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00ml的茶颜少130ml,“精神股东”还不让人说了?
日期:2020-10-29 18:00:10 作者:桃子 来源:野生桃er 阅读:

500ml的茶颜少130ml,“精神股东”还不让人说了?

  一个多月前,桃子公司搞了个小比赛,前几名可以去西安、南京、长沙还有武汉这几个地方之一玩儿几天,公司报销路费和住宿费。

  我们不约而同都选了长沙,就冲着那杯茶颜悦*。

  办公室没去的同事,还嚷着让我们背个大保温瓶给她们提回来一瓶。

  就是这种朴实无华又巨能装的大壶。

  当然是没有带的。

  只不过我在长沙还是好好替他们尝了一下。

  怎么说呢,可能是期待有点儿高,也可能是我本来对这些东西就不太感冒,

  喝着就觉得,是挺好喝,但还没到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

  昨天看到茶颜悦*上了新闻,突然就很想再来一杯。。。

  昨天潇湘晨报的记者,在四家奶茶店分别买了四杯奶茶(常温且未添加任何配料),想看看它们的实际容量跟标注的是否一致。

  结果把四杯都倒进量杯里,发现只有一杯跟宣称的容量一致,其他或多或少都有差距。

  茶百道的“中杯茉莉奶绿”店员说有500ml,实际440ml

  妈妈茶店员说550ml,实测只有450ml

  一点点的中杯乌龙奶茶,实测跟店员所说的480ml没有差距。

  这里面,当属茶颜悦*的“不知冬”跟实际差距最大。倒进量杯里只有370ml。

  于是记者断定,网红奶茶实际容量与描述不符。

  这么看下来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岂止是有出入,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说一句“欺诈消费者”也不算很过分。

  但需要提及的是,记者同时也被茶颜悦*店员告知“不知冬奶茶上面有奶泡,过半个小时后,容量可能会少三分之一左右。”

  这么一想好像又没毛病?奶泡消失容量减少三分之一,商家也没骗人是吧?

  显然网友们的意见是有分歧的,激烈的争论让这个话题一下子上了热搜。

  有人觉得店员已经告知奶泡会消失,容量会下降,那记者再起这样的标题就是在带节奏。

  也有人觉得,奶泡既然会消失,就不应该算到实际容量里。

  具体算不算是偷工减料,我们先来看看茶颜悦*的官方回复。

  这篇文章确实挺长的,桃子花了会儿时间读了一遍。

  文风跟我在长沙拿到的小票上的挺像,就像跟人唠家常。

  主要说了这么几点。

  一是茶颜悦*是用制作卡布奇诺的工艺来制作奶茶,上面会有打发的泡沫。

  口感顺滑客观存在,不及时喝奶泡会消失也是客观存在。因为时间和方式的错位,观感不同确实是有的。

  第二点,茶颜悦*的包材统一为500ml,在出品时加上泡沫是可以达到满杯甚至冒出来的,

  但放置时间稍长泡沫消失饮品会出现坍失情况,一般在三分之一之内,这时候就达不到满杯了。

  为了避免误会,这些情况他们在点单时都会告知客户,客户也可以要求重新做一杯。

  第三点,既然客户有质疑,那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给大家造成误导,是我们需要整改的地方。

  这则澄清说的很诚恳,从制作工艺说到品质要求再到售后服务,能看出来他们确实是在用心解释。

  

  态度很好是不能否认的。

  桃子冒着被喷的风险还是想说一下,不管他采取的是哪种制作工艺,顾客拿到手的容量确实跟宣传的500ml不符,

  这一点记者的报道是没有错的。

  它的“缺斤少两”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因为加了奶油盛满了500ml的杯子就说这样的测评没有意义。

  不能因为喜欢的滤镜就一味的辩解,然后无底线的包容。

  举个极端一点儿的例子,倘若用一个500ml的杯子,装了100ml的奶茶,剩余部分全是打发的奶泡,那商家宣称500ml是不是依然合理?

  再或者,一瓶带有二氧化碳的可乐,晃动之后也能产生气泡,那是不是就可以装100ml可乐,然后告诉顾客,你晃一下就有500ml了?

  这两个例子虽然有点儿偏激,但桃子认为逻辑是没错的。

  他这篇长篇大论的解释,实际上存在悖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偷换概念”

  事实上,各类商家的偷换概念属实是玩儿得出神入化。

  今年的双十一马上又要来了。

  二十号的晚上,李佳琪的直播间挤进了上亿人蹲着抢东西。

  桃子也心动了那么一瞬间,但最终还是没看。

  因为我看了他的预告海报。

  这个海报做的相当有意思,桃子放几张上来大家感受一下。

  发现这其中的奥秘了吗?

  所谓的“买一送一”“买多少送多少”,大多数都是送的和正装容量相同的小样。

  然后再把这些小样的价格也折算进正装里,就是品牌有多豪气,打了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理论上看是没错的,毕竟也是实打实的产品实打实的分量,但既然这么大方,为什么要送小样呢?

  为什么不直接送一个正装呢?难道小样的损耗比正装更低吗?

  当然是因为小样的成本比正装要低的。

  要知道,我们去商场专柜买这些东西,虽然不会有这么多的小样,但柜姐一般都会送你一些。

  按这套逻辑,把我们拿到的“赠品”也算进价钱里,是不是就代表,商场每天都在给我们打折?

  这就是商家精明的地方。

  看起来一切都合情合理,但总觉得哪儿似乎有点儿不对劲。

  他们煞有介事一通讲解,就让我们觉得只要买了这件商品,我们就赚大了。

  冲动之下,根本无暇顾及这是不是在给我们洗脑。

  当然,这也只是桃子个人的一点儿看法,毕竟这东西很主观

  有人觉得商家是在使障眼法,就一定会有人觉得商家是在真心实意搞活动。

  就像我虽然知道茶颜悦*一杯幽兰拿铁只有三百多毫升,但下次去长沙,我还是会再喝一杯顺便发个朋友圈,

  都是等着被割的韭菜,谁还能比谁高贵不成?

  end

  部分截图来源于微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还喜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00ml的茶颜少130ml,“精神股东”还不让人说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