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谈判》是一本由李颜浓 / 朱小超 / 胡赤怡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子谈判》读后感(一):亲子谈判--亲子教育中全新的思路
近些年,听了无数遍的一个词汇叫“亲子关系”,顾名思义——父母亲与子女的关系。伴随着这个词汇,衍生出来的就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一种观点: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要想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来,孩子身上出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一方面生气的时候,也会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是我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吗?这些毛病,在我身上是不是也同样存在…… 前阵子,一则初中生不看母亲当众甩耳光、在学校跳楼的新闻再一次刺痛到了我。近年来,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已经不是个案,甚至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权威报道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我们习惯性把青春期的孩子定义成叛逆期的孩子,苦恼于他们总是跟我们唱反调,各种软、硬措施都降不住。我以为这样的状态离我应该还很远,我那尚在上小学的儿子,应该还在我的“掌控”之中。有一天,我想让他在功课之外做一些课外习题巩固一下课堂知识,他几乎是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我不!”,我张嘴想跟他解释,一个字还没蹦跶出来,他已经是双手捂耳,嘴里嘟嘟囔囔。辛苦教育出来的孩子,竟然有一天厌烦听到自己说话。看到这一幕,我深感无力、愤怒、伤心……以爱之名,到底该如何来教育孩子?出现分歧时,该怎么办?心灵鸡汤,还适用吗?有没有系统、高效的方法与案例来指导经验缺乏的我们呢?
国内自身家庭心理咨询师团队总结十余年亲子关系问题处理经验而编著的《亲子谈判》,给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提供了专业的指导。讲真,原来谈判不只是商务行为,在家庭关系中也同样适用。我们都说要注重“亲子沟通”,要“润物细无声”,而这本书则给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亲子谈判。从谈判的概念入手,设定范畴、总结方法、拟定流程,并且回归到家庭关系中,关系问题还是回归至关系中解决,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书中一再强调——所有的路径和方法、使用说明,前提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谈判的出发点、目的,是爱!而赢面,也肯定是收获更多更融洽的爱! 这是一本从系统层面一层层剖析与落实“亲子谈判”的工具书(我把它定义为日常亲子教育说明书)。从概念入手,带我们清晰认识亲子谈判的概念、与我们认知中的亲子沟通的概念区别,展开讲述亲子间怎么谈判、谈判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要做好亲子谈判、作为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拟定流程、确定和选择谈判的方法……正如书背面的文字——“如果孩子:不乐意听你说话,拒绝和你交流;特别固执,你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法改变;嘴上说着好好好,实际行动却说不不不;改善了几天,就又回复到以前的样子……那么,你将是这本书的最大受益者!”这本书,能让困于亲子关系的家长们看得到希望,学得到方法,真正看到亲子关系改变!
《亲子谈判》读后感(二):亲子之间也要谈判
我在跟小朋友相处的时候,经常告诉自己要用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来跟他们相处。但其实在某些时候,小朋友的行为真的挺让人无语的。当小朋友犯了错后,本能的小小的提醒后,小朋友左耳进右耳出没引起重视。偏偏我们还爱天天唠叨那么几句,久而久之,小朋友竟然连我的提醒也不当回事了。当我的提醒慢慢被无视,慢慢挤压后,总会在某个时期爆发,故而将亲子关系弄得一塌糊涂。 看到这本书《亲子谈判》后,“谈判”二字时,总觉自己是不是打开方式不对了。自我的认知里,总觉得谈判应该是商务场上的,谈判的双方清一色的正装,不苟言笑,谈判的内容总是在为自己一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书本里的谈判,只是对象换成了家里成员与孩子之间的谈判,我们谈判的目的非常简单,为了改正孩子的某些不正确行为,甚至也有父母等其他成员之间的不当行为。都是出于我们爱着孩子,这种获利是双方的,共赢的。 既然是亲子谈判,谈判就要目的明确,要有详细的规则,这个规则还包括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但是这个是建立在谈判双方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孩子生气,家长发火,这些都是不适合进行亲子谈判的。我们经常在情绪激动之下命令孩子们不许干这个,不许做那个,这样的效果令小朋友更加反感,只会主亲子关系火上浇油,走向极端的方向。 想想,这样非常正式的谈判,家庭里还从来都没有进行过一次。虽然我们有的时候会跟孩子之间做一些承诺。不过在大多数的时候,很奇怪的,我们大人居然将这些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还要小朋友来时不时的提醒我们。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我们总是要求小朋友这样那样,也好好的听取了小朋友的要求,但是就是做不到小朋友所提出的要求。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在孩子眼里,能让孩子大写一个“服”还真是难啊! 有的时候自己也想着跟小朋友提些要求的,我承诺达到这个要求后会适当的给小朋友鼓励,不过有很多事情开始实行起来还是非常好的,不过后面被其它的一些事情打断后,慢慢地就不再记得这些了。最后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如果后续还要再跟孩子提这样的要求,就更加的难了。 还好看到这本书,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在亲子相处过程中那点不确定性,也更加的明确了。
《亲子谈判》读后感(三):《亲子谈判》——契约精神在亲子关系中的延伸
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虽然来自于西方,但是它和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实守信一样,也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小朋友虽然现在还没完全走上社会,也是需要逐步了解和接受这种契约精神的,需要将其变成自身的一种信念,这在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
亲子谈判是一种解决亲子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的难题的一种沟通方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仅仅只是口头交流或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一种承诺,而是需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和行为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之后,将新的行为习惯替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亲子谈判中要保持地位的平等,父母和子女本身就是平等的个体,大人要对孩子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以大欺小。谈判双方需要对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作出界定,然后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筹码,列出各自的条件,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对某些局部条件进行必要的取舍让步,以达成整体共识,
亲子谈判之所以需要契约精神,是因为双方在做一种事关未来权利义务的博弈,博弈双方如果不按照双方约定的规则来行事的话,谈判达成的成果共识很有可能就会遭到破坏,事情又会回到最初的阶段,这种结果对双方都非常不利。因而,如果不遵守契约精神,博弈双方将是一种双输局面,只有好好遵守契约,才能取得双方共赢。
《亲子谈判》这本书的作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书中的研究成果对家庭亲子关系的处理提供了除了沟通、武力、放任之外的又一种解决方案,并且这种方案经过作者自身在亲子关系之间的实际操作的验证,更有利于和平解决亲子之间出现的难以沟通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家庭里出现沟通问题大多是因为孩子出现了某种不良行为(由父母方面引起的不在此列,因为孩子处于弱势,很难单方面发起对父母的亲子谈判),这些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如果家长强迫孩子不能怎样怎样,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跟家长对着干,有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成型,自理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很强,对父母不再惟命是从,遇到问题往往会陷入僵局。此时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引入谈判这种特殊的沟通形式。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和孩子做好亲子谈判,作者在《亲子谈判》这本书中对谈判从准备到实践再到最终执行的全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方略,读者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对亲子谈判的全过程有所理解和掌握,清晰地知道怎么做谈判准备、怎么制定谈判规则、怎么确定双方筹码、怎么谈条件、怎么制定行动计划和奖惩措施、怎么执行,以及怎么保持大人们之间的一致性,内容非常详细,而且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再次对照原文,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此外,在本书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还给出了家庭关系中的五个问题案例,分别针对家庭关系中的五个不同方面,都很具有代表性。每个案例对谈判准备、谈判过程(评估阶段、决策阶段、行动阶段)都有详细的记录,最后还有咨询师观察的分析总结,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酌情参考借鉴。
《亲子谈判》读后感(四):亲子谈判,一种用理性的方式改变孩子行为、改善亲子关系的好方法
对有孩子的父母来说,人到中年,让人焦虑不安并容易导致情绪崩溃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事业发展或工作问题,而是自家孩子的行为和教育问题。
手机上的社交群里,只要有人说一句“昨晚又被孩子气哭了”之类的话题,原本安静的群立马就热闹了起来,一瞬间话题“楼”就堆得好高,群里有孩子的人都会忍不住加入“控诉大军”,激动地诉说孩子的“罪状”与自己的无能:
“心太累了,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孩子不做作业、不复习,老玩手机,拿走手机孩子就发脾气、就闹,好说歹说、打骂又利诱,各种方法都使尽了也不管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高中的孩子已经一周没跟父母说话了,每天晚上吃完饭就进自己房间把门关紧,完全不理父母,唉,真是养了只白眼狼。”……
各种抱怨、吐槽的话语让群内那些没结婚、没生孩子的年轻人听了都不免恐婚、恐生子,似乎天下最难做的事就是为人父母,事实还真是如此,不管做父母的知识水平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都有可能在孩子面前败下阵来。
如果放任孩子的行为不理,相信每一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做不到。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改善日益糟糕的亲子关系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这些在痛苦中挣扎的父母?
好办法真的有,就在《亲子谈判》一书里。
这本书由深圳市心理服务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颜浓和医学硕士、哲学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胡赤怡以及心理咨询师朱小超三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和咨询方面的实践经验共同编著,为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提供了一种解决子女行为问题及亲子关系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书中不仅详细说明了亲子谈判过程的每一个具体步聚和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辅助说明,《亲子谈判》是一本有实际操作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书籍。
亲子谈判是一种以谈判为基础的亲子互动方式。
亲子谈判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讨论具体的问题开始,多方通过谈判达成一致,最终落实为行动。
亲子谈判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大家有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谈判的各方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谈判各方基于各自的选择最终做出适当的妥协,达成一致。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包括奖励和惩罚措施,并且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家长和孩子依据谈判协议来落实行动。在应用亲子谈判这个方法前,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亲子谈判不是利用父母的权威去逼迫孩子接受,而是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亲子谈判与通常大家采用的亲子沟通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
首先:亲子谈判更强调程序和步骤。谈判的步骤是通过提前有目的的设计和大量的实践验证后才确定下来;而亲子沟通有很大的随意性,方式也更丰富多样。
其次,亲子谈判以行动为导向,重点落在行为上。完整的亲子谈判过程包含一个行动计划并且持续时间稍长,比如以月为单位;亲子沟通只以说服孩子为目的,常停留在思想和态度上面,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即使能帮助孩子改变行为,也无法持续。
很多人都进行过商务谈判,商务谈判强调的是己方的利益,在谈判的过程中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但在亲子谈判中,亲子谈判是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前提,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思考、为自己做出选择、最终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孩子的利益和父母的利益是一致的,谈判实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共赢局面。
亲子谈判不是为了控制孩子,所以亲子谈判的互动方式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亲子谈判的作用是让亲子关系保持在一个合适并且适度的空间,这个作用是通过原则、方法和步聚等预设的模式来实现,亲子谈判的基础就是谈判程序和步骤的设置。
在亲子谈判中,父母赢就是寻找和把握谈判的度,为孩子创造赢的条件;孩子赢是赢在过程,即接受父母设置的条件,而不是赢了整个谈判。
为了让父母能掌握亲子谈判的操作要领并落实到实践中,作者在书中为家长们做了一个很详细的亲子谈判家长手册,在这里我们作个简单介绍:
《亲子谈判家长手册》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其一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二针对亲子关系问题,一般适用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目的是帮助孩子和父母共同改善彼此间几乎已成敌对的关系。
这里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一点:进行亲子谈判前,必须先确认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因为亲子谈判无法解决医学范畴的问题(诸如:自闭症、燥郁症等)。如果家长对此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最好先带孩子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确认孩子身体状况正常之后,父母就要进行谈判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寻找谈判的时机、地点、时间、中间协调人、准备谈判需要资料如纸、笔或者录音录像设备等;另外要对孩子的状况进行判断,到底是行为问题还是关系问题,如何判断可参考下面的图表:
针对两方面问题的谈判都分为评估、决策和执行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问题,谈判从评估到执行可能要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三个阶段都要认真对待,否则可能影响谈判的效果,反而让谈判造成一种新的伤害。
在书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明了不同问题的谈判步聚,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参照来做。
在很多家庭中,除了父母和孩子,有时还会有祖辈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经常会出现父母与祖辈对教育孩子的观点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有时父母之间也有意见分歧,所以在进行亲子谈判前,必须先理清这些关系。
首先,父母之间要达成一致,双方要把握三个原则:
达成一致比争论谁对谁错重要;父母进行角色分工,各自负责在孩子生活的某些方面做决策;对于孩子的事情,父母之间不要当着孩子面互相指责。父母之间的相互尊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很重要,做好这一点,才有助于亲子谈判的成功进行。
其次,父母与祖辈之间要互相配合,先与老人结盟。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就要做到让祖辈不要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由父母自行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
亲子谈判解决的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面临的实际问题,作者在本书中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思路、步聚和方法,如果你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或者改善亲子关系,那么可以好好阅读这本书,相信《亲子谈判》一定会让你看到希望、看到方法、看到过程、看到改变,还你一个可爱、懂事的孩子,给你一个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