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3-29 03:01: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100字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是一本由Paul Krugman著作,W. W. Norton & Company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5.95,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精选点评:

  ●时政一向看得少,有必要补充一下

  ●这本变态书真烦人!

  ●才听完有声书

  ●对历史的描述有些过于细致了。

  ●一个自由派角度的美国两党政治史叙述。作者的观点虽然比较一边倒,但是有着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其实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得不到实行,可是过度被政府控制的经济体系又会出现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正问题。总之,政治经济学,是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研究的。

  ●读完感受,GOP都是大猪蹄子

  ●不如他的blog好看。不过在左派经济学家中,克鲁格曼是少数能在学术上与自由主义经济学比肩的人;至少曾经是。

  ●行云流水,读着真爽

  ●Reading for this week. 在老书虫的final week,遇到一本有趣的书。买下之后放在桌上,店主看到过来聊了几句,给出了他对作者超高的评价:His (the author) heart is at the right place.

  ●作者文笔太幽默了!!p124-152 the great divergence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一):对美国政治的解读及政治决定经济

  概括从这本书读到了几点,

  1. 美国政党政治分化,自由派眼中的治自由派和保守派各是什么样的一些人;

  2. 美国贫富分化,美国一般民众和中产阶级在过去的20年左右中并未分享到和大型企业CEO和投资家一样的收入增长幅度

  3.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从里根以来美国的贫富分化和政党两极化是保守主义政党分子努力的结果。他们利用美国国内种族矛盾、民众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过度反应、企业主对于工会的排斥、富人为减税而对政治进行干预的努力、福音派宗教人士扩大自身影响的需要,成功吸纳了大量富人和美国南方白人选民,某种程度上控制了美国国内政治,并致力于减税及医疗保险私有化等破坏美国福利国家的努力。

  4. 随着美国贫富分化造成影响的深化,美国选民“白度”的降低,布什政府在伊战上轻敌造成的困难局面,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和大企业丑闻频频曝光,保守派日益丧失原有的优势,将逐步失去对美国政治的控制。由自由派组成的民主党人成为美国“真正”的政党。

  Krugman写文章果然是有一手的,说的很透彻,预言很准确。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二):历史总是重演

  我是听Audiobook,听到1/4,远在FDR的New Deal之前,美国的财富分配体系已经开始极端化了,于是1929年大危机出现了。

  FDR的应对方法就是增强social welfare来改善收入分配,而针对更加不平均的财富占有体系,对应的方法就是征收高额的遗产税。

  可惜的是FDR的政策并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这次的次贷危机之前,美国的财富占有不公的情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929年水平。

  但是真的得注意到Partisanism,书名就已经很清晰的表露了Krugman的政治倾向。最近读到WSJ上面前底特律的corporate attorney,他就认为Detroit Three在美国以外做的比美国本土都要做的好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的联合汽车工人工会(UAW)过于强大,导致不仅是成本过高(每年强硬的工资福利谈判),而且所带来的效率下降更加,合并仓库可能都会受到工会领导人的反对因为可能影响工会的职位数量。

  所以,这个总归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Krugman能得Nobel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本书出版是去年下半年的事情,但是其中很多的对1929年大危机的分析(完稿应该比出版更早不少日子)已经完全预见到了本次危机的严重程度。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三):怀有怜悯之心的économiste

  很高兴终于读了他的书,也明白了某些老师的观点.

  虽然我是赞成 Milton Friedman的观点, 觉得市场是最有效的配制资源的工具, 相对于政府或者其他机构.

  对于他对Milton Friedman得一些批评,我不敢苟同,也早对他对Bush政府的批评有所耳闻,十分佩服他的勇气和精辟.

  他不是一般的在研究所搞学术的经济学家,他为民发声,勇于批评他认为不利于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政府各项措施.

  他书中对于近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十分透彻,经济大危机时的萧条,贫富差异悬殊,New Deal的由来,以及30到70年代的grande compresion,国民富强,贫富差异减少,这期间,在美国发生的种种,democrat 和republicain之间的较量,他用史实证明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给社会带来均衡的财富分配, 没有有效的政府税收政策,以及其他保护工人阶级的社会保障,医疗,失业等等措施,财富就会聚集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 就像在New Deal以前和今日的美国,贫富差距加大....

  虽然我对他的观点持疑, 但是他对美国中下成工人阶级的怜悯之心, 以及对与社会的各种不平等的愤怒,对美国政治的两党之间的竞争,深刻的揭露了这些所谓民主的政治游戏面纱.

  他对50年代的怀念,那个人人平等,富足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的惆怅,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对往昔的怀念,逝去的美好.

  aul Krugman和Joseph Stiglitz一样,是具有博爱之心, 怜悯之情的战斗者, 为了更多的公平,正义,平等,给每一个人.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四):Democrats的良心

  自从Krugman独得诺奖之后,本地大学图书馆里这本书就被一人接一人紧着预约,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如同前人评论所说,一边读这本给自由主义者的指南针一边就会越来越‘热血沸腾’,不禁拍案痛斥共和党派的种种卑鄙行为,同时恨不得马上洗清自己之前曾经对民主党、左派的主意有过的任何怀疑。。。

  书中的大前提是国家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公民都过上好日子,大部分人能达到中产阶级的小康水平。 几十年来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科技进步,按理说全民都应该经历着大幅度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提高。 可是事实是极小部分人富翻天,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变得如果没有进步,就是更糟糕了。 ————脑海中浮现起电视上一天上三趟班却还在担心温饱的美国低收入人群———— 而共和党的存在(起源于南部白人的种族歧视,得益于贫富差距并加深贫富差距)却让有钱人能买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暗地里削减穷人、非白种人、移民等等弱势人民的保障。 这本身完全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背道而驰。 可是共和党仗着权势和金钱,利用各种见不得光的低级手段,成功地运作着自己的宣传机器,一路走来倒是风光无限。 这本书写于07年秋,美国大选民主党胜利一年前,目的就是提醒民主党人士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瓦解共和党的机会就在眼前!

  之前看过Sicko,已经对美国的医疗系统深恶痛绝,现在看来不光是几个药制品和保险公司巨头的恶势力造成,共和党反对公共医疗的作用更加强大,宁可让几千万美国人民没疗保,缺疗保,也要防止民主党从此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一旦人们尝到了全民疗保的好处,共和党全军覆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社会需要强大的中产阶级,由巨大的贫富差距所统治的分级状态有百害而无一利。书中最后说到,作为自由主义者,目的不是最终民主党的独派胜利,而是人民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生活质量。

  奥巴马众望所归,上任后几乎天天在电视上签署新法案,废除旧法案,正在尽全力把美国往民主党的方向带。 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已经让众多经济学家们有些失望了,不知过些时候将要实施的医疗改革的结果如何。如果他能在任期内较大程度上解决美国医改问题,不光是广大美国人的生活从此能得到极大改善,对于民主党从今以后发展的影响也将意义深远。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五):至少有翻盤的希望

  如果直譯書名,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應該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台灣的時報出版社的譯名《下一個榮景:政治如何搭救經濟》,跟英文書名風馬牛不相及,大概是因為怕直譯書名會趕客吧。

  如果要簡短形容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可以這樣說:克魯曼以經濟學家和自由主義者的身份痛陳共和黨保守勢力的禍害,並倡議以羅斯福新政(New Deal)為借鏡,改善社會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平均,當中的重點是稅務改革和全民醫療保障。再簡單點說,是經濟學家及知識份子版”美國清一Sick檔案”加上”華氏911”,一樣看得受眾親者痛仇者快。

  書中一直指共和黨已被保守派控制,此保守派的源頭是富裕階級和大企業的代理人,全力推動推翻羅斯福新政的財富再分配政策,令貧富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嚴重,而且令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可是,理論上要推倒財富再分配政策,應該不會得到佔選民數量大多數的基層支持,保守派是如何從列根開始得到足夠的選票一次又一次入主白宮?

  經過多年的經營,這一股保守勢力終於成為主流,也就是現在的共和黨和其背後的各方力量。克魯曼是經濟學者,其「蕭條經濟學」在好境的時候沒太多人有興趣,對家的放任式市場經濟,在好景的時候大受歡迎,可是其欠缺調節和制衡,因為資本家和大企業的貪婪,最後還是攪出大災難,大蕭條、亞洲金融風暴如是,現在的金融海嘯更是現眼報,這一切看在克魯曼眼裡,都似乎是預計之中。

  他歌頌的羅斯福新政及往後跟隨其精神的政策,造就50年代至70年代他稱呼為「大壓縮」(The Great Compression)的美好時代,這個年代的所得分配遠比現在平均,國民生活普遍較好。他指出列根上台後,一連串的政策逆轉,貧富差距愈來愈明顯,低下階層生活愈來愈欠保障,其欠缺保障的程度,連基本的生存權也存疑。書中花了好一部份篇章講解其全民醫保的主張,看的時候腦海中不免浮現”美國清一 Sick檔案”的內容,那種「貧無立錐(連小命也不保)」的可怕,很難叫人心安理得。

  一口氣看完了,無時無刻以高度批判的態度去看,還是不得不感到熱血上頭,克魯曼所說的實在真的擲地有聲。整個世界到了今時今日這個田地,我們不得不仔細想一想,保守派多年對政治、經濟、全球化、所得分配、社會公義的論述以及其倡議看政策,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的偉大?抑或只是利益集團保護自己利益的手段?

  說到這裡,大家也不得不認真思考我們的香港。香港是自由經濟的示範單位,這個小城邦的成功故事,一直以自由放任經濟論述解釋,可是,這是唯一的原因嗎?還是這是舊的和新的宗主國的操盤的成果?

  另外,我們多年來趨之若鶩的佛利民式改革──例如教育私營化、學劵制、民營醫療保險、甚至社會保障,真是的靈單妙藥嗎?教育私營化,真的可以造就靈魂嗎?政府一直希望推動的醫療保障計劃,真的不會令中產階級惶惶不可終日嗎?

  還有,愈來愈多的道德議題引起社會大論戰,這個萬試萬靈的Dog-whistle,何時會為某方政治勢力成功收為己用?

  此外,政府的政策,似乎愈來愈傾斜,愈來愈不能容納不能產生租值的事物,例如舊區的人情、傳統文化、小商販、小街特色、甚至在公共空間遊玩唱歌,一切都是為大企業產生租值為念。這種趨勢,能教我們不擔心嗎?

  在這個互聯網引爆的新時代-2003年絕望之際,我們有七.一遊行;2008年選戰,左翼政黨能夠取得大量中層和基層的選票;美國選戰,網上「籌旗」,竟然勝過保守派對手。樂觀點說,這個新時代是值得期待的,不是說一定會出現「下一個榮景」,但至少無數發不出聲的無名者,有翻盤的希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