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08 01:32: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的读后感大全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是一本由(美)尤金·奥尼尔著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1.90,页数:19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精选点评:

  ●欧阳基 译

  ●爱?恨?情?仇?

  ●【认为老父亲折磨死了母亲,儿子对他怀恨在心,老父亲娶来年轻继母,儿子看其不顺眼。继母对年轻力壮的儿子有好感故意挑逗被拒,恼羞成怒向父亲告状,而儿子口嫌体直还是跟继母搞在了一起。儿子和继母生了小儿子,老父亲很得意向儿子炫耀农庄都留给小儿子并说出了当年继母告状的事情,儿子很愤怒以为继母只是利用他生小儿子,继母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掐死了小儿子, 儿子和继母一起面对法律的制裁】儿子,老父亲,继母三角关系:儿子和父亲互相厌恶,儿子与继母互相喜欢,老父亲喜欢继母继母只是为了利益跟他结婚。三人共同欲望农庄利益。

  ●熬夜看完,竟有一些感动,爱碧爱得痴狂,可怜的女人,她却真的遇到了为她甘愿受苦的伊本,这也足够了。

  ●【心机婊结局】杀婴之后 女人受了男人的指责 会觉得我做了这样的牺牲你竟然不领情?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因此由爱生恨,既然你如此薄情,那么我就让你毁灭。我咬定孩子是你杀的,你有合理的动机,你爹绝对是站在我这边的,你不去报警我们还能一块生活,我们可以有各种理由掩饰的。比如说,把你爹也杀了,说孩子是你爹杀的,你爹也自杀了,因为他知道我们有关系。若是我们承受不了道德的指责,我们就卖了这个田园,一道去加利福尼亚吧。当然,你报警你就等着警察把你抓进去吧。你要明白,是你自己弄死你自己的。不是我没给过你机会。怎么选择就看你自己的了。

  ●欲望下是绝望,让人变得不像人。(漫长旅程待)

  ●!!!!!!!!!!!!!!!!!!!!!!!!!!!!!!

  ●也许是我没看懂……

  ●又看了一遍《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蒂龙一家的生活日常过于深刻。男权社会下女性的诉求得不到重视,从而使家庭关系僵化破碎。自以为是的男人除了开空头支票无所作为,并且将这种烂习惯代代相传,所有人都活在虚妄的梦里。

  ●感觉漫长的旅程更精彩呢,吝啬鬼父亲、吗啡成瘾的母亲以及对自己又爱又恨的哥哥。榆树下的欲望太阴暗悲惨了!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一):榆树下的欲望

  昨天又和妈妈很小资地去看话剧:榆树下的欲望。

  这部话剧是根据诺贝尔同名小说改编的。作者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

  剧情不复杂。一个吝啬勤劳的老头新婚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寡妇在第一天进入农庄的时候就就一见钟情上乐老头的儿子,一个年轻的,朝气的,不忿的小伙子。一个怀念死去母亲的小伙子。后来,理所当然,他们坠入爱河。并且生下乐一个小孩。但不幸的是,小伙子错以为女人为了得到一个孩子继承农庄而跟他在一起。所以想要离开女人。女人太爱小伙子乐,只得杀了自己未满月的小孩子以表达自己对小伙子的爱情。就在小伙子将女人告发给警察后,他恍然大悟。他也是深爱着女人的。于是他决定回去和女人一起面对惩罚。

  如果仔细研究台词,你会发现这小伙子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小伙子再15岁时失去乐母亲(他母亲被他父亲折磨死乐),他心里一直有阴影,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就再身边。一直没有安息到坟墓中去。女人的出现让他的感情有了寄托。就在他们表白心意的那晚。他才意识到母亲安息乐。而女人也承诺会像他母亲一样爱他。

  这感情多少是有些畸形。但你绝对不能否定他的真实。再女人眼里。小伙子是他唯一的快乐。是比上天堂还要快乐的事情。没有他,她根本不需要活下去。就是这种感情趋势着她亲手捂死乐自己的孩子。在小伙子眼中。女人是寄托,他孤独年轻的心可以有个停息喘气的地方。在那个无聊压抑的农庄里。没有女人。小伙子依然会那么孤独。

  在这个爱情故事中。还有一条最重要的线索就是那个值钱的农庄。小伙子想要得到农庄(他认为农庄是他母亲的,自然就是他的,因为那农庄里有一件房子是他母亲给他父亲的),而女人第一次来到农庄就用那种很低沉尖刻的声音说:这个地方真美。他是。我的。可见,对这个农庄他们每个人都没有逃过诱惑。而就是这个诱惑,导致最后的悲剧。

  这也是爱情的悲哀。一点缝隙就要被放大。最后成为两个人之间的一条鸿沟。但即使2个人被分割乐。再最后一刻,他们还是明白的。就在女人跪再那里,碰头露面。满眼含泪地忘这小伙子的时候。就在小伙子回心转意,回头抱住女人的时候。那条鸿沟就不见乐。可见。坚强的爱情是不怕任何打击的。

  忽然发现艺术这个东西离不开爱情。爱情这个东西离不开欲望。

  : 剧中的女主角穿的很少,妈妈说这是为艺术献身。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二):欲望的驱使

  之前看过作者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王》这部作品,我认为这部《榆树下的欲望》与前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琼斯王》讲述的是一个岛上的黑人首领琼斯的故事,他背叛了族群,遭到了黑人群众的反对,企图穿越一片森林逃走,结果被追捕者杀死的故事。剧本中的大量篇幅描绘的是琼斯在森林中的心理活动和幻觉。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是属于表现主义的作品。

  而这部《榆树下的欲望》正如其名,它是以欲望为关注点,通过卡伯特一家的矛盾,展现了欲望之中人们内心的黑暗。我想农庄就是剧中利益的核心,所有人内心的贪欲都围绕着这农庄展开。而榆树我认为是剧中欲望的具象化,“它们黑压压地笼罩着,把房子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像个疲惫不堪的妇女把松垂的乳房、双手和头发依靠在房顶上。”剧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内心就像这两棵老榆树一样惦记着农场和这里的财产。

  剧中作者的大量心里描写更是对欲望的真切揭露,在剧中第二幕中,卡伯特向阿比讲述自己的发家史,阿比却全身心的关注着隔壁的埃本。她那双被欲望燃烧着的眼睛仿佛能够看到墙那边的埃本,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一幕展现了欲望的强大。

  其次我想对剧中的几个人物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我想说的是老头子卡波特,从剧中得知他属于早期移民到美国的那批欧洲人,在这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创造起了财富。然而他的财富却是用两个妻子的命换来的,他整天让她们在地里干活,让她们当牛做马直到累死。他对他的三个儿子也是毫无一点舐犊之情,天天让他们为他劳动,就像是自己的奴隶一般的奴役着他的儿子。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冷酷,无情和膨胀的欲望。

  阿比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我认为她是足够的真实。从剧本的结尾处可以看到,她对埃本的爱情绝对超越对利益的爱。当她的爱情被误会的时候,她竟然毅然决然的选择杀死自己的骨肉来证明自己爱情的纯洁。她的做法让长期处于一种积怨状态的埃本发出:“太阳升起来了,美极了!”的感叹。

  我在埃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俄狄浦斯情节”,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埃本对母亲的爱让他对他的亲生父亲卡伯特充满着仇恨,后来埃本与阿比的乱伦关系也应验了这一点。

  我认为尤金奥尼尔在古希腊戏剧的结构基础上加上了美国资本主义的现状,将利益至上的欲望诠释的淋漓尽致。然而当今的中国社会难道也不是这样吗?我想在这个繁杂的人类社会中,进步的是生活水平和科技,而人内心的欲望是一个不变的本性。这也就是这部写于1924年的作品,如今还能够引起我共鸣的原因吧。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读后感(三):《榆树下的欲望》剧本分析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戏剧描写的是1850年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农庄发生的一个父子俩与继母之间的悲剧性故事,是一部深刻的根源于物质欲望的情欲悲剧。该剧将人类的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人物之间非理性欲望与情欲的精彩博弈。

  从本质上讲,这部深厚而沉重作品的悲剧性根源不是欲望的本身,而是人物欲望的失控,是非理性的欲望才使人物走向极端,造成“乱伦”和“杀子”的悲剧性结局。在剧本中陷入情网的是老农伊弗雷姆的第三个妻子阿比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的儿子埃本,整个欲望的症结点是老农伊弗雷姆的农场,象征着大自然富饶与神秘的榆树,正对这对情人发展中的命运沉思着。

  他们起初会有厉害的冲突。埃本有严重的恋母情节,他在母亲死后才深深的体会到农场的工作是如何的辛苦,他声称农场不是父亲伊弗雷姆的而是母亲走后留给自己的,他通过对父亲的复仇来让母亲在坟墓里得到安息。就在计划眼看就要能够实施了,老农却又娶下第三任妻子——年轻的阿比,而阿比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出于对于老农农场的觊觎嫁给了老农。尽管见面后,阿比对埃本表现了极大的性趣,但是两个人还是围绕着核心的话题“农场”吵得不可开交,难以收拾。渐渐地,阿比那受压抑的情欲变成了不顾后果的热情,两个人不可抗拒的相互吸引着。阿比在不断地勾引埃本,但是埃本的心里始终有个症结:他要为母亲报仇,他要让母亲安息。就在停她母亲的客厅里,他突然明白霸占阿比就是对父亲的报复,母亲就会安息。因此,那受情欲压抑的两个个体终于结合在一起,最终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埃本怀疑继母对他的情意并非出自真心时,她又把婴儿杀死,用以证明她的热恋出于真诚。

  奥尼尔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别是清教徒的道德。他把富于青春气息的人的热情与卡尔文派人生观的严酷无情做了对比。老农伊弗雷姆代表这种严酷无情,他认为他的儿子是世间的弱者。埃本只能用自己无奈的咒骂和抱怨来抵抗父亲伊弗雷姆对农场命运的安排,埃本本想通过和继母阿比的爱情、两人的孩子来反抗老农命运的安排,到最后却因为怀疑继母阿比对自己的爱情是出于对于农场的归属,使得阿比忍痛杀死自己的孩子。最后两只苦命鸳鸯,只能在狱中继续两者凄美的爱情。最终埃本的反抗没有换来好的结果,封建集体还是获得了胜利。

  《榆树下的欲望》是通过表现失控的欲望来呼唤一种现代的理性、道德与秩序,表现出了人类对生命真情的内在需求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反映了奥尼尔对他所处的社会的批判,反映他对人生的悲剧感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读后感(四):过去就是现在,也是将来

  2005年10月22日购于潘家园,2018年7月21日于老家二阅。

  尤金奥尼尔对人性得是有多么阴暗和深刻的观察,才能写出这样的剧啊!又或者他把人生中幽灵般纠缠着自己的经验化身成一个个剧中人,宣泄自己的苦闷,从而获得自由!

  两部剧一前一后,代表了奥尼尔一生创作的两个巅峰,而所表现的都是那种亲人不像亲人、路人不像路人的家庭,让人读完后脊背发凉,而又深受感动——谁的一生中没有这么相爱相杀的经历,没有这样让人无可奈何又无所适从的亲人。

  奥尼尔的剧作是绝对的现实主义写法,但其中象征性的氛围和意象使得它们又有了诗歌般隽永的魅力。

  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那高大茂盛的榆树仿佛就是乱伦母子那无可抑制的情欲,同时它又如此强烈地压抑着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最后它也毁灭了每一个人,只留下一个虚幻的加州淘金梦作为远方的念想。阿比和埃本的爱是罪恶和压抑的,也因此而更浓烈地爆发出来,以至于无所顾忌的阿比会犯下美狄亚之罪来证明自己的爱,非如此不能再次唤起埃本的信任,多么可悲,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之墙总要用最惨烈的代价才能打破吗,即便是最相爱的人?或许,监狱中的余生会让这对生死鸳鸯获得赎罪的平静,但更可能的是,监狱中的悔恨会让他们走向进一步的互相指责和怀疑,因为家不就是个最大的监狱吗?

  漫长的旅程,通译为长夜漫漫路迢迢,longday’journey into night,更是用海边的雾气贯穿始终:从清晨雾气初散,一家四口强颜欢笑;到中午雾气散开,真相大白,小儿子患肺炎,母亲由于长期的孤独注射吗啡上瘾,大儿子沉迷酒色自暴自弃,而老父亲则因自己的悭吝导致了所有的一切;深夜,雾气再次袭来,烂醉的父子三人借酒劲回忆过往的一切,把人生中每一个惨痛的伤疤都解开来彼此观赏和刺激。是啊,每个人都带着生命的伤痕艰难前行,前行路上有委屈,更有因委屈而做出的对亲人的伤害,而亲人又无法分离,于是伤害越积越多,仿佛刻在树上的刀痕,历久弥深。每一次对亲情的渴望最后都走向了对亲人的伤害,这不也是无数家庭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直发生的事吗,只是程度有轻有重罢了!想想这是奥尼尔自己家的真事儿,你就明白为什么他不愿意生前公开这部剧本;想想奥尼尔和自己子女的紧张关系,你就明白剧中的那句话:“过去就是现在,不是吗?它也是将来。我们都想说慌,说什么过去的就过去吧,可是生活却不让我们忘记。”

  每一部伟大作品其实都是作家的自传,所谓伟大,是它们揭开了人世惨烈的真相,让我们或多或少地感同身受。对于作家而言,创作是一种宣泄;对于读者而言,阅读何尝不是,只是你要愿意做直面惨淡人生的猛士,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愿意活在瞒和骗的世界里,或者自己通过瞒和骗获取利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榆树下的欲望 漫长的旅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