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4-26 03:30: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100字

  《魔法妄想症》是一本由既晴著作,小知堂出版的2004-7-5图书,本书定价:NT$ 2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法妄想症》精选点评:

  ●故弄玄虛

  ●还是不错的,佳作一枚吧~~而且非常的岛田流~~诡计有点儿像金田一少年中的某个案子~~不过作为无头尸体站立的诡计感觉呢,嵌入痕迹明显,不够自然~~~

  ●作者根本不懂黑魔法,没看过黑魔法的书,因此只能拿来渲染气氛。整体结构上尚有可取之处,可惜诡计设计太草率,文笔也不佳,权衡一下,给3星

  ●牵强了一点,虽然开头很炫

  ●媲美《占星杀人》的神作

  ●岛田流

  ●这个视觉诡计,还不错。

  ●估计是台湾最强的原创长篇了

  ●呃~~我一点也不喜欢~~

  ●故弄玄虚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一):霎那芳華

  讀完《魔法妄想症》,最大的感覺是那一句「處女作往往是作者最好的作品」得到了印證。之前讀過既晴的兩個長篇是《請把門鎖好》與《網絡兇鄰》,這兩部作品給我的感受是作者的知識很淵博,作品帶有很炫才的味道,同時幻想味道很濃,但是就謎題與詭異現象的解答因爲不夠嚴謹所以不是我所喜歡的那一類,畢竟天馬行空這四個字對於推理小説來説未必是褒義的。

  但《魔法妄想症》這部當年在臺灣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的作品,卻令人不能不喜歡,不能不驚艷。讀過臺灣以及大陸的原創作品雖然不多,但是至今爲止最成熟最認真的似乎就是這一部。

  我想,這部很島田味道的幻想本格比之島田後期的大多數作品大概更令喜愛島田的讀者滿意。因爲,其幻想的事件離奇度——殺人換頭魔法詭計與密室逃脫之謎——在解答上不曾用巧合來敷衍,而是一個在邏輯上說的過去的龐大設計。雖然密室逃脫在解釋上還不夠充分,指紋的設計也存在瑕疵,但是作爲原創作品,作爲一部處女作,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大概稱得上「嘆爲觀止」四字了。

  同時,在精神病學、魔法幻術、心理學、神學、醫學、(包括生理學及精神醫學)、物理學、天文學、藝術史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被融合到全書各章節,且融合得順理成章,不顯得突兀,就實在是在寫作功力上有可喜的跨越,看得出是作者反復醖釀推敲之功。

  《魔法妄想症》的誕生是臺灣推理小説原創的一個巔峰期,名家的推舉,同好閒的引介,網絡上的熱評一時間給人以臺灣原創推理小説之春將臨的感覺。但近年來,這樣的盛況似乎不再,那樣的感覺多少給人以淪爲錯覺的唏噓。

  不過聊勝於無,大陸的原創推理的熱潮呢,似乎連錯覺都不曾有過。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二):水准之作

  今天凌晨书读完了,觉得也就是水准之作。

  交换尸体的逆向操作确实是一个有些意思的诡计,但是其他如同天网之类的诡计就需要较好的想象力,对读者不太友好。既晴开篇想造出一个有些疯狂的世界,开头做得比较好,但是从杜裕忠自述开始,就觉得没有完全营造出这种氛围,两个杜的作品(即作中作)的使用乍一看叫人摸不着头脑,前一个还好,表述了奇幻的传说,营造世界观和氛围。第二个故事是想表示什么,借警官之眼观察一个精神病人?我觉得这个作品没达到这个目的。最后,陈小江和李敢当的交锋写的不错,戛然而止也较有余味。

  另外,既晴对黑魔法知识的使用并不专业,没有落到实处。推荐文泽尔的《荒野猎人》(虽然写得也一般),看看什么才叫黑魔法。

  2012.8.19 这辈子第一次书评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三):疯癫与文明--妄想的共鸣

  我看的不是台版,是大陆某个出版社盗版的,但是还好,书中错字不多,相当于是看不费力的电子书吧~当这本书混在10元3本的杂志里时,我的心情有种莫名的兴奋,一直期待的台湾本格杰作竟然是以这种方式到达我手中的,不过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

  下面写正题。

  ----------------------------------------------

  疯癫与文明--妄想的共鸣

  我一度以为推理小说好看与否是跟诡计精彩程度成正比的.有人跟我说还应该考虑书中的人文因素,但是东野的不如如何在我看来都属于流行青春爱情范畴,真正让我抛弃诡计的是---【脑髓地狱】。读过脑髓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称为奇书跟诡计没有任何关系,我之所以着迷梦野久作的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喜欢“论文式推理小说”,他进一步补充完整了我对荣格心理学的认识,当然书中还有条主线-----疯子。而既晴的【魔法妄想症】正是以“疯子的吟语”为开端的,我有一瞬间觉得我自己就是杜裕忠,我也是疯子,只能沉浸在所谓的文学作品或艺术品里,觉得只有那些作家和画家所书写与描绘的才是能跟我沟通的东西。起初,我以为这是对犯罪者做的心理剖绘,既杜就是凶手,但是案件的发展还没到一半就表明不是的,这个疯子是整个案件不可分割的一环,也是作者多年来对于那些所谓的魔法灵异类的东西着迷的证明,就我个人写小说的经验来看,无论是谁,都会在自己写的小说里加入大量的个人情绪与爱好。我所阅读的既晴的第一本书是【请把门锁好】,读完很郁闷,因为这本书不是推理小说,也可以这么说,作者铺设的东西太多太难以解释了,最后只好依靠魔法解决,所以这本书只能叫做恐怖或者灵异小说,而非推理小说,这就是我对既晴作为作家的第一印象。但是这本却是既晴“岛田式本格推理”梦想的证明。

  这本书是华文推理的杰作,也应该是既晴对本格推理表示崇拜的一种方式。有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人着迷于本格推理小说,正如很多人对御手洗熊猫的【岛田流杀人事件】提出的质疑一样。与其说这类推理小说没有任何人文因素,只是为了诡计而诡计,不如说是由于诡计太重要太出彩,而显得其他方面看似比较弱,可是我不认为这样的本格推理就只是解密的数学题而已,要知道喜欢这种魔法、巫术、灵异故事的人是很自然就会迷上岛田流的书的,那是性格因素,正如我所喜欢的人物都有共性一样。荣格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晚年着迷于炼金术和易经,蒙克,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的北欧画家。我现在最大的体会是颠覆,对科学观的颠覆,科学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迷信与宗教崇拜,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类无法解释的东西,只是现代人过于迷信所谓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意义只是在于推翻另一个科学理论,因为进步就意味着过去理论的坍塌。

  书中讲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现在很有兴趣研究的,比如魔法与巫术,比如提到了【愚人船】,比如提到了二维与三维的概念。

  我看到这本盗版书后面还提到了【雨夜庄谋杀案】和【布袋杀人事件】

  盗版的都是经典小说啊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四):能读完的都是意志坚韧的疯子

  文和是一个非常喜欢阅读又特别没耐性还爱吐槽的人,都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现在很多网络小说别说豹尾不烂尾TJ就不错了,但如果没有凤头,如果一个故事前面能絮絮叨叨讲上几万字还没扯入正题,没有让你欲罢不能的快感,文和一定会果断把鼠标移上右上角。差评。

  文和借此杜绝了在一些并不对路的文字上浪费时间,但也曾因此和《胜负游戏》这样越读越来电的作品擦肩而过三年之久(此事按下不表,后面详述)。所以,利弊各半的开场三板斧判断法,各位还请慎行。

  《魔法妄想症》就是这么反差强烈的作品,从楔子到第四章,在文和看来就是煎熬,充斥着神经质般的呓语、抑郁症气息的回忆、怪力乱神的典故讲述、庄周梦蝶的梦境还原……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有抓狂、没有怀疑印刷错误、没有觉得作者疯了、没有认定是他嗨高了之后开启无意识码字技能骗稿费炫鬼故事冷知识营造恐惧氛围吓唬姑娘投怀送抱各种作死,然后一头雾水地合上书本,那么恭喜,你与文和一样,总算找到了这本不错的作品的常规打开方式。

  有人反感,自然有人点赞。回头来看,这种看似不讲理无厘头自带强烈噪音的叙述方式,也恰好是本书的最大魅力之一。

  无法理解的叙述铺陈,如同梦话般的主人公喃喃自语,最终都与现实中的手法、动机、心理一一对应,名为魔法超然,却不脱出现实,就如同《盗梦空间》中的两层意识,看似互相独立,却互相影响,第二层梦境中的蝴蝶振翅,会带来第三层的暴风骤雨——那个离群索居,重度自闭外加交流障碍的主人公,靠着阅读各种光怪陆离的神话奇异作品,书写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文字。他的种种遭遇、不同寻常的被标签化人生、各种异常的行为习惯爱好,最终成就了凶手现实中步步为营的算计。初看以为是神经病自语,实则为先知的预言,真做假时假亦真,叙述方式带来的大反转,煎熬的前期阅读最大化压抑所带来的绝地反弹,让读到文尾的文和直呼过瘾。

  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谜题设置。文和一直把推理和侦探分得很开,不探讨社会派的人性救赎(虽然本书的一大特色正在于此),不渲染冷硬派的肌肉与子弹纷飞,最本格的故事,当然要有拿得出手的诡计设置。本书中谜题不少,密室、身份互换、计中计……但文和最喜欢的还是主人公如何逃出房间的谜题,看似完美的推论——重大谬误——新推论——反推如何策划——主人公习惯——水落石出,层层递进,完美闭环。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具体计谋,文和就不多说了。

  也有书友感慨本书的包罗万象,从魔幻文学、心理学、神学、天文、艺术、医学到物理学……囫囵吞枣的文和难以一一探究,感兴趣的推友可以细细品味,或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喜欢原创书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TUILIbingo)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五):症候群

  国人能写出这样的杰作,真不错,喜欢喜欢。此刻我想起了程小青....

  你知道什么是"颜肩肱肢型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吗,你知道谁是"雅布拉梅宁"吗,你知道如何进行"换头魔法"吗,你知道"身份对换"的最高境界吗............. 既晴用他特殊的创造力把精神医学和推理小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渲染上黑魔法的恐怖氛围,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梦幻的推理小说.

  补课:

  症候群:英文为Syndrome,本意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后有指某一些人因相互影响而达成一致的意向。如“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方面,有老多R级电影,HOHO)

  clanStrophile 密室症候群

  azoraphobia 空间恐惧症

  clanStrophbia 密室恐惧症

  荣格 绘画疗法

  清醒时做梦,就是精神病

  再补课: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Stockholm syndrome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据说,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条件: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切实可信的恐怖造就威信。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糖果加鞭子才是驯服的正确方法。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总之,就是密闭环境下的洗脑。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逃跑或者反抗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招来更加残酷的对待,所以,服从是唯一的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电影资料:

  [1990] iAtame! 捆着我,绑着我 

  国家地区:西班牙

  导演: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1999] Kanzen-naru shiiku 禁室培欲

  国家地区:日本

  导演:和田勉 Ben Wada

  [1985] L'amour Braque 狂野的爱

  国家地区:法国

  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Andrzej Zulawski

  [1974] The Night Porter 午夜守门人

  国家地区:意大利/美国

  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 Liliana Cavani

  再再补课时间:凉宫ハルヒの忧郁 孤岛症侯群

  没看过凉宫ハルヒの忧郁的话,就去看吧SOS团,无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法妄想症》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