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都摄六根,关键在听
日期:2020-11-10 08:10:07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都摄六根,关键在听

  都摄六根,关键在听

  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能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声录》)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听,用耳朵听,自念自听,这等于返闻。就这一句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句你听见了,佛也听见了,这句就不管了,只管底下这一句,不要管一句一句之间有没有妄想,只要这一句自己听得见,这一句就是真念了!

  只要注意听,你不出声一样可以听见,默念也能听见。利用耳根听实际上就是“都摄六根”,其他的根都摄住了,意根也摄住了,嘴也在念,耳朵在听,这都摄在这儿了。所以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到相继了,就自得心开,到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就开悟了,那就不是事一心,理一心啊。大势至菩萨成就众生,就是这种因缘,我们现在不管相续不相续,就是一句一句的听,听见了佛号就是真念真修了!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观音大士在佛前发了菩提心,彼佛(观世音佛)就教授了从‘闻思修’下手的方法,但此处的闻思修不同于通常一般的三慧。一般的闻思修,闻到了经教的道理,并能理解这就是闻慧。我依著这个道理起了正的思维,这个就是思慧。所闻的都想通了,接受了,理解了,依教奉行这叫作修慧。这是一般所说的闻思修。但是观世音如来教导观世音菩萨的这个闻思修,大大地深入了一步。这个闻慧是指耳根的闻性,是你的耳根能闻的本性。人人都有自性,但是为什么单说闻性,不说别的呢?不说‘知’,不说‘见’,而说闻呢?就因为众生耳根最利。我们从耳根入门,容易明白自己的本心,见自己的本性。此处的闻慧是指从耳根闻性,生出始觉的智慧,不再去驰求耳外的音声,而是返转回来注听自己能闻的自性。‘思’也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是离开一切想念的,用正的智慧来观察能闻的自性,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有人念佛,问念佛的是谁呀?现在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这就是思慧。念念都是返回到自己,即所谓返闻自性。念念返观,始觉合本,发明本来心地的原有风光,这才是修慧。所以这个闻思修三慧是比一般的大大地深入了一步。由此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严大定。但是这个定和慧是不二的。这个三摩地从修到证,最后寂灭现前,证入圆通,即是‘入三摩地’了。(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联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著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扰,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用,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首先就把舌根、耳根都摄住了。你这时听的是佛号,念的也是佛号,想的也是佛号,意根也摄住了。手持念珠(身),眼看佛像,鼻中所闻是供佛所燃的香,所以这三根也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古人说:“以音声作佛事。”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个人听到寺庙中钟鼓梵呗之音,自然内心清净。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节奏又相连贯,你念时恳恳切切,清清净净,你所念的这一声,就是妙德音声,所念是万德庄严的佛,其声自然是万德庄严之声。这样殊胜无上的妙声又从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心,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关键之处在于自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都摄六根,关键在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