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精选点评:
●没想到,但又很「对」啊。总之,林语堂就是这样的。开小差的时候又在想他的学历和英文水平了(。
●给四星是因为我更看重见证,林语堂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比较合我的心意,虽然未必符合上帝的心意。写思想史林语堂是外行,至少三流之外,少不了人云亦云的东西。虽然见证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这见证出自一个浅薄的头脑,那价值也自然打了折扣。
●一个长于中国,生于教会家庭,接受西方科学教育的国学大师,能不断自我深省信仰之路,让吾辈人生为之震震启迪。译版,还是期待找到英文原版,于是,四星。
●很喜欢这本书。
●林语堂的人生信仰之过程和自传.可能是灵魂的共鸣,尽管我的中文底蕴不足以能看懂这本书的内容,仍旧越看越起劲和欢喜.惟有爱和宽恕才是把人引到基督信仰面前! can not agree more!!! 我就是这样信世界上是有神的,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爱呢?人有吗?人只能像!因为人不是神,人在宇宙中的位子真的要放放准.这也是为什么此书从中国和外国的所有哲学家争论都论不出结果的原因, 这个家和那个家只能研究出某一方面!!! 当然在如今这个物质时代,或许不需要信仰了吧!!!!
●“辜鸿铭是块硬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对于西方人,他的作品尤其像是充满硬毛的豪猪。但他有深度及卓识,这使人宽恕他的许多过失,因为真正有卓识的人是很少的。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它实际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不由得让人想找辜鸿铭的《论语》,找林语堂的英文原版书来看。这本书只有后面一小部分是林语堂的自传和自序,前面都是他关于孔孟儒学,老庄思想,佛学等的见解,摘录部分很多都枯燥不易懂,虽尤其欣赏他写庄子的部分(也是因为林语堂先生的偏爱),但是总结起来发现自己要了解,学习的还有好多。
●学者 而且远不是我原先想象的那般
●携着刚借来的算此书共是本书到了课堂,迟到了,会计老师看我拿的书,翻了翻,表扬了我,说是爱看书真好哉!我们课堂所传授的都是器,这位同学所看的才是道。结果期末会计没及格。
●而今我也成了基督徒······
●林语堂果真是脚踩中西文化的两条大船。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老子,庄子和孔子的见解非常的独特。根据林语堂的分析,我更喜欢老子的哲学。看着就好,但是我个人的风格可能偏向于孔子,大棒槌式的说教。把老子的境界当成自己追求的境界吧,至于基督教。我自己现在的状态也比较喜欢林语堂最终的这个状态,当人因为信基督而上天堂而信。这才是伪信。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读后感(一):我只是想和你分享
先生是真正的文人,之前读他的书看他的原著改编的电视话剧,却不知道他是基督徒.
我不是个有才能足够表达自己的人,读过先生的这本书后,终于可以极力推荐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来了解文化背景差异下信仰的形成,先生讲得很生动,快来读一读.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读后感(二):我很惭愧
拿起这本书就无法再放下了。同样身为一位基督徒,我很惭愧,一直以来我都很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固执的认为它们跟圣经的真理比起来实在不值得一提。
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书,我决定要更加谦卑,去愿意更好更多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我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而不是愚蠢的排斥。
从孔子,老子等古代先哲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人类共通的智慧,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读后感(三):失望
真正的大家不是动不动就“我认识谁谁谁”,“某个外国名人说过”,抛一连串那个年代的“网红“名字,以及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就好比现在的文艺青年,抛出一个东西也许只是因为说喜欢会让自己显得逼格很高。真正的大家完全可以用民族的东西来表达,这就是为啥莫言得了诺贝尔但村上春树一世陪跑吧。没看完,味同嚼蜡,我相信不是因为我的理解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叙述能力。看不到作者自己的思想体系,拉拉杂杂,东拉西扯,感觉他只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因为父亲是神父而赶上了稀缺资源,因此成了为数不多的能翻译的人之一而已,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所在的学校不重视中文课程,难怪他写的东西经常让人感觉语句不通顺。话说,有多少人对名家趋之若鹜,但那些所谓的名家本人在那个时代也许只是个loser呢。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读后感(四):林语堂起初并不专长国学,还是发明家
国学现在是一个很虚的词,尤其是现在的所谓各位国学大师,自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干大师们纷纷逝去以后,国学已经变成了一个虚词,大家都在雾里看花,处于这个目的,探究一下林语堂的相关。
看的电子版本,分为4个部分: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的自传/八十自叙(80高寿时编撰)/自传拾遗,断断续续的看了大约半个月。前三部分其实都是比较完整的自传,所以放在一起看,感觉就把林语堂自传复习了很多遍,尤其是林先生重点落墨的童年和游学阶段。第四部分,从几个角度,将一些散文归集成册。
看这本书意外的发现:
1/是林先生自圣约翰期间之前,居然对于国学部分的学习是比较浅的,一直以教会学校的方式在学习;
2/勤于发明,热衷中文打字机
文风朴素又不失风雅,果然是大师风范。对当前人的最大启发,文理兼修啊。
注:这本纸板图书,只有我上面提到的前三段。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读后感(五):林语堂起初并不专长国学
国学现在是一个很虚的词,尤其是现在的所谓各位国学大师,自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干大师们纷纷逝去以后,国学已经变成了一个虚词,大家都在雾里看花,处于这个目的,探究一下林语堂的相关。
看的电子版本,分为4个部分: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的自传/八十自叙(80高寿时编撰)/自传拾遗,断断续续的看了大约半个月。前三部分其实都是比较完整的自传,所以放在一起看,感觉就把林语堂自传复习了很多遍,尤其是林先生重点落墨的童年和游学阶段。第四部分,从几个角度,将一些散文归集成册。
看这本书意外的发现:
1/是林先生自圣约翰期间之前,居然对于国学部分的学习是比较浅的,一直以教会学校的方式在学习;
2/勤于发明,热衷中文打字机
文风朴素又不失风雅,果然是大师风范。对当前人的最大启发,文理兼修啊。
注:这本纸板图书,只有我上面提到的前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