,只是串珠的线不清晰。通过几个人物局,领会到局中人处事的风格,其中关于孙宏斌、倪光南、吕谭平的关系处理,分析很有深度,对于现代民营企业创业元老关系处理,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联想局》的立意比较好,本书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局,只是并不容易懂,为了刻意做“局”,本书的部分文字比较晦涩。
读者如果对联想的发展历程没有足够的了解,本书读起来比较难懂,特别是本书的人物、年代、事件的多种主线,序列并不是很清楚,很容易让人混淆。
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专业为企业提供:组织流程设计、绩效薪酬管理和管理信息化服务。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读后感(四):让自己活得明白——用非主流视角“镜”观联想之变
也许,我们看了太多的宝典、大全、指南……也常常被舶来的故事和煞有介事的案例解析所诱导,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在身边,可能就是你曾经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如果对这些,你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用多元的视角解读,那么你将有不一样的收获。这里只是以联想为核心案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联想的意义在于他是个“一滴水的江湖”。
对于联想而言,正确的认知要比无知的吹捧和无畏的批判更具有意义。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读后感(五):被强行纳入的“局”
在《联想局》的写作中,迟宇宙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他说,在为写作此书而进行的某次与柳传志的交流中,柳可能只是因为处于礼貌,才未对迟宇宙在写作《海信史》中以“十年再造”阐释海信的历史提出异议。
在那本号称开创中国商业史写作的书中,迟宇宙借用原先《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的话来说,你开创的就是历史,你现在就是行业标杆。如果这个定义准确,那么《海信史》开创的似乎并不是一条良好的道路。从这本书开始,迟宇宙的几次商业史写作都没逃开概念过大的毛病。
《联想局》中,作者很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和联想的“局内人”在看待同一事件时候的不同角度,他明示,他是以一个研究历史的人的立场来观察联想发展历程中的风风雨雨的。而在我看来,事实和他的意向相反,或者至少是并不成功。
我不知道迟宇宙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写作的时候每次都有一个很大的概念参与叙述。从“十年再造”到“局”,这些概念被当作历史书写的基本逻辑,如果说,前一本书以十年当作历史进行的逻辑,还可以基本上合理的讲海信的故事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在联想局中,单纯以一个“做局”的概念显然很难支撑起如此巨大的历史叙述的框架。
一个朋友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女性的直觉或者说是可能缺乏理性难以在逻辑上保持清晰的观点,她说,看完了前言和序章,看了作者那么喋喋不休的解释所谓“局”的概念,最后还是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局”。说实话,我快看完了的时候,也只是对这个局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了点简单的认识,而且甚至也无法表达出来,就是脑子里有那么个东西罢了。
作者坚持用局来解释联想的20年,以做局意识从不清晰到清晰做为成熟的一个标志,标志企业及其经营者。有读者说,这样的解释可能也是说的通的,但这个局的概念好像全是作者主观加上去的。而现实中,局内人并没有这么一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