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帝国》是一本由38.00元著作,23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9-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债务帝国》精选点评:
●2005年出版的书,对之后发生的次债危机有精确的预言。当然,宫廷经济学家、专栏作家、华尔街精英是绝对“看不见”近在咫尺迫在眉睫的危机,而人们,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美国真是得啦便宜还卖乖
●题目很大,写的很杂
●辛辣
●可以说,美国佬最大的问题,就是吃得太饱
●所有的帝国都将远去~
●一句话:由于双赤字美元必定贬值
●真相往往无人相信。
●金融?历史?帝国?有点摸不着头脑。
●比较难读的一本书,不想buy in它的思维模式,先放一下
《债务帝国》读后感(一):中信阿~
英文版的看了一点,觉得不错~但是这个中文译本实在令人失望~很多句子读了两遍,才绕明白它的意思~比英文的看着还费时间~
卓越上有网友说中信最近出得书太多太杂了,忽略了质量~很有同感~
去书店,翻了几本书,都是中信出得~中信出版的眼光很独特,很多书的英文版都很喜欢,但是不能像高铁一样,以质量为代价,去追求速度,数量和利润~
《债务帝国》读后感(二):债务-帝国
刚看完,说说自己的感受。
前半部说了现代美国的政府/金融机构(华尔街)/专家学者/国民在促成债务高企的过程中各自的行为和影响,是为“债务”。
后半部探讨了欧洲和美国近现代史中金融的衍生和发展,美国如何变成帝国,是为“帝国”。这部分让人联想起了《货币战争》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互为佐证!
嘲讽,挖苦,隐喻,引用的部分颇多,对于国内的读者们看起来颇为费劲。有些部分的内容,个人功力不够,没怎么看懂。
《债务帝国》读后感(三):很好的书
可以说是作者是满怀激情的在写的,历史会告诉我们美国的帝国经济必将破灭。
所有帝国都将成为过去,所有帝国都要寻找一种方式自我毁灭,美国的方式就是债务。
在美国,我们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经营一个帝国。我们要戍守边疆。统治人民,厉兵秣马,维持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不幸的是,历史证明,经营一个帝国的代价相当高昂。你付出的将是金钱、鲜血以及自己的灵魂。
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历程中,美国的经济是如何变成美丽的泡沫又如何破灭的?
在《债务帝国》一书中,特立独行的金融作家威廉,波纳和安迪森-维金再度联手,首次深度剖析美国“政府”如何掌控公众生活与经济,如何寅吃卯粮、过度消费,并进行无畏的军事冒险等劣迹。在一系列的动荡中,美国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堕落,正一步步走向破产的深渊。
《债务帝国》一书讽刺、睿智、深刻地审视了美国这个帝国。作者高瞻远瞩,立足历史,面向未来,以广阔、深远的视角揭示出:“伟大帝国”之于全球地理政治,正如巨大泡沫之于全球经济——看上去很美,但终将以一场浩劫而结束。
很遗憾,对某些人来说,《债务帝国》就像一位不受欢迎却意欲留宿的客人。但是对那些能够接纳这种幽默、睿智的人来说,在《债务帝国》的字里行间,他们能感受到神秘的未来。
更多评论请看我的博客: http://albertxu.nalai.net/58532
《债务帝国》读后感(四):债务帝国,何去何从(天谈1)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只有两种存在状态——存在于未来,或存在于坟墓。
——题记
无论帝国何时诞生,它总会迎来自己的陨落。
作者在本书中用犀利的文笔与多重的论证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国经济的忧虑,如果美国还沉浸在自己的帝国梦之中不愿醒来的话,那么“美元退化,美国破产”的结局就在预料之中了。
作为一个军事投入可以秒杀全球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帝国,美国在二战后的(1945—2005)年间采取了111项军事行动,其中包括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世界警察先生”在这些战争中得到了什么?让以百万计的他国无辜平民丧生的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地狱之路”一章中,作者不惜笔墨痛贬托马斯·伍尔德·威尔逊,这个狂妄自大、神经兮兮、冷漠无情的总统,插手墨西哥,他自以为是,指控德国人击沉舰船,积极参与一战,使原本可能很快要结束的战争延迟结束。人们要不积极支持他,要不闭口不言,仅有的反对者却被大众认为是疯了,遭到污蔑与侮辱。历史的真理常常不是由大众掌握的,“乌合之众”随时代漂流。
‘科学可以被积累,但是战争、财政以及爱只能是循环。”在当时,“谣传甚嚣尘上:德国人正在预谋以一支由墨西哥人和‘武装的黑人’组成的军队从墨西哥入侵;在一场表演赛中,传奇棒球手泰·柯布一边高呼着‘德国人’,一边痛打着另外一位参赛者;任何反对这场战争的人都被指为懦夫;在塔尔萨,一群人将一名保加利亚移民错认为德国人,他们将他拖出酒吧并处以私刑;人们改掉名字避免听起来太‘日耳曼’化;《纽约论坛报》登载过一个捏造的故事:一家德国工厂已经将尸体做成肥皂……”在这个时候,不分种族文化,也不管时代背景,我们会看见人类的愚昧与偏见是何其相似。
时至今日,平均每一个新生的美国婴儿身上都背负着十万美元以上的债务。作者只有忧虑与警告,却没有看到提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我很好奇,美国将会如何处理这笔貌似偿还不起的债务。毁掉美元,债务一笔勾销;再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联邦币之类的,反正人家多得是黄金储备。而美国的债主们会有何应对?尤其作为大债主的中国政府?又想起了前段时间美国一个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上那个小男孩关于如何偿还中国债务的“童言无忌”的反华言论,心又凉了一截。求国家收回欠款,再平分给我十四亿同胞,好歹也改善下生活。哈哈。
这本书也改变了我的一些观念,作为一个“英雄主义者”,我一直为“烽火狼烟、金戈铁马”迷惑,敬佩英雄伟业,渴望看到人类自由解放,不在乎“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历史是绝大部分人为小部分人或崇高或卑劣的理想付出代价的过程。林肯当时非发动战争不可么?百万人的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么?而后来那些为了“帝国虚妄”而发动的战争更是罪孽滔天!所以有时候我极度讨厌历史教材,她只会告诉我“某年某月某日,什么军队在什么地方战胜或战败”。“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即使是战胜,尤其是内战的胜利,是不值得大肆庆祝的。那些“马革裹尸”,尸骨委地无人收终淹没尘土的千百万亡灵被一笔带过,成了英雄们的传奇里一个小小的注脚。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要学到的是理性,踏实。股市不可能永远处于牛市,房价不可能一直狂飙,“就长久来看,所有投资者命中注定会赔钱,因为华尔街的费用时一定要付的”。绝大部分人会输,因为我们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内部人。用零首付从银行贷来的需要用几十年去偿还的房子,因为价格被市场抬高,我们就以为自己的财富极大增长从而扩大消费,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本书成型于08金融危机之前,作者的前瞻性确实很强。
在零和博弈中获利是有极大的风险的,而且它只是一种资产的转移,并未给社会带来什么新的价值。一个国家不能靠金融支撑起来,实体经济的根基必须要牢。当然,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小;只是在我国,金融市场要健康发展,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