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胶片 原始的镙露 这一切使人相信它的原始底片被抛弃是合理的 如果是我负责制作 我也会不屑一顾 现在 我只有闭上眼睛 好好的想一想 祈祷自己不要再看这样的影片 好让心灵能短暂的安静一些
这种巫术行为确实存在,电影表现的非常准确,包括需要使用陌生人献祭的方式(新版电影好像不是这样的)。
《金枝》,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极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是闻名遐迩的学术必读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
该书第六十二章至第六十四章《欧洲的篝火节》、《篝火节的含义》、《在篝火节焚烧活人》中介绍了此种仪式的起源、含义、过程。
苏格兰人的英语听来确实费力,没有下到同步的字幕,勉强无字幕看了一遍,有些细节可能被遗漏,但并不妨碍理解这一古老的主题和连续性极强的故事。
古往今来的宗教都没有将它所倡导的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相异的另一个世界具体化,当然用我们的图像和对图像的解释是无法真实地表现另一个世界的,如果可以,那它的神秘性也就消失了。仪式与故事成为了宗教扼取信徒的主要武器,仪式越宏伟、与日常生活越相异,其投射于信徒心中的威慑愈多;而宗教权威对于故事的解读也因时代而异,若要避免宗教的衰亡,此种解读总是变得适用于时代。
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人类却尊崇着创造它的不同的神。你对自己神的信念是否忠贞?是否会为这信念献出生命?尤其是在个人生命之可贵被推崇并且物质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更加不确定。
标题就是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的感觉。
这部电影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它完全没有任何突然吓你一跳的情节,也完全没有任何恐怖电影里几乎都会有的那种鲜血淋漓的场面。
没错,它被归到了恐怖电影甚至还被打上了cult的标签但是全片真的一滴血都没出过。
它的全片被一种能够一直让你心里发毛的气氛所笼罩,而这种恐惧大概是处于一种……对异教的未知。
未知是激发恐惧最好的良药,这部片子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也许对于我们中国观众来讲效果差一点,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宗教的碰撞,但是让我们试着把思路放在英国观众的角度。
这就好像当我们走着走着,人忽然不受地心引力的飘了起来。也许在习惯之后你会觉得很有趣,但是当事发突然的时候你必然会害怕,因为这颠覆了我们已知的定律。
但是当他们突然看到自己周围的这群人都违反教义生活着,那就如同自己熟知的世界规则被颠覆了一般,随之而来的便是会带来恐惧的无尽未知。
试听链接在此
I put my hand on her knee
And she says
Do you want to see
I put my hand on her breast
And she says
Do you want to kiss
Gently gently gently Johnny
Gently Johnny, my jingle
I put my hand on her thigh
And she says
Do you want to try
I put my hand on her belly
And she says
Do you want to feel me
Gently gently gently Johnny
Gently Johnny, my jingle
---- Gently Johnny by Paul Giovanni
赞一首如此抒情纯净的吉他版洗脑英文十八摸
好片。
首先是风景。
片头的航拍把苏格兰高地海岛景色展示的绝美无遗。
然后是悬念设计。
很经典。
捕鼠人最终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圈套,自己才是被捕的目标。
再然后就是价值观冲突。
在本片,也就是所谓的信仰冲突。
根本就是没知识好吧?
知道无信仰也是信仰吗?
知道信仰科学更智慧吗?知道信仰道德更高尚吗?
片中的警察也是如此。
话说妓毒徒当年的传播也是很血腥的。
苏格兰是凯尔特人聚居地,当地人最早的信仰是萨满,萨满也就是智者的意思。一般是女性,既有母亲,也有妻子,她们是医生、是分配食物的人、是决定几时播种的人。。
妓毒徒把她们视为邪恶,因为她们不信妓毒徒的神啊。。。
更有趣的是,大阴帝国现在推崇的是多元化。
呵呵,真让人期待啊。。
豪伊警官接到一封请求调查失踪小女孩的报案信后来到了位于苏格兰西部的夏岛(Summerisle),上岛之后,就像是掉进了兔子洞的爱丽丝,眼前发生的一切越来越超乎他的想象。跟爱丽丝的遭遇不同的是,洞里还有一整套计划在等着他……
心态平稳的恐怖片从来不屑使用突然出现的血腥场面之类手段来吓唬人。在本片中,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遵循固有逻辑的,只是这里的前提和我们的前提不太一样。比方说,我们觉得用活人祭祀是野蛮的,他们觉得是虔诚的;我们觉得姑娘们在大白天集体裸着跳来跳去是色情的,他们觉得是严肃的,等等。这些区别都以宗教仪式的名义出现,对双方来说就更缺乏对话的基础。交流被堵,岛上居民对警官又无一例外的抱着敌意的态度——你也不能说这有什么不对,防人之心嘛。警官就在这样表面上难以指摘,内心却不安渐增的环境里,凭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向岛主和全岛居民为他安排好的真相。从他接到信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踏上了不归路,绝望到底。这种无法抗拒、无法指摘的邪恶,无处不在又无从下手的力量,足以诱发心底的恐惧。对日常生活觉得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在哪儿吗?好不容易找到出路又觉得不踏实吗?别人和自己只是观点不同还是横亘着正邪的鸿沟?一切遭遇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别有用心者的编排?人最怕未知,是因为实际上什么都不知道,异教在片子里也只是未知的具化而已。
片名中的“柳条人”是指片尾大祭典中用柳条编的人形道具,在这谜底揭晓的时刻,观众才知道最开始貌似不着调的警官和未婚妻的镜头另有深意,同时几乎为在Willow的歌声中饱受煎熬的警官感到不值。
特别提醒,千万别看05年的翻拍版
自从在电影课上看了这部电影后,真是后悔到极点了,大概是上了大一以来做过的最后悔的事。从教室出来,阳光明媚,我却觉得毛骨悚然。实在是讨厌看恐怖片,为什么我这次看电影居然没睡着而且居然看到了结局?
但不得不承认,剧情除了结局之外,都还没让我觉得难受,至少情节非常扣人心弦。为什么岛上所有的居民,甚至是她的母亲都说岛上压根没有照片中的那个女孩?为什么女孩的坟墓里只有一只兔子?还有岛上的奇异的风俗,对性的崇拜,原始的宗教,这一切,吸引着我把这部电影看完。
也许习惯了美好的结局,习惯了罪恶能得到惩罚的结局,对这个结局感到特别不舒服。
但我一直不明白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对宗教的讽刺? 让人们思考宗教狂热的后果?
看完这个电影,产生了一个奇异的想法,还是社会主义中国好,绝不允许这种邪教存在,就是自焚也不行。
一部近三十年前的电影如今依旧被奉为经典并被翻拍,况且是美国冷郁金属团Agalloch所青睐的电影,这部1973年版的《The Wicker Man》值得一品。观完后查看相关影评,看到电影风格被归为cut式恐怖。观看过程中除了怪异诡秘感与结局的不可思议之外,并无恐怖感,但之后回想起,似乎感到一种很玄妙隐晦的恐怖。
而结局时即将殉难的警官发出的绝望嘶喊与海边夏岛居民的高歌狂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结局让人倍觉新颖,却也有一丝失望。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教条,总会引发出残暴荒诞的行径。
06年翻拍的《The Wicker Man》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还未看过,但出于爱屋及乌的习惯,决定观其风采。但是估计除了绚丽动感的视觉效果,不太容易看出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