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5-29 02:09: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超常思维的力量》是一本由杰里·温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247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常思维的力量》精选点评:

  ●简单的介绍~~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在当今复杂且不确定的环境中,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巡游的怪物,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自我们不能看到自身的局限、不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结合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比如道德经,会进一步加深对心智模式的理解。

  ●翻译的有点生硬,不过还是不错的

  ●我们看见的世界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且而是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所以要改变世界首先就得改变自己的想法

  ●对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想法,但是探索的深度,以及在原理阐述已经生活案例分析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可以作为这方面启蒙 或者是收尾的书。全书的参考书目倒是蔚为壮观。

  ●自我觉得还是发现了不少适合自己的东西。这种书籍有时候是用来共鸣的,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一本在我看来,提醒人们不断冲破大脑自我限制境界的书籍。非常值得一看!

  ●所见及所想。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的想法,其实是一种错觉。

  ●心智模式。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少。所见即所想,所想塑所见。 放在20年前估计是本好书。

  ●我终于看完了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与现实本身并不是一致,这与我们的心智模式有关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一):看不下去了

  这本书的书名这么牛逼,我也是因为有人推荐看了一下,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观点还比较的好,有些案例也分析的比较好,可是明明已经说完的,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非常累赘,在后面的时候虽然有很大的篇幅在说怎么改变心智模式,说了很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空洞,纯理论,很无聊而且,说的实在是牵强,最后我看不下去了,这几天唯一看了半本的书。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二):用证据推翻了心物二元论,得出心物一元论

  用脑科学,神经科学真实的物质证明,推翻了笛卡尔的理论推理---心物二元论。

  用真实的证明,验证了佛教的心物一元论的合理性。但是否完全正确,还有待继续研究。

  但是和佛教的唯识论,比起来,还是有些粗浅。

  但是佛教,和各种宗教的理论和修行,都只能是个人去验证收获,无法用物质手段,形象的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悟了发现了真理,但是不悟的人,感受不到。

  全书总结为四个字:境由心造

  个人感觉:书中废话很多,例子很好

  由书而来的联想:中西方学科必将融合,互为帮助,互相证明和引导。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晚上10:12

  普通的思维,忽视了你所见到的可能性,屏蔽了一些信息,忽略了车里的孩子。

  你看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脑袋中固有的东西,你表达的东西也取决于你脑袋中固有的东西。你脑袋中有什么东西???

  不能总相信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你带着一层墨镜。

  “见到的”不是所看到的,“见到的”仅仅是所思考到的。

  大脑构建了对这个世界的模型,然后依据这个模型做出反应、

  -------------------------------

  看清这个世界,你所要做的就是唯一的一件事情

  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在哪里存在着类似于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这样的机会,而你还没有认识到呢?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四):我很怀疑这个是商学院的书,除了扯淡

  这本书和我以前看过的一套讲哈佛管理的书差不多,有点扯淡,每一章的最后有一个超常思维的提示,针对每个章节的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座右铭或者名言的几句话,没有操作方法和实践的过程、结果,毕竟作者最后留给读者的就是一些建议,也许他自己也没有实践。

  全书重点是围绕着如何打破思维的局限展开,利用一些案例来说明打破思维局限的重要性以及固有思维对人生的不利影响,它能够让你错上加错或者坐失良机。而针对固有思维的成因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比如庞大的外部信增加了人们选择思维捷径的难度,错误的思维方法能让人做出错误的选择,思维的惯性或者说对安逸环境依赖让人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全书唯一可取的就是对信息的过滤可以采用拉近和放远的XP方法,作者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因为我很怀疑他举得那些例子的真实性),但是拉近放远的点子不错,可以自己按照那个意思去创造自己拉进放远的方法过滤信息。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五):认识并超越人类的认知局限--不断的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心智模式(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的力量和局限,这些是建立在以下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 心智模式(mental methods):表示所有用来理解某事物、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的复杂神经活动。

  * 我们在各自分隔的世界里共同生活:我们都采用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事物,但每个人在这个共同的能力之上附加了个人的因素。

  * 我们只利用了所见的一小部分:由感官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到了大脑皮层就失踪了。这种刺激流进入大脑,激活了内在的模式,大脑用这种模式表征外在情形。我们通过几乎不能察觉的海量过程和活动感知和加工外在现实。大脑根据它对世界的认识填充大量的细节内容,由此创造出完整的图景或情境。

  * 现实是大脑和客观世界共同编造的故事:心灵具备了外界场景的总体模式或背景,能够利用已经建立的对各种类别的理解,主动的在现实世界探取细节。外部世界唤醒了某种心智模式,它决定了我们的所见所为。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想的;我们所想的决定了我们所见的。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不能因为“我们似乎不能永远不能体会到真实的现实”这个事实而感到失望,而是我们应该借此认识并试图突破我们认知的局限性。由于我们现在的心智模式来自过去的教育、训练、他人的影响、回报和动机等,而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所以我们必须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不断的反思、实验等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使之更加适应这个世界。

  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正如周晓林在译后记里面说的那样:“与其他同类书籍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本书力图把自己的论点建立在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甚至在附录中花了较大的篇幅阐述心智模式的认知神经科学依据。但作者并没有用晦涩的科学术语把读者抛进云雾之中,而是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实力阐明了科学道理,其驾驭文字和科学知识的功夫令人叹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常思维的力量》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