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言辞凌厉的人罪不在己,使他成为这个样子的环境、背景、遗传、教育,谁担当?谁忏悔?谁能从各种促成他凌厉的因素中分离出来一个具象?所以,一个言辞凌厉的人势必得自我承受这个后果---吸引凌厉的事情。
那些言辞凌厉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凌厉的,他的生存还属于防御阶段,各种说不清的原因使得他未能进入自由欣赏、鉴赏世界阶段。
那些言辞凌厉的人,有一点他得自我担当——他的人生不是推诿责任就成的,他得自己承担自己的个性,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经历过深刻反思的人性还有改变的可能。
温和的、友善的、仁慈的人,是天性如此还是后天修为呢?我分辨不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后天修为?那么让我们祝福,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人性是什么?
昨天看严歌苓的《娘要嫁人》,里面那个右派小戴,眼神里面的清澈,行为中的明朗,话语里的宽厚温存,吸引了芳子的孩儿们,最小的女儿说:他不像叔叔,像某某的爸爸。(童真的可贵就在于亲熟感的产生是自然的真切的)
如果社会没有了像小戴这样的人,孩子们如何去认识真美世界?孩子们接触的人,直接就代表社会。任何一个成人,在孩子们看来就是完全的世界。有时候,一个成人的不良行为,可以直接毁掉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美好认知;也可以说,一个成人不断完善自我的修为,将影响着他能影响的孩子世界,直接通向理想境界。哪怕他是一个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