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4-12 03:3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摘抄

  《法国革命史》是一本由米涅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15.50,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革命史》精选点评:

  ●卧槽我的法国大革命入门史结果就是三观完全不正了!!【何

  ●能让史盲扫盲的书啊。

  ●革命先消灭敌人,再吞噬自己的子女,最后被雄才大略的野心家窃取成果。年轻时看法国革命史热血沸腾,现在却惊恐于无尽的鲜血。

  ●庆幸自己生于和平年代

  ●写的很清楚,文笔也很精致。只看了大半,这本书是研究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经典之作。

  ●一个以自由、平等、废除特权为理想的大革命,却演变出一系列的分裂、动荡乃至恐怖统治。 法国大革命不愧是后世各种社会革命的标本、模板和先驱,后世一系列革命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头一次看这么慷慨激昂写历史的

  ●“民众不了解何谓伟大,就是说:不了解何谓创造。但民众对伟大事业的引献者和表演者,却颇有兴味。”

  ●贯彻正义、勇敢美丽的少女夏洛特·科黛代表月亮惩罚了中年好色的流氓革命投机者马拉

  ●重读,有新的观感。米涅厉害。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一):好看好看

  看了无数次了,除了好看还是好看,很好地印证了中学政治书上马克思的一段话:”所谓阶级,就是........(以下省略200字)"够直接,够血腥,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让人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晕血的同学就别看了。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二):法国革命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也看过几本了.有赞扬的有批语的.不过话说回来,有许多都看不太明白.当然这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背景资料掌握太少了,所以各种分析都无法明了.   这部书好多了,虽然简单,但依旧把大革命前直到拿破仑第一次下台时的法国历史梳理了一下.   作者显然是赞同革命的.但明显也是反对独裁的.记得小时候学历史觉得法国的革命是一拨一拨的.似乎总也结束不了.如今看了总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一次人类史无前例的革命,各种道路法国人民都走了一下.也许就是这样法国革命才成为各国人民的榜样吧.虽然独裁与屠杀为了构病.但毕竟这是历史的必然.想想如果保王党攻入了巴黎,难道他们还会彬彬有礼吗?我们只能感到遗憾.但无权指责当时的人民.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三):史书皆由红字写成

  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是:法国人真是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推翻并处决了一位波旁家族的国王,后来却少有争议的推举出一位拿破仑家族的皇帝。结果这位皇帝重复了当年路易十四的作风,虽不比他专制,但同样把战争机器超负荷运转而在欧洲处处树敌,最后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

  约翰亚当斯对法国确有远见,即使是在革命初期对民众完全支持的托马斯杰弗逊后来也不得不被现实改变了初衷而认同亚当斯的看法,这就是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能力的认识。其实从攻陷巴士底那天起,下层民众那种无序、合群、易被煽动而又胆小怕事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来作为上层社会精英构成的各党派是有义务去引导他们的,结果却因为都陷入了对权势的膜拜,不惜为了打压敌对派系而去讨好和吸收这些本该改造的大量下层民众,结局不难看到,在一次次人头落地后不同的党派像走马灯似的轮番上阵,在无数次的暴力轮回后,逐渐发现已经沦为暴民政治的法国人自己都觉得厌倦了,拿破仑这个聪明的家伙正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步登天,完成了1789年到1814年那段让人眼花缭乱的法国革命史。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四):拿破仑——革命成果的篡夺者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总是对拿破仑充满敬佩,因为他曾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五次打败反法联盟。读完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我对拿破仑有的了新的看法。他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篡夺者。

  1789年开始的法国革命,网球场宣誓以后,革命者致力于废除旧制度,特别是贵族特权和教会特权。于1791年颁布宪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好景不长,1792年又颁布宪法,建立共和制。共和制建立以后,各党派斗争激烈,吉林特派当政时期,山岳派起来反对。吉伦特派倒台,山岳派党争。山岳派有点专制,罗伯斯比尔控制下,建立救国委员会,任意逮捕人民和处死他们,蔑视法律。热月政变使罗比斯比尔倒台,督政府建立。督政府时期,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最后不得不拿破仑参与政府,借助军人的力量使全国保持稳定。

  人民厌烦了斗来斗去的日子,需要安静的生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千万人为自由、平等而死去。革命元老西哀耶斯已经制定出宪法,宪法用保存了大革命的成果,但是在拿破仑的控制下,实施的宪法只保留了西哀耶斯宪法的皮毛拿破仑建立了帝国,这算什么?可能有的人会说拿破仑出色的几次打败反法联盟,保持法国领土完整。这不是理由,华盛顿也是出色的军事家,也领导北美人民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连任两届,毅然还乡,不再担任美国总统。。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五):1789-1814

  得到听书:

  法国大革命肇始于国内的财政危机,宫廷希望借三级会议扭转颓势,维持现有的稳定,但各阶层却希望借机进行一次重新洗牌。双方矛盾激化,导致革命爆发,民众发动起义,攻陷巴士底狱。国王被迫承认议会合法性,王权与特权阶级失势。

  国民议会发展成制宪议会,但矛盾层出不穷。新宪法缓解了财政危机,但进一步损害了特权阶级的利益,令其流亡海外,集结反法联盟。而在制宪议会闭幕后的立法议会上,吉伦特党和立宪派继续争执不休。最终前者再一次发动群众起义,成功上台。

  米涅本人支持的是资产阶级政权,因而对于大革命,他一方面是赞美的,认为这场革命“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建立了一个公道的并更合乎时代精神的秩序”;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洞悉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学者,他也对革命中的血腥与恐怖进行了批判。尽管表面上,在大革命中,人民的力量成为各方实现自己目的的道具,可所有站上风口浪尖的人物,最终却都逃不开人民的审判。

  而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法国大革命为人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遗产。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在这场革命中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以至于后世的每一场革命,我们几乎都不难从中看到这场大革命的影子。它宛如一场地震,形塑了法国的模样,又将震荡扩散到了整个世界。而无论是像勒庞的《乌合之众》那样,对这冲击的本质进行剖析,还是如同米涅的《法国革命史》这般,把整个历程娓娓道来,都将使人获得源源不断的启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