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绵绵》是一本由亦舒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绵绵》精选点评:
●更喜欢亦舒的小说
●地铁时光~
●https://www.douban.com/note/601467747/
●简单看了看
●林夕和黄伟文都真喜欢她啊。但其实这种类型的女性视角几乎不能打动我,这种故事也很难打动我。大概是因为不需要谁来教我女人应该怎么生活才能舒适妥帖,还是因为没有疲惫到那个程度。
●前半部更有共鸣
●她是这样随行而率直的女人。
●无感。
●看她的书,看到她的性格,是那么的真实 洒脱 可爱 细看 其实蕴涵很多哲学的道理,但放在小事中去悟 更简单透彻。 难能可贵。喜欢亦舒。
●36页,美有什么理性可言。106页,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11页,如果我再见你,多年之后,我如何贺你,以沉默的眼泪。137页,不相爱有不相爱的好处,没有爱,不会失望,无所期待,从来未曾拥有,不必患得患失。169页,交朋友,随便点无所谓。找敌人,一定要精选。
《意绵绵》读后感(一):同是清高女人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完全是被它的外观所吸引,梅红的色调配上偶尔绿的点缀,雅致而迷人。
我是喜欢读亦舒的小说的,而意绵绵这本书皆是她生活中的小品文,短小犀利有趣,一个活龙活现的她同你说话一般,她的喜好厌恶统统进入视野,她的挑剔与清高,有时读到脾气一处不免拍手叫好,也有意见相左,便当看客掠过。
《意绵绵》读后感(二):感情的美好就在于情意绵绵
魔术守则:原来适应于一行的行规有时对于人生来讲也是金玉良言。讲得文纣一点就是君子耻其言,过其行。
螺狮壳里做道场,沪语所谓做道场,大抵是粤人口中的大斋。(指极端的小题大做)
自说自话:人生就是一场戏,悲剧就是拿错剧本,演错角色,走错场子。
享受人生:旅人最大的优点是“我是过客,这一切都不关我事”,真正潇洒。
运: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聪明:耳朵灵叫“聪”,眼睛亮为“明”,听得分明,看得清楚,便是聪明。
笑是世上最佳催化剂:免费、健康、效力无穷。
生活上的一切,包括清或浊、爱或恨、逆或顺、都需要我们亲手处理,逃避是要付出代价的。
《意绵绵》读后感(三):我想说我就是因为喜欢你的小说才喜欢你的
38页:独子行为
有人心情一坏,头一件事是不吃饭。
大家都笑,这是典型的独子行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独享注意力,宠坏了,是以动辄把所有事同胃口连在一起。
大家庭,六七个孩子鬼哭狼嚎那样拉扯大,谁敢感情用事,你不吃?不知道多少人等着阁下那份抢来吃,说的难听点,大人桌上扫下的残屑,也得拣来吃。
越是伤心,越是要吃饱,不然更加贱多三成,早就养成边哭边扒饭的绝技,无他,环境造人,适者生存。
心情欠佳,告假三天,情绪恶劣,停稿七日------肯定都是独子心态,一心以为社会似父母家,一撒娇,姨妈姑爹全体前来关注。
还有,略做出一点点成绩,便要大人褒奖,赞颂不停,少一句都要闹情绪。
可是社会好比晚娘,哪里吃这一套,僧多粥少,正当独子还在捏捏,台面已经空空如也,不然怎么叫抢食世界。
一有座位先坐下来,吃饱了,才有力气站在四处浏览,看何处的菜更香,酒更甜,然后设法移到那上坐去。
《意绵绵》读后感(四):会心一笑
说实话,这本书,感觉一般,不过,其中几篇文章中的某几句话,倒是让人看了会心一笑。
《大男人》中,“想做真正的大男人,必须先对妇孺负起全部责任,还有,付清所以账单。”
《大女人》中,“作为一个现代人,经济必须独立,所有账单自付,所有生活细节亲自打理,并且,要懂得自处。”“依赖性越重,跌倒机会则大;寄望过高,则失望越甚。”
《没有爱》中,“没有爱,也没有悸惧,自由自在,毋需时时刻刻展示最好的一面,多轻松。毫无负担,故此可以讲尽天下俏皮话,过程愉快,享受生活。”
《这个世界》中,“真正的快乐其实是平和的心境,随遇而安的心态,与名利权势无关。”
《天从人愿》中,“从来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绝大时候,付出多多,一无所获,更加使人珍惜手头所有。”
《敌人》中,“交朋友,随便点头无所谓。找敌人,一定要精选。”
《小宝君》中,“吃过苦的人才明白吃苦一点不浪漫,谁还耐烦跟着神雕大侠满山跑,或是与契丹人分享天大悲剧。跟着小宝君混日子,才真正好玩。”
《潇洒点》中,“玩得起的玩,玩不起的不要玩,三个结局,任则一样,痛快、豪爽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切忌三心二意,婆婆妈妈,爱情不是街市买菜,讨价还价……”
哈哈,读到这些,还是让人一笑的……
《意绵绵》读后感(五):看亦舒笑红尘
钱钟书说,喜欢吃鸡蛋,何必非要认识那只母鸡呢?
我承认这话说得有理,但一直做不到这般洒脱。喜欢哪本书,就对作者充满好奇向往之意。
有时候会失望的。比如在电视上看到某位文化大家的气质与谈吐,从此对他的书失去了兴趣。
也有人从不令我失望。比如亦舒。
喜欢亦舒这么多年,对她熟悉的程度一如闺中密友。比如她最喜欢的一支香水名叫午夜飞行,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真是要赞叹一声。贪买伊夫圣洛朗成衣,喜其线条大方,绝无蝴蝶结、皱褶之类繁琐装饰。长裤、衬衫、T恤,永不厌倦。她不喜欢琼瑶,说“台湾的琼瑶,提了都多余”。 至爱《红楼梦》,号称终身抱住一套庚辰本,已经胜却人家无数。
对她的这些了解,往往来自她的专栏。而侄儿倪震笔下,她“自少家贫、少年反叛、早婚产子、离婚反目、怀才未遇”,一直不快乐,且“姑姑多年来都有阴影,怕小表弟有天会上门要钱。”朋友笔下又不同,“跟亦舒聊天真好玩,大家抢着说话,话题之多,速度之快,旁人听着会以为是录音带fast forward的声音。”从男欢女爱、欧洲贵族、社交八卦话题、时装潮流、跑车一直说到BBC记录片、纯美术、儿童书,“绝少遇上兴趣那么广泛、那么有趣的同道中人……”
比起来,我更喜欢专栏中的亦舒。干净爽利,绝不拖泥带水,且幽默趣致。至于哪个更加接近真实的亦舒,这倒并不重要了。
香港报刊上的专栏很有趣,柴米油盐、锱铢小事,甚至同行对骂,无不可以写。这样的文章中,一个写作者很难掩饰自己的真性情,笔下不止是学术观点、艺术交流而已,根本就是作者的生活本身。鲜活的红尘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的她第一篇专栏,已经忘了名字,她写道,长辈眼中看去,总是觉得年轻人头发太长,晒得太黑,长得太瘦。她无奈感叹:原来老人家们喜欢的年轻人标准形象,都是些“秃头白胖子”。逗得我哈哈大笑。
最近,内地出版了她的四本散文集,都是她从前的专栏集锦。不少从前看过,但是这样密集的读起来,分外过瘾。
她最看不上“工作狂”晴雯,对“下属”小丫头发起脾气,恨不得揭她的皮;对上级自然不同,本来病的头重脚轻,满眼金星,一看宝玉的雀金裘坏了,立刻卖命缝补,结果,还不是病中就被撵了出去。师太的观点是,工作岗位上,原应只卖力不卖命,只动脑筋,不伤脑筋。地球离了谁都转,“雀金裘没人补,任它搁着烂掉好了,”宝二爷又不是只有这一件外套可穿。
谈做家务,大赞做家务“有助于松弛神经,尤其是烹饪,尤其是做甜点,在厨房耽久了不愿做他想”。而且,不是谁都可以享受家务的,“不不,不需要天份,但必须经济独立,以一种超然的、娱己娱人、可做可不做、纯粹为人民服务的幽默态度去做,做腻了,立刻找帮手。”要诀在于,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付出就寄望于家人从此感激涕零,一定要看得开。
对同行也是调侃不断。相信骑墙派永不讨好,她劝同行,如果想做流行小说作者,想要浮名浮利,就千万别混到文学阵营里面去,“第一,那帮人排挤倾轧之术已臻化境;第二,即使争得个半个席位,后果也堪虞,读者一见就惊,作者不知如何过活。”
对朋友讲愚忠。朋友错了?是讲理,还是护短?她说,当然是护短!“不然要朋友来干什么”!朋友最应该做的便是支持朋友,那种开口就是“他虽是我的朋友,但——”这种人最危险不过。
喜欢吃素,不为健康,不为减肥,只为植物好看。洋葱精致,豆芽小巧,茄子颜色好看,卷心菜、菠菜、芥蓝,叶子各有不同,颇有设计感。走进超市菜档,看到整整齐齐的蔬菜就心情愉快。你试试去鱼档、肉档看看?“切开的肉,有什么好看,你说你说?”
这女人还对弱者也不同情。失眠?说明还不够累。胃口差?说明还不够饿。压力大?说明自己修为还不够。“谁没有远忧近虑,一定要学会将愁苦以内功逼至一个角落,像武侠小说人物处理毒液一样,不让它蔓延开来,影响全身。”潦倒失意,形容不整?说明不够自爱。这个世界如此现实,人若不自爱,根本就不会得到他人之爱。越是潦倒,越要仪容潇洒。天天阴天下雨又如何?“才不要紧,找一把最漂亮花哨大伞撑起上街”,“事业尚未成功,焉有资格憔悴?”
边看边笑,边感叹,这女子,看得破,想得到,说得精彩。绝不温柔敦厚。现实、刻薄,崭截利落,间或抖个小机灵。
极其主观。而且绝不冒充客观。只是冷眼看旁人,亦冷眼看自己。往往几句话,如冷水闷头浇下,能破执迷。
于是把四本亦舒随笔集置于床头,每晚睡前看上几页,视为减压励志极品,百啖不厌的心灵鸡汤。
不过书名起得实在不好,“意绵绵”,“情未了”,斩不断理还乱,全无亦舒文章的爽利味道。何不叫“笑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