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君说
禅宗始祖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作了一首偈子: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冥冥之中,仿佛是为了印证达摩的预言,第五叶六祖慧能门下弟子将南禅顿悟法门发扬光大,并衍生出五个宗派: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及法眼宗。
千年之间,世事变迁。禅宗几经兴废,至清末民初,五大宗门或信徒所剩无几,或得法者寥若星辰。
此时,作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禅师横空出世,不惧繁难,一人独挑五家法脉,中兴六大祖庭,光复禅宗,终成不世之功,被誉为“禅宗泰斗”。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自小亲佛,参禅打坐意志坚
1840年,虚云生于福建泉州,俗家姓萧,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晚年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
他出生时便具有传奇色彩。其父年逾四十仍膝下无子,生母颜氏在观音庙祈福求子之后,夫妇二人于夜间同时梦见一长须着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跃至榻上,随后有身孕。
谁知,十月怀胎,分娩出的却是一个肉团,母亲因此惊惧而亡。父亲要将他扔掉时,一药翁前来剖开肉团,他才得以出世。
虚云自幼不喜荤腥,爱看佛家典籍,喜爱佛家三宝,17岁时便欲在南岳出家,中途被家人拦截。
家人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带他回到福建,并给他娶了两房妻子,田氏和谭氏。即便如此,他与妻子也是以礼相待,同居一室而无染,并为二人讲经说法。
19岁时,他做《皮袋歌》赠别田、谭二妻,再次秘密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于常开法师处剃度出家。
次年,依妙莲禅师受具足戒,隐居鼓山岩洞参悟佛法,四季一衲,无寒无暑,时常以野菜充饥,遇虎狼而不惧。
三年之后,得知父亲告老还乡,虚云才离开岩洞回涌泉寺,从事挑水、种菜、食堂服务等劳作四年,任劳任怨。
后听闻父亲病逝,庶母与两房妻子均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知红尘事了,因自觉修行精进缓慢,他重回岩洞苦修。
有人说,“人生很短,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方不负此生。”
可芸芸众生,心性各异。有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人即便有喜欢做的事情,却因为种种原因或不敢尝试,或半途而废。
不得不说,虚云禅师是有大决心者,因为喜欢,便毅然出世,即便前路坎坷,也一往无前。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脚行天涯,苦修加行报亲恩
虚云离开鼓山之后,因仰慕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举,他一衲、一杖、一笠、一蒲团开始云游四方,饮风餐露,遍访名山大刹,寻求名师指点,期望悟道正法。
他先到天台山华鼎龙泉庵参拜融镜法师,跟随法师习天台法门,两年后,奉法师之命到国清寺参学“禅制”,到方广寺习《法华》。
辞别融镜法师后,他用了十几年时间访遍国内名山大法师,与他们礼佛论经。
随着佛法精进,他心中对父母的愧疚之心与日俱增:“我出世时,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
昊天罔极,耿耿数十寒暑,特此发愿朝山,翼求菩萨加被,佑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他百难当头,非到圣境,死亦不敢退愿!”
四十三岁那年,他自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渡海后于宁波登陆,过苏州、常州、南京,经苏北入河南,过黄河,前后历时二十三个月,终至五台山显通寺,得偿所愿。
其间,多次求宿被拘,两次冻卧冰雪中昏迷不醒,被救之后却继续拜行。
事后,他曾言:“此三年中,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经艰难,却心生欢喜。愈辛苦处,愈觉心安。
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之后,他继续独行天涯,朝礼佛迹,足迹遍布江浙、陕西、四川及拉萨等地,后经由西藏,过喜马拉雅山,经不丹国,至孟加拉、锡兰、缅甸;回国之后,朝拜云南鸡足山,行至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求得正法,凡大德高僧所在,即便山高水远路难行,他也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而去。
而这些丰富的谈佛论道经历,为他将来肩挑五门、振兴禅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闻声开悟,一朝入定度众生
回国之后,虚云约普照、月霞、印莲诸禅师在九华山结庐打禅。五十六岁时,听闻扬州高旻寺举办禅七法会,欣然前往。
因渡江之时不慎落入水中,漂流昼夜之久才被渔民打捞上来,虽被救活,却七窍流血不止,可他休息了几日,仍旧不改行程。
寺中老禅师分派他职事,他本想拒绝,却被认为是“慢众”,遭当众打香板,他也不辩解,觉得生死有命,以孱弱身躯领职事、打禅七。
直至后来有人说出他落江一事,他才被免去职事,专心修佛。
一日入夜,斟水之人不慎将开水溅到他手上,手松杯落,碎声入耳,他闻而开悟,做偈子两首: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法会结束后,他开始被各寺高僧请至寺中主持相关事宜、讲经授课、度化众僧。
花甲之年,虚云禅师再度朝拜五台山,途径山东时路遇一洋兵用枪指着他道:“怕死不?”
他答:“倘该死汝手,任便。”
对方见他神色不动,心生钦佩,便道:“好的,你去。”
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不外如是。
来年冬天,一日煮芋头时打坐静等,不觉入定。
临棚复成法师见他半月不见动静,前来探访,见他打坐,便以磬开静,问及吃饭否,揭开锅却见芋头已经长满绿毛,坚如冰石,始知他入定半月有余。
数日后,远近僧俗皆来瞻仰他,他不喜应酬,便悄然离去。自此,虚云便时常入定,且一定数日,慕名而来听法皈依者不计其数。
六十八岁时,为修建寺庙前往泰国募捐,于龙泉市讲经时趺坐,入定九日,轰动泰国京城,国王臣民皆来罗拜,出定后,国王请至宫中诵经,供养皈依。
真正的能者,不需言语,自身修为便足以令人心悦诚服。
正是因着虚云禅师修为已炉火纯青,才能在往后的岁月中,一呼百应,随缘开示,法嗣信徒达数万众。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肩挑五门,振兴禅宗功无量
虚云禅师因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寻边大小寺庙,见佛祖道场残破衰败,寺中清规堕落无纪,发愿振兴禅宗,修复丛林,重建古刹。
他先后接承五家衣钵,并查阅古籍,依各门宗风要旨培养门徒,寻找接班人。
世人称其“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兴灭继绝,慧日同光。”
与此同时,他开始游走国内各地及周边诸国,讲经说法,募捐善款,经历磨难,最终复兴六大祖庭、及大小寺庙共八十余处,且每竣工一处,寻一人担任主持,他则悄然隐退。
至晚年,虚云禅师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佛教协会筹备会议,被推为首席发起人,促使佛教协会成立。
虽众人一致推举他任会长,他却辞而不受,挂了名誉会长之名后,继续为筹划修复寺庙多方走动,亲自开荒造田,自食其力。
1959年,虚云禅师圆寂于云居山,世寿120岁。
他曾作一对联概括自己一生境遇: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佛经有曰:“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
一切修行皆不易,无大决心、大定力、大毅力、大诚心不可为。虚云禅师一生经历,正印此理。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豌豆,一个喜爱文字的时间过客,愿执笔筑梦,梦暖人生。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下期人物」
明天我们一起来读
【宋代文人的生活图志】
宋祁的故事
▼
记录丰盈人物,品味温暖人间
更多精彩人物好文
推荐您关注人物公众号——拾录人
读人如读书,阅人亦阅己。
长按下图关注【拾录人】
在他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兹心,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慈怀读书会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啦!
只要「星标」慈怀读书会,就可以快速在订阅号列表上方找到我们啦,欢迎评论、转发、在看,我们每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