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死亡计中计》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0-11-21 06:07: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死亡计中计》经典观后感集

  《死亡计中计》是一部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迈克尔·凯恩 / 克里斯托弗·里夫 / 黛恩·坎农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计中计》精选点评:

  ●迈克尔·凯恩,你永远是银幕上最虚伪的人

  ●史上最凶险的一对基友--凯恩叔俏皮耍狠,帅里弗腹黑骄傲。吕大师的黑色幽默经典之作,就是有点吓人~

  ●品特改编的sleuth让人对这类戏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有了sleuth原作/改编的糟粕/珠玉在前,就能摆正观看这片百老汇仿作的心态。这出佳构剧应当说是无聊但有趣的。当超人摊开他包藏的男色动机,端的叫人大呼过瘾。迈克凯恩的出演更明确点出了这出戏,在“同志度”上,也堪称新老sleuth之间的第二集。

  ●还真是计中计,一环套一环。可惜有《足迹》在前,创意已不新鲜,而且过多的反复让人有些审美疲劳,对人物复杂的性格塑造也大打折扣……

  ●这个片子我找了很久才看到,但是看后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

  ●有够无聊的。太刻意“逆转”。第一幕进入太慢,居然花了一小时,毫无悬疑张力。废话太多。

  ●里夫……真的太好看……唉

  ●一部极好的悬疑戏剧

  ●戏中戏,连环套。就是以前那个年代演员的念白方式肢体语言太用力夸张,尤其是扮女灵媒的那老太婆。

  ●话剧片,可同Sleuth组成上下半场,幽默曲折且不忘调情。一对狗男男:凯恩从情人升级为丈夫,Reeve敢接这种角色堪称特摄男的模范。吕美特场面调度了无痕迹,高杆。近年新版Sleuth电影约等于这上下半场的混排

  《死亡计中计》观后感(一):怪奇录像厅:江郎才尽名作家,心狠手辣搞谋杀

怪奇录像厅:江郎才尽名作家,心狠手辣搞谋杀_腾讯视频

  --------------------------------------------------------------------------------------------------------------------

  好多期视频传不了门户,看全集可以去微博@方君的怪奇录像厅 或B站“方君荐电影”

  --------------------------------------------------------------------------------------------------------------------

  《死亡计中计》观后感(二):关灯一刻,峰回路转

  先看话剧再回来看电影难免是挑剔的,不公正的。但从电影本身,尤其借用一位豆友的短评“对于蝙蝠侠的管家阿福和超人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就搅过基这件事很震惊!”。再加上从剧本情节考虑,可以不喜欢,但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故事。

  场景:

  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武器,枪、刀、狼牙棒、弓箭,还有铁链等。舞台上的布景和电影中的基本如出一辙,可见也是花了极大的心思。因为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场景中,所以感觉更紧凑。而电影中一个动作往往被转移到不同场景,所以在震撼力上不免削弱不少。

  西德尼:

  迈克尔大叔年轻的时候也是帅哥一枚,穿上西服派头十足,对于演绎一个百老汇著名悬疑剧作家再适合不过。但看着他那张永远挂着笑容的脸,又是知道结局所以怎么看都是SO GAY。相反周野芒倒是一脸正气,有点傲气有点自负,处理一切都显得如此有条不紊,有一种笃定的气场。所以当他微笑着温柔用手指擦去克里弗德脸上的污垢时,台下都笑了。这个柜出得有那么点隐晦,又有那么点可爱。

  克里弗德:

  两任角色都需要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克里斯托弗和贺坪都是看着让人喜欢的那种。克里弗德起死回生的那一幕,克里弗德脸上狰狞的表情真是非常到位,让大家都忘记了他曾经记忆中永远阳光般微笑的超人。贺坪胖了,不知道演完这100多场会不会瘦一点。跳上桌子的一幕,我一直不厚道的想要是他没成功怎么办,会不会摔个一字开。

  妻子:

  电影版中那个女人真是讨厌,看着就恨不得快点死去。有事没事就尖叫,整天神经兮兮,我是丈夫也愿意去搭一个有才华的男人。林奕作为导演是没的说,但作为演员还是欠缺了点,这个妻子虽没有讨厌极致,有些做作的痕迹,还是说这个角色本来就不讨好,谁演谁倒霉。

  灵媒:

  这个灵媒穿着都够奇怪,配上这一身份也是恰好。最喜欢舞台上她叫嚷着“痛苦”、“痛苦”的样子,台下的观众都笑了。话剧本来就是一种更为夸张的方式呈现,所以一点没觉得过。电影的结局是灵媒坐收渔人之利,成为了《死亡陷阱》的作者,成就了名利双收。而话剧版则是做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更耐人寻味。

  律师:

  这个角色最轻,几乎我都忘记了他们的脸,他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克里弗德引西德尼上钩。话剧版中有意将他的角色和灵媒的个性二合为一。

  灯光:

  现场的震撼绝对是身临其境的,尤其台上还是温暖得能让人睡着的光线。上一个场景还是丈夫搂着惊魂未定的妻子柔声劝慰:听说谋杀能刺激性欲。下一刻雷声大作,忽明忽暗中窜出来的凶手。被惊吓的不止心脏不堪负担的妻子,更是在场的观众。捏人手臂的、尖叫的、双手捂耳的、中途离场不复返的。而电影只有忽闪的雷电,加上这一对夫妻从楼上走到楼上的拖延,恐怖效果难免减弱。

  一部戏,两幕剧,五个人物,却如此巧妙地调节着气氛,让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尖声尖叫,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掌声如潮。

  《死亡计中计》观后感(三):“故事”的秘密

  粗看起来,西德尼•吕美特《死亡计中计》的结构完全是一场两幕话剧。从时间上看,影片被分为长度大致相等的两个段落(第一场约60分钟,第二场约50分钟),两场戏虽在事件因果上前后承接,但其实可看做两个独立故事,有着各自 “建置-对抗-结局”这一完整的故事发展过程。

  故事

  第一幕戏讲述剧作家西德尼江郎才尽,试图夺取自己学生克里福特的作品届而翻身。他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职业声誉的手段看上去疯狂而下作,印象中本应温文尔雅的文化人眼露杀机,用铁链勒死学生,将其剧本据为己有。这个故事的惊悚之处在于剧作家的自毁,正如他的妻子所说:“就算你的计划成功了,可我们俩都知道剧本不是你写的,这又有什么用呢?”对一名剧作家来说,创作是其成其为所以之所在,他夺取别人的创作,杀掉的其实是他自己。在这种毁灭的氛围中,学生忽然复活,挥舞着复仇的棍棒破窗而入,从而吓死了剧作家的妻子。这时观众才忽然发现,原来之前的故事都是一对同性恋精心编排的戏剧,其目的正在于吓死妻子,夺取财产。

  第二幕戏讲述学生成功心切,试图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写成剧本,扬名立万。老师发现了他的企图,此时的剧作家已然将财富和名望(亦即成功)牢牢攥在手中,自然不能容忍别人拿自己的妥贴的后半生冒任何的风险。于是二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冲突中二人双双身亡,而他们的故事却讽刺性地被一位灵媒据为己有,在百老汇名利双收。

  之所以大费周章赘述情节,是想厘清本片在故事上的一些要素,由此便可以发现本片在讲故事上教科书般精巧的技巧。

  要素

  这部二段式的戏中戏影片,两个故事相互映照。

  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的“事实”实际上是一次表演(这次表演有它特定的观众——妻子),编剧将表演伪装成“事实”;在第二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段“事实”,可最终却被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舞台,编剧将“事实”变成了表演。

  在第一幕中,“剧本”先于表演,但是观众不可获知“剧本”的存在,因此不能察觉“剧本”的虚假性;在第二幕中,“剧本”和事实同时发生(结尾扭打时一个精彩的蒙太奇,同时宣告了“事实”和“剧本”的结局),因为剧本未完成,观众同样难以预测故事的结局。

  在第一幕中,剧作家试图发表一个故事;在第二幕中,剧作家试图掩盖一个故事——有人试图掩盖必然意味着有人试图发表。

  秘密

  这样,我们便窥见了关于“故事”的秘密。

  1、一个“故事”必然具有双重环节——“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就好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只有行贿者没有受贿者的腐败模式,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只有“讲故事的人”而没有“听故事的人”的“故事”模式——如果有,这个故事便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2、“有了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故事”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游戏,因此“故事”的属性,“故事”的规律由二人在角力中共同决定。

  3、一个好的“故事”,特别是一个好的悬疑“故事”,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战胜“听故事的人”的“故事”。“讲故事的人”应该有此野心,这就是影片中发表一个“故事”的欲望。

  4、“讲故事的人”的人获胜的方式,常常在于制造“剧本”并不存在这一假象。“听故事的人”忘记了“剧本”的存在,便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时他们变得疑虑紧张,任人摆布,可这其实正是他们想要的。

  5、对于有经验的观众,“剧本”存在这个事实不可否认,因此有经验的讲述着需要新的花招——他们往往在戏里演戏。这样,观众就热衷于去区分在“故事”中哪些是表演,哪些是“事实”,他们开始寻找剧本中的剧本,也就忘了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是表演。

  6、“故事”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有自己的规律;“故事”的目的不同于生活,因此“故事”的规律也不同于生活。剧作家不过想诱发妻子心脏病,方法有千万种(装鬼,激怒,下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而他偏偏选了极为精巧复杂的一种,这不是一种好的杀人方式,但这是一个好故事(好到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杀人方式)。

  7、不要在故事中去寻找生活,也不要在生活中去寻找故事。不要做一个每次都会错意的观众,不要在《站台》中去寻找故事,也不要在看《白毛女》时杀掉黄世仁,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我们应当由此觉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死亡计中计》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