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型设计》是一本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中信出版的231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用型设计》精选点评:
●还是不错的,虽然一个东西反复讲了很多遍。。。
●优秀设计原则:可视性;正确的概念模型;正确的匹配;反馈
●我还是最喜欢情感化那本书
●其实就是那本经典的《设计心理学》,翻译的书名不一样而已。是本很好的书,不愧为经典。作者细致入微的体察方式叫人很感动,做用户体验行业的人就是要这种精神呀。
●后面枯燥没看下去,其实就是多考虑用户的想法,
●.....答题出错可归因于试题的设计否~?
●现在看有点过时,不过再先锋的创意都得累积脱胎于经验。
●相当不错 就是信息旧了点
●一眼看懂预设用途、限制条件减轻用户困惑、现实与设计相匹配、可视/反馈原则、差错容忍。//难以想象这是1990年写出来的书,诺曼真是大师。
●翻来覆去讲的不外乎就是那几点。
《好用型设计》读后感(一):简单明确
本来想看《设计心理学》,但是都缺货了,后来看到网友评论,才知道这个就是《设计心理学》的第二版,真是不错。
人采取行动的步骤是什么?人类如何存储知识?为何总是犯错?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得出的基本的设计原则自然十分有说服力。本书不但描述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又涵盖了相关的设计心理学,还有不少有趣的设计实例和评论性文字,可说内容不少。作者力图让每一部分都简明扼要,大部分都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读起来很轻松。整本书的篇幅也不大。
《好用型设计》读后感(二):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
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三种概念模型:设计模型、用户模型、系统表象);
简化任务的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增强控制能力、自动化、改变任务性质);
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操作意图=操作行为,操作行为=操作效果,系统实际状态=用户感知状态,用户感知状态=用户需求意图期望);
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例如物理限制、逻辑限制、语义限制和文化限制);
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
《好用型设计》读后感(三):这就是《设计心理学》~ 新瓶装旧酒!
不过,它和下面这本书是同一本书,小心不要买重。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上一个版本译做《设计心理学》,两个版本的书名翻译都很诡异。
不过书是好书,绝对绝对的好书。读了就知道什么叫差距,80年代别人提出的观点你现在还有共鸣那就是差距!
虽然是本很老的书,不过读起来指导意义仍然非常大~
因为这是从方法论和认识心理的基础原则来讲问题,而且举例都不用“高科技”,而是采用那种几十年内你都得用的日常用品来做为例证,所以依然易于理解,内容非常有用(特别是讲到心智模型、限制因素、匹配那部分)
《好用型设计》读后感(四):摘自友邻“豆程斋”的书评(纠正了几个错别字)!
书送过来,翻完了目录,发现上当了。
在最新的序言结束前,编者在后面羞答答地写了一行字:本书中文版第1版于2002年出版,书名为《设计心理学》。
这本叫《好用型设计》的狗屎,跟以前不同的有三点:【1】只是书的名字变了(还是同一个译者);【2】新增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作者申明:再版时却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改;【3】价格从2003年的23块,飞涨到36块!
我一直认为,对有些作者的书,是值得信赖的,但我没有想到,对想钱想疯了的出版社,还是要打问号的。
书是好书,如果你没有买到过《设计心理学》,可以拿这本狗屎看着。
设计的背后是讲对人的尊重,不是暗算,以这种换了马甲出新版的方式,总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感觉。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编者,对于他们让优秀作品蒙羞的做法,慷慨地送出一个字:靠!
《好用型设计》读后感(五):靠!
书送过来,翻完了目录,发现上当了。
在最新的序言结束前,编者在后面羞答答地写了一行字:本书中文版第1版于2002年出版,书名为《设计心理学》。
这本叫《好用型设计》的狗屎,跟以前不同的有三点:
【1】只是书的名字变了(还是同一个译者);
【2】新增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作者申明:再版时却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改;
【3】价格从2003年的23块,飞长到36块。
我一直认为,对有些作者的书,是值得信赖的,但我没有想到,对想钱想疯了的出版社,还是要打问号的。
书是好书,如果你没有买到过《设计心理学》,可以拿这本狗屎看着。
设计的背后是讲对人的尊重,不是暗算,以这种换了马甲出新版的方式,总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感觉。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编者,对于他们让优秀作品蒙羞的做法,慷慨地送出一个字:靠!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