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与工作》是一本由亨利·福特(美)著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7.6,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生活与工作》精选点评:
●福特先生在这本自传中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理念用很朴素的语言呈现出来,跟很多伟人一样,如果要福特先生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的话,也将是坚持最根本最简单的原则,比如只有踏实工作才是正途,投机买卖赚差价是末路等等这些人人皆知却不是人人能践行的道理。在福特看来,企业高效率的生产可以解决世界上绝大部分难题(如果不是所有的话):工人能获得高薪资;顾客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生产带来的物质充足可以消灭贫穷;当然还有随之而来的可以保障企业运转的利润。把一个国家从马背推到轮子上,实现机器的普及,以及更重要的推动人们思想的转变,福特先生确实使世界向前迈了一大步。给三星的原因是翻译质量非常糟糕,语法错误频频出现,许多地方的表达让人不明所以。封面上还赫然印着个“经典译本”的图样,我只能认为是自封的称号了。
●反砖家第一人,机械钢铁直男。否定团建,原始管理学家,流水线与持续改善的影子,书中还提到了流水线导致工人的无差异化,残疾人得到工作机会。支持工人高工资,支持重复劳动。反对工会,反对战争,反对金融阶级对实业的瓜分。后面更多涉及道德与社会。
●水平不错
●3.5有一些观念很不错~
●福特的医生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好好地了解。
●福特《我的生活与工作》的一点感想: 福特(1863-1947),一位大智慧的人,一位高境界的人。 秉承服务为先的理念,服务才是企业存在的价值。 员工8小时5美元的开拓者,提高工人工资,加强交流,不以出身论英雄,提升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流水线生产的开拓者,不让职工多跑一步、多弯一次腰,角角落落地降低成本。 降低价格,提高质量,为大众造买得起的车。 内部融资,抵制金融,把握企业控制权。 ...... 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人生。
●20150608
●作者很坦诚,创业和对企业的感悟。欣赏福特说工作需专注,但更需要工作时好好工作,休息时好好休息,每个人都需要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去思考和完成一生的事业。
●福特写的书,大抵是有些货的,我记得看了大部分,也没有完全看完!以后应该会重看的。 //大学阅读
●严重警告:这本书翻译奇烂,我怀疑是不是用google翻译的,平均每页6个破折号严重影响了阅读。城市出版社的版本要好很多,豆瓣链接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35718/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一):福特的理念
我们建立的原则是以服务为基础的 。
我的理念的核心是:浪费和贪婪阻碍了真正的服务的实现,两者都不足取。我努力在资源和人力两方面以最小的浪费进行生产,然后以最低的利润销售,以销售量获取总利润。生产过程中我支付最高的工资,这也就是最大的购买力。由于这同时也是以最低成本和最低利润进行的销售,从而将产品的销售与购买力协调一致。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服务、资源、人力展开。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二):单纯的人啊
老先生要挑小刺的话真的有不少。不理解乃至本能地厌恶金融,Ford公司从来不向银行贷款;好多话絮絮叨叨讲不明白,对整个经济活动和人性的设想非常乌托邦。查理芒格肯定比他明智,而摩根肯定也比他老奸巨猾。
但他就是能成事。Ford当年肯定就跟Google一样是个工程师主导的公司。与其说他抓住了市场需求,不如说他的兴趣和梦想恰好被市场需求抓住了。他付工人高工资,不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什么的,而只是他觉得:企业就是要服务大众的,要勤奋工作彼此服务才会有幸福,一个人拿着永远花不完的钱有什么意义呢?
真是那个年代美国的朴实刚健、乐观向上气质啊,三观正到让人想哭……这么个本质上单纯的人,获得了经济史上空前应该也绝后的成功,是个好结局吧。
:福特还爱小动物,萌点。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三):我的生活与工作
福特的自传让我很感兴趣,这是一个至今还活跃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著名品牌,历经百年,屹立不倒,其成功必有过人之处,因此引发了阅读的兴趣,很想看看这个汽车王国的掌门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这本书并没有如同其他的传记作品那样一开始就讲作者的发迹史,而是首先用了不小的篇幅去阐述理念。将长篇大论的理念的论述放在一本书的开篇部分,作者想来也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感知,正是这种理念才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汽车王国。无论是它的诞生还是长时间的维系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发展,都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这种理念的执行过程,因此这理念的阐述放在篇首部分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在阅读时,读者可能需要耐着点性子。这与我们正常的阅读习惯有些不同,我们可能在日常的阅读中更习惯于先了解各种具体的事件,然后由此推导或提炼出其中的精神思想,像这种首先把一些的本质根源展现给读者,然后再围绕与此展开事件论述的,是一种比较新鲜的阅读体验。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四):福特的工作理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投身创业浪潮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创业也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似乎有带动整个制造业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创业的成功率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人的创业动机不够单纯。或者是为了钱创业,或者是为了名望创业,绝少有为梦想而创业。
鉴于此,我强烈推荐创业者读一读这本亨利•福特的创业自传《我的生活与工作》。福特汽车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公司的规模也是一再扩大,在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相继破产后,成功抵御了经济危机,成为了美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商。秘诀就在于亨利•福特卓越的创业、经营理念。
福特先生最开始愿望很简单,就是要发明一种不需要马拉的车、造出更好更快的交通工具。之后他不断尝试,知道自己的第一台汽车问世。即便是在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后,最初的信念依然没有改变。正是这种执着,造就了今天的福特公司。这是福特先生在书中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而在你创业成功后,如何发展、壮大,更是一个难题。常言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公司成形后,作为老板你需要处理公司的大小事务,并不断接受金钱的挑战。如何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是福特先生要给我们上的第二课。
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创业和经营有全新的认识。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五):工业乐观主义的暖意
远远超出我预期的一本书,伟大的工业家亨利·福特的自传。纵观历史,企业家很多,够得上“工业家”这个抬头的微乎其微,福特就是其中翘首,可以说,正是福特一手创立了现代化工业的模式,带领人类进入了批量化制造的时代。在福特之前,工业革命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即使是以电气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延绵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之前的革命都是技术革命,在制造业的管理上,尤其是在汽车行业,依然延续着手工业时代的方式:非标准不可相互替换的零件,技术工人按工艺流程从头干到尾,作坊式的车间,效率低下的生产过程,以及收入微薄的工人与昂贵的工业品共存。泰勒的科学管理在理论上奠定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而真正的实践却来自于制造企业,福特就是其中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他不仅发明了T型车,而且致力于制造过程的改进和完善,建立了流水线,给工人提供数倍的工资,把工作拆解为固定节拍的内容,把零件设计成标准化可互换,把工厂建立在离能源和市场最近的地方,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读这本自传之前,我对福特的印象基本上还停留在类似于洛克菲勒和卡耐基那样的早期美国资本大亨,读完之后我才发现福特的形象远不止于此,他对工业的理解之深、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对社会发展的独特理念,都让我推崇备至,尤其是他身上所洋溢的工业乐观主义,跨越百年,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其中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