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是一本由凌力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70,页数: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天子》精选点评:
●书写的没有电视拍的深刻~
●大学上课的时候 看这个故事 矛盾冲突的厉害
●顺治皇帝虽然是悲剧人物而且自小被摄政王压制,但还刻苦学习励精图治,很令人钦佩。太宗世祖再算上圣祖,满清确实许多痴情皇帝。,,满汉矛盾虽大,但是人心思定,且对百姓来说谁是统治阶级远没有温饱重要。,,有时在想,信天命么?无论是太宗的宸妃之子还是世祖的和硕荣亲王,到底是因为逆了兄弟的天道而丧命还是因为夭折而使别人得了道呢?,,emmm看到有关现代物理的一个论证说时间可以扭曲,人类可以穿越时间回顾历史,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hh,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很多王朝隐秘历史疑案都可以知道真相了,好期待啊
●语言功底很好!
●基于史实的历史小说很合口味。皇帝大概是不该专情的所以看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总是悲喜交杂;满官压制以致治国雄心不得施展,各方权衡也不得其法。而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着我的未来前途竟越发觉得生活总是将就的更多,而淡泊却没有那么容易
●喔去...这是幼年的我的中国当代文学启蒙书....
●还记得安大的老图书馆里掉了原来的封皮修补了牛皮纸封皮的一本书,那时候真是什么都饶有兴致要借来看
●十几岁时读过的历史小说。不错。
●虽然觉得身为皇帝福临如此情痴不容易,可我却更爱笔下描写的其他人物。
●乌云珠
《少年天子》读后感(一):少年天子,艰难的路又有几人真正懂得
书并没有读完,刚读到第六章,深深地觉得福临在走一条极为艰难的路,这条路上,懂得他的人太少,他的母亲,他的爱人,谁能真正了解他的治国理想,谁又能真正了解他的狂热奔放,平天下容易,治天下太难,作为第一个入关的皇帝,如何处理好满汉大臣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能让百姓安居立业,改革对这个年少的皇帝是举步维艰,知己者太少,路上未免孤单。
《少年天子》读后感(二):芳华
这是我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它就静静的躺在书店里,差点就错过。选择它是想起有一部电视剧《少年天子》,据说台词都写得很好。于是买回家,三天的时间里,我被情节所吸引,久久不能忘。
顺治,这个大清第一个入关的少年皇帝,在那个睿智大气的女人孝庄的帮助下,坐上了这刺骨的龙椅。年少总是轻狂的,虽然在年幼时受到多尔衮的挟制,但作为一位少年天子,他同样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他焦躁,他易怒,直到,遇见他生命中注定的女人——乌兰珠,他才尽情的展露他的柔情,那被权力掩藏住的柔情。这个女人和这个皇帝的爱情故事,被许多电视剧着力描写过,在看似永恒的爱情下依旧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和对权势的妥协。作为君王,他必须尊崇帝王的责任,作为妃子,她需秉承后妃之德。所幸,他们,爱得还算完整。
《少年天子》读后感(三):少年天子
不愧是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作者在忠于史实又高于史实的描写了大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入主中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与满洲贵族势力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也描写了顺治帝——福临与皇贵妃乌云珠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作者始终以这位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福临为创作中心。全书的所有人物、情节、各条线索,都围绕着他、都是为了写他的;而正是通过他的命运、他的奋斗和成败,又力图反映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位锐意求治、具有雄心大志、但又暴戾自尊、喜怒无常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又是一个聪明好学,温文尔雅,热烈多情的少年男子。
《少年天子》读后感(四):不是煽情是抒情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本书写的是清朝入关后制肘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励精图治却处处制肘的政治生涯,以及他与满汉混血,擅骑射又长于诗文的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顺治皇帝福临聪颖过人,雄才大略,却又性格暴躁,内心中兼有固执和软弱。董鄂妃乌云珠既有满足女性的洒脱和爽朗,又有南方汉族女子的温婉和才情,更难得的是她过人的智慧,和坚忍、宽容的胸怀。她身兼满汉两族之美,是一种完美的象征。福临深爱着她,眷恋着她,正如他期望天下一统,满汉融合。
可是民族矛盾从来都是难解的问题,更何况满汉矛盾的背后,更是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矛盾。满文化剽悍,充满活力,却原始落后。汉文化精致优美,成熟完备,却腐朽糜烂。满洲的制度是农奴制,无法借以统治庞大的帝国。顺治皇帝借鉴明朝的制度,力图实现从满洲族长到天下共主的转变。满族亲贵却极力阻挠,这里面既有对权力的迷恋,也有胜利者的自负。
有人说本书的缺点是煽情。我却觉得本书写的就是情,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要把顺治皇帝写成福临这个活生生的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七情六欲。福临的情,有与董鄂妃的爱情,与庄太后的母子亲情,也有与安庆王岳乐和汉人学士之间的知己之情。作者对这些情写得投入,自然会有煽情之感。
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煽情,而在于抒情。作者多次抢在人物前面,替他们说出感觉和心情,这未免失于直白。作为小说,还是借由人物的言语和动作来传达感情方为上乘。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少年天子》读后感(五):《少年天子》——个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读《少年天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变革,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公司和组织要面临的问题,变的好,更上一层楼,不好,只能让它去覆灭,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事情。当第一代创始人原成了原始积累,在组织内的原先的那一些人必将不适应组织新的要求,那怎么办?只有变革,让他们退居二线,提拔一些新的人上去,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公司都要面临的。福临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恰恰正是那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前两代人的努力,一统天下雏形已形成,但同时也是危机重重,不进则退,福临对这一切,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福临对自已满族整个民族文化的不足也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要想统治亿万汉族人民,对汉族的文化不了解,不学习是统治不了他们的, 可悲的是,在福临一朝,改革的必要条件并未形成,势单力孤,任凭他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他要撤议政、改内三院为内阁始终不得成功,这不仅仅是福临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可见活在人们心中的文化风俗有多可怕,很多时候不是变革方案不好,而是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势”人力不可为,所有变革的方案及理念,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人认可,没人理解,这是阻碍改革的最大问题,没法沟通,从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一致的, 这问题以外,改革还有另外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利益的再次分配,改革势必对现有体制内的人的权利进行再次分配,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谈到改革就联想到流血,没有什么改革是不需要流血的,既然选择了改革就要明白,这流是势必要流的,不是流你的,就是他的,总之总是有那一批人的血要流的,不过很遗憾,由于福临个人性格上的脆弱,始终没等到“势形成的一天,自已不堪重负,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大清帝国和改革事业,随着他心爱的董鄂妃而去。 ————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这是我总结顺治一生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