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宗旨与各坛佛事内容
一、法会缘起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乃为超度一切水陆亡魂而设,并且上供十方渚佛菩萨,中供一切圣贤天龙八部,下及六道众生,平等布施供养十法界。昔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尽,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帝因志公之劝,搜寻诸经,早晚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遂于润州金山修设。”梁武帝亲临金山寺,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1068棗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祐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明代莲池大师见“北水陆”仪汉文前后错杂,遂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莲池大师(祩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二、法会宗旨及内容
启建水陆法会普度大斋,旨在超度六道众生,使之离苦得乐,趣入佛道。 经云:“由众生之业感,逐妄波而不息,致长幼以沉沦,终始暗昧,悲悲切切,非仗如来之慈愿,曷解恶趣之倒悬?唯仰大士之提携,菩萨拨济,咒诵真诠,灯燃宝炬,施甘露法雨,烛冥界之幽途,普使迷流俱超极乐。”
水陆法会按执事不同分为内坛和外坛。
1、 内坛佛事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从法会第三天凌晨二时起,可参谋部内坛主要是与四圣六凡交流,是整个水陆的核心。礼拜集十二部大藏经之精华而成的《水陆仪轨》,包含:结界、发符悬幡、上堂、上供、告赦、请下堂、供下堂、授幽冥戒、圆满供、圆满香等佛事。冥阳两利、速得解脱,功德不可思量。由于内坛佛事繁重,加上主法者必须专心观想,因此内坛必须结界,以防外人闯入坛场,故由坛主以上之功德主,代表所有功德主参加礼拜佛事。
上堂三宝十位圣贤,奉请于午前;下堂圣凡十位神灵,召请于初夜。其上堂十位是: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诸菩萨僧等。下堂十位是: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天曹圣众、五岳四渎福德诸神等。
内坛佛事:
(1)结界:皈命三宝,恭请诸佛降临护持道场。结“地方界”、“方隅界”、“虚空界”,明确规划出坛场用地。结界范围内,有护法天神守护,闲杂人等不得污犯净界,令此坛场内外清净。
(2)发符悬幡:昭告人天佛事将启。
(3)请上堂:恭请诸佛菩萨及声闻、缘觉、历代祖师降临法会。
(4)供上堂:备斋筵、香花、灯、食衣、珍宝、法等,是为六尘妙供,如法供养。
(5)告赦:为悲悯六道,告达司事天神,释放被拘禁受苦的六道群灵。
(6)请下堂:既经赦放,众苦皆离,六道可赴盛会。
(7)授幽冥戒:授以一切鬼神六道受苦众生戒法,将夙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部经由忏悔而清净,可速往无量光明佛国净土。
(8)供下堂:受戒以后,得清净识,得以入坛坐列,安享法味。
(9)圆满供:一齐斋供圣凡廿四席,法味滋神,六道群灵,欢欣交畅。
(10)圆满香:胜会即将圆满,六道众生趁此出离苦海永不沉没。
(11)送圣:为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群灵说法、加持、供养后,回向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接引亡灵同归极乐的西方船在袅袅香烟中燃起,水陆法会就此圆满。
2、内坛佛事的另一解说:
(1)结界洒净—道场开启,众圣将临,当须内外净洁,洒净后金刚为墙,琉璃为地、宝幢为华,故洒净结界后坛内行止有禁,不得高声戏笑。
(2)发符悬旖—四大内修菩萨行,外现神王身的使者手持符牒、疏文,往天、空、地、冥去昭请众圣神灵等,升扬写着“启建十方法界四圣六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旖,昭告人天。
(3)奉请上堂—恭请诸佛、菩萨、 缘觉、声闻、明王、婆罗门仙、梵王帝释一切尊神等众降临坛场。
(4)奉供上堂—准备美味素斋,恭请诸佛、菩萨、一切圣贤等众光临坛场纳受供养。
(5)奉表告赦—祈求释梵二天主赦放被禁六道群灵、莅临法会听经闻法发菩提心,祛除忧患得安。
(6)召请下堂—召请五岳河海大地鬼神、地狱众生诸鬼神众、六凡众生等,来受法味饮食,同沾法益。
(7)受幽冥戒—引导亡灵忏晦以前所造恶业,发愿改过行善,求受戒法。
(8)奉供下堂—准备美味素斋,宴请六道群灵,并为其诵阿弥陀经及念佛。
(9)圆满供—准备美味素斋,普同供养四圣六凡。
(10)圆满香—殷请六味素斋普同供养四圣六凡。
(11)圆满送圣—佛事功德圆满,恭送诸佛菩萨及圣贤等众。
何谓送圣?佛事功德圆满,奉请来的四圣六凡,理应恭送各回本位。
辟灵众生同生西方净土,永断生死苦厄。
3、外坛有六个坛场:大坛专门礼拜《梁皇宝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花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
外坛六个坛口分述如下:
①大 坛:礼拜《梁皇宝忏》十二部,讽诵《药师经》 《金刚经》六十部、《梵网经心地品》二十四部。并依仪轨施放瑜珈焰口、斋天、普佛,超度功德广大无边。
②法华坛:讽诵《妙法莲华经》二十四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二十四部等。
③净士坛:讽诵《阿弥陀经》、念佛、绕佛、拜佛等。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④诸经坛:讽诵《佛说无量寿经》二十四部、 《观无量寿佛经》二十四部、金光明经》二十四部、 《大方广佛圆觉经》二十四部。阐述各种解脱法门,除一切横逆不顺与业障。
⑤楞严坛:讽诵《楞严经》二十四部
⑥华严坛:默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阐扬诸佛世界的伟大圆满,发菩提心,成就佛果。
4、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日功德圆满,其进行程序为:第一日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幡(幡上书"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日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顶点,即从事结束。
5、 水陆法会虽分七个坛场,其实是一堂整体的佛事,每一坛同等重要,缺其一就不能名之际水陆法会,每日分三时,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诵经典功德回向。因此,水陆功德是不分内坛、外坛的,斋主们随自己发心,共同成就此一法会,就是最大的功德。诵经功德贵在自己的发心虔诚,发心愈大,虔诚愈深,则功德愈大,无可限量。
六凡水陆法会时,佛事均挂有一旛,悬挂在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剎竿上,或较高的位置。上书“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旛”。
白天要升旛是要让几十里路的法界众生,均能一目了然。夜间换灯是在黑暗中使远路的无祀孤魂野鬼均能赶来参与法会,共沾法益。
总之,八天七夜的水陆法会的外坛作用在于接引修行各种不同法门、根基的修行者;内坛则是整个法会与四圣六凡交流的枢纽,普同供养法界内一切有缘含识神灵,发愿度化一切有情,往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