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不知梦,在家不见家
《楞严经》前三卷讲的是修行人必须要知道的二种根本:妄心和真心。妄心是无始生死根本,其以攀缘心为自性;真心是无始菩提涅槃的根本,其本来就是能生诸缘的清净体,但众生追逐诸缘,遗失了自性本来的净明。
在此基础上,佛陀提出了发菩提心的二决定义,修行人必须由此来衡量自己的修行,是否是明真心、见自性的正修行。此二决定义是:第一,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如果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不可能求到不生不灭的佛果。第二,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要详细审查烦恼根本,从无始劫以来,发业润生中,是谁作谁受的。
而明心见性的修行,是“六解一亡”的解缚修行,譬如耳根圆通法门。
第七卷讲的是建立楞严道场和诵楞严神咒的功德利益。
《楞严经》本来就是讲自性,自性何曾远离过你、我等一切众生?不过说的都是真心本性自家事而已,但是凡夫由于知见颠倒,以向外攀援的妄心为真心,故而入梦不知梦,在家不见家。
《楞严经》是一本真心本性的说明书,它是唤醒梦中人,不要困在梦境中冤枉轮回。梦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自心的投影,何必牦牛爱尾,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