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是一本由高燕定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381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5-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设计在童年》精选点评:
●这本书曾经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相信也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不一定能复制,可以学习
●五星级评价多,计划购买
●完全不认可你的教育理念,纯粹为工作而看
●利用规则和个人努力的成功典型,厉害啊!
●大学的时候翻过一遍,读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激动的
●给孩子一个梦想
●观念是正确的。追求快乐的童年不如奋斗的童年快乐。Fail fast。十年前的书,可以说是很超前了,能够接触到这本书并且实施的家长们现在应该能看到成效了
●有些启发,但很多做法很难照搬或不是很赞同。
●爸爸对女儿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造就了开朗,幸福,优秀的女儿。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一):设计人生
这本书是像一位朋友在评论中提到的只能算是个人经验的一些总结,不能上升到理论,有点像快餐,在网上看看就行了。书中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但我觉得还是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在孩子幼年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尽早为将来的人生储备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让孩子茫然面对未来。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二):可以这样为孩子做人生设计
本来我认为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不要给她太多压力,看过这本书以后才发现,我还从来没考虑过如何帮助她为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引导她从小建立一个努力的方向,这方面作者给我启发。
上周看完第一遍,快速的读,现在在细读第二遍,接下来要摘录一些内容,以这本书来引导我去认真考虑孩子的人生设计。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三):教育是探索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写出这样的一段教育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他敢于接受来自不同观点的置疑,反对,同时也看出了作者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希望探讨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我觉得也应该从这个方面看待这本书,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至少我希望我国的教育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使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四):值得一看
有许多的“设计”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来定的。 比如,这辈子是没法出国了,那就算中国的教育制度再不好,你也得任命。
“北大不要我,哈佛要我”这样的话不是谁都能说的,这是需要有经济基础的。
不过这本书倒是很适合这一代的准父母们,如果有好的家庭条件,全身心的就投入孩子的教育中,并且愿意为孩子牺牲许多,那这本书的确是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五):是经验之谈,非教育之道
今天在别人的 blog 上看到一篇推荐《精英培养之道:人生设计在童年》。大概翻了一下新浪的读书频道里面的连载,觉得还不错,闲喷一下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发展好还是由家长设计发展路线好?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过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我也不想在这方面争论什么。还是直接谈谈我对这本书和这本书讲述的内容的看法好了。
书写得还不错 —— 是一个好作者写的书。按照新浪的编辑评价来说就是:
作者用充满温情、闪烁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诠释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作者女儿对儿时生动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细节,疲于奔命的高中时代和充满智慧的社会活动,以及自我奋斗、追逐梦想、演绎人生的自我表白,与作者的论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确是如新浪编辑所说。从我习惯的视角来看,这本书全篇都在介绍他的一个一个故事,也就是说是在介绍他的经验而不是方法论。不过,我想作为非专业的教育人时要整理一套这样的理论或者方法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正因为这本书描述的全部是“经验谈”,因此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而不能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
另外,除了书籍之外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都是在美国发生的。而美国和我们所在的中国,不论是社会习惯,还是教育环境都有非常巨大的差别。因此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借鉴的作用更强于指导了。不过,当然,如果你打算从小就把孩子送到美国去就可以不用考虑环境的差异了。
美国的生存环境和中国有着巨大的不同。美国的社会环境基本趋于稳定,而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因此在两种环境下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美国那样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分工的细化,也就是有利于人才的专业化,因此越早选择好自己的成长路线对个体来说优势越明显。而中国这样变革的时期,机会和风险都很高,因此保证拥有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商业竞争中也是这样。与其用复杂的不可靠的公式去推算未来,还不如保持自己拥有强健、灵活的身体来面对不可准确预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