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囚禁》影评100字
日期:2020-12-02 06:33: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囚禁》影评100字

  《囚禁》是一部由菲利普·范·莱乌执导,西娅姆·阿巴斯 / 戴曼德·布·阿布德 / 朱丽叶·纳维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囚禁》精选点评:

  ●有关战争,我们看过太多硝烟战场,或悲壮或激愤,然而这部影片通过展现在一间房屋内,几个居民的一天,来体现时局的残酷悲凉。影片开场和结束都是老人望向窗外吸着烟,一次是绝望的眼神,一次是饱含泪水。战时人性的善与恶,被这一天内发生的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克制隐忍

  ●顺着碟报找到这部电影的汁源虽然外挂字幕我也迫不及待的熬夜看完了電影应该不长才85分钟属于那种小成本的片长能把故事讲明白还富有生活气息真的不错有战火下普通女孩子的成长有剃毛的对话有青春期的躁动还有成人世界那种算计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泯灭直到强暴(按照穆斯林接受的方式提现)電影就是房间内

  ●战争中的一个封闭空间,更放大了恐惧压抑。

  ●很真实有张力

  ●3.5,角度很新的战争题材电影,导演很有想法,以现代战争中的中产家庭为题材的电影似乎不多,但除了女主人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其他人物的塑造十分表面。

  ●周末在家宅一天

  ●烂

  ●确实精彩!—节奏、编剧、摄影、表演都相当出色,隐忍、克制、有力。我注意到的是桌子!

  ●导演能力差到极点,演员演的差成那样,有眼睛和心的人都知道啊。描述悲剧的电影有很多,好好学习一样也行啊。摄影还是不错的。

  《囚禁》影评(一):如何让影像在密闭空间中做美学诉求?

  一部电影如果可以用几句简单的剧情简介转述,丝毫未说明品质的低劣。相反,毫无内容的电影仍然可能在表现形式上有充分的亮点,也即在体验上创造出的丰富性。但如果一部电影真的用几句简单的剧情就能打发,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一部欣赏性不足的电影。在我看来,《囚禁》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战争期间一家人的遭遇。 戏剧冲突集中在女主角一人身上,首先是丈夫出门被枪杀,然后是自己为了家人安全甘愿献身暴徒。电影围绕着这两个戏剧冲突,刻画家庭成员间相互牺牲与体量的心理状态。整部电影完全以室内密闭空间展开,以此观察人在战争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单一空间的限制往往能产生出戏剧化的效果,依靠密集的台词和心理冲突将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对菲利普·范·莱乌而言,似乎仍然想取得一种日常生活的影像质感,表演和台词依循着现实主义的模式,因而与外部环境与内心空间的双重剧烈情绪不符。

  室内空间独特的形式感完全可以将影像以“反现实”的美学来诉求,像在波兰斯基的《杀戮》(2011)、《穿裘皮的维纳斯》(2013) 或《完美陌生人》(2016)中,已经不再需要以现实生活的松散稀疏为参照对象。只需将室内空间看成一个舞台,在其中展开密集的戏剧冲突,以获得另一重真实感。

  《囚禁》影评(二):SFF 2017- Insyriated

  FF 2017-电影院在悉尼最繁华的商业街,从黑暗中的影院走出来的时候,背景音乐还在背后一下一下撞击我的心,眼前的霓虹,汽车的噪音,鼎沸的人声,恍惚间觉得自己进入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刚刚荧幕上那间屋子里发生的恐惧,哭泣,撕扯,尖叫和坚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藏在我一个人心里。现在,在这个世界里,从我眼前走过的人,都是一张张没被欺侮过的脸。当然,我只希望这样的脸庞更多。只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去被迫面对那样的无助,不要去被迫成为牺牲品,不要去被迫忍受白天无尽的恐惧,和夜晚漫长的等待,等待黎明,等待归家的人。太伤感,太绝望,太无助,也太疲倦了。多少个时刻想大声痛哭,却要紧咬牙关。

  . 我喜欢这种密闭空间题材的电影,小空间里更容易创造出更多的张力。还喜欢这种戛然而止没有结局,这个题材的电影这是必然。但其实电影的故事真的不要讲完,因为生活是没有结局的,只有无尽的延续。

  有点儿意思的是昨看的电影,ingrid goes west 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日渐空虚的年轻人,被光鲜虚荣表象所支配,却更加空洞无助,而在心理上自愿结束自己。今天的电影是另一边,物质生活匮乏,生命保障是首要任务的地方,人们意志越加顽强,面对屈辱和磨难,道德拷问与肉体煎熬,活着是第一。

  居然都是在同一个世界。 但没有同一个梦想。骗人的鬼话

  《囚禁》影评(三):正义总是会缺席,唯一留下的是人性的恶 方汉君

  战争的可怕,在于总是让无辜者卷入其中。平民难以置身事外,且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正是战争本身毫无人性之处。比利时女导演菲利浦·梵乐福执导的《烽火公寓》(又译《囚禁》2017),全片空间的场景聚焦于一座公寓内。透过公寓窗户,只能看到前面的停车场道路。片中唯一的一次出外,是为了救人,匆匆不过一分钟。

  如此悉数聚焦室内的影片,囚禁的不只是身体,更是人的心灵。无法行动的思想,与善良的内心,总是绞杀般发生无法言明的冲突。影片始终呈现人性在特殊情境下,不得不面对生与死“二选一”的不可调和,而时时触及灵魂深处的焦灼与痛苦。如此逼仄的场域,分分秒秒考验着导演的掌控能力,不但要把故事说得到位、有序和精彩,而且要注重场面的调度,以及对于节奏的把握。好在影片极其成功。

  我们看过希区柯克的第一部彩色片《夺魂索》(1948),就是于一间屋子内的一镜到底。英国新片《酒会》(2017),也几乎是在屋内完成。类似这样的影片还有很多。但《烽火公寓》不是舞台剧,它需要最戏剧化的冲突,同时也需要最自然的表演,近乎纪录片那样的真切效果。影片呈现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无妄之灾,同时也说明,战争让人失去了人性,化身嗜血的狂魔。

  影片以一家人加一户女邻居为视角,她们到底经历怎样险境和屈辱,想来这只是叙利亚内战,或者现今所有战争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这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灾难的全部。由主演过《柠檬树》的以色列影后希安·阿巴斯主演。她善于调动内在力量及情绪,连同愤怒的眼神,演绎了一出无法逃出生天的悲歌。当所有的危殆转移到女主人身上时,那种惶恐与凄然,令人彻骨至极致。

  女主人带着家公、三个孩子,还有大女儿亚拉的男友卡林,女佣德哈妮,以及女邻居哈尔玛和她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窝于这间公寓。影片开始,哈尔玛丈夫萨米尔说我们一定得想办法出去,前往贝鲁特,这样我们就安全了。但妻子没想到的是,丈夫下楼冲过封锁线时,被不明的狙击手射杀。这一幕恰好被临窗的保姆德哈妮看到。愕然恐慌之际,她想跑到外面去抢救,但被女主人制止。女主人让她不要与家人及哈尔玛讲,更不要跑到外面去送死。

  也就是说,屋子里的哈尔玛,并不知丈夫已被射杀,还在拿手机看着他们结婚的视频与相册簿。这栋公寓,几乎人去楼空,就只剩下这一、两家。外面到处都是代表各自阵营的狙击手。骤起的爆炸声、炮声与枪声,让这一家人随时处于危险与万分的惊恐之中。公寓的门加了两层大木栓,窗帘全部拉上。女主人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门,否则命将不保。如同萨米尔所遭遇的那样。

  这样的惨淡的境况下,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需要节约用水,厕所臭气熏天,食物来源也极其匮乏。人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她们唯一的奢望就是人身的安全,其它都能忍受。但她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形还是发生了。屡屡敲门的陌生者,让女主人坚定不开门。这也让她们的惶恐达至极点。每当危险时,女主人就让她们全部躲入厨房,因为只有如此才是相对安全的。但该来的总会来,躲也躲不过。

  两个陌生者从阳台上闯入,女主人全家躲进了厨房,而邻居哈尔玛为了床上的小宝宝,来不及藏身,被这两个男人逮个正着。人,一旦变成了魔,结局可想而知。哈尔玛在遭受凌辱时,隔邻的女主人全家心痛如焚,但又无可奈何。任何声响,都可能要她们全家7个人的性命。这是怎样的绝望与哀嚎。听到哈尔玛的惨叫,小伙卡林按捺不住,想冲过去,但被女主人怒目制止,难道你没想到这儿有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吗。

  是的,女主人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她三个孩子。这并不是自私,而是母爱的本能。任何道德评判,在这样灭绝人性的杀戮面前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唯有生命本身值得保护。当那两个禽兽走了之后,女主人迅速跑了出来,扶哈尔玛起来,但被她推开。哈尔玛目光呆滞,这是所有女性遭受强暴之后的无助又难受的眼神。好在她的小宝宝平安无恙。这是唯一让哈尔玛尚可安慰的事。但丈夫在哪呢。

  现在是该面对现实了,女主人决心跟哈尔玛说出实情。哈尔玛还以为女主人是为刚才发生的事道歉。当她得知丈夫早上就在屋外被射杀,她一下疯了,她想冲出屋外,幸好被她们拽住。这时天已黑了,小伙卡林与女主人大女儿亚拉跑到屋外,冒险找到萨米尔,然后背着他跑回屋子。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早上被射杀的他竟然还活着。女主人打电话求救,卡林的父亲带着救护人员过来,冒险扛着萨米尔前往救治。

  不管怎样,这对于哈尔玛来说是一个不幸中的万幸。女主人也打通了丈夫蒙泽尔的电话,他让她放心。但黑夜在继续,枪炮声在继续,她们的生活还将继续。噩梦醒来是早晨。关键的时候,神总是会缺席,正义也总是会缺席,唯一留下的是人性的恶。现实就是如此的不堪。影片结尾,最先起床的老头临窗抽烟,静静地看着外面,那种沉静下带着愤怒又无奈的眼神,但这就是战争下平民所遭遇的人生。她们没有选择,只有煎熬和等待。

  2017、12、21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囚禁》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