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死线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0-08 19: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死线读后感锦集

  《生死线》是一本由兰晓龙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线》精选点评

  ●四海的四 不讲道理的道 狂风大作的风

  ●我喜欢上半部的惊艳

  ●虐死个人

  ●高三每个星期五晚上都跑书城,缩在角落里读249的书,这是第一本

  ●您能不能消停?

  ●249是个大后妈

  ●很不喜欢这本书,兰妈写BG真雷人。

  ●“你们都不在了,这叫什么胜利?”

  ●时刻保持警惕

  ●太欢乐

  《生死线》读后感(一):一定要

  看过兰晓龙所有的小说,这部《生死线》我最喜欢。小说的人物情节还有语言都没得挑,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像“老四”这样的粗人也说着话剧般的带有哲理的话,尤其是跟欧阳抬杠的时候,让人忍俊不禁发人深省

  总之这是部值得一看的书!

  《生死线》读后感(二):应该多笑笑

  打小儿不是个看小说的人,这些年忙生计更是没整部读完过了。今天艳阳高照的天气里,躲在小树林儿把这本红彤彤的书看完了,对自己算是个突破了。

  说实话,这书的故事怎么那么惨啊,又或许是我最近的境奇差,只能看到字里行间消极东西吧。人,应该多笑笑的,不禁很羡慕四道风,什么境况下也不了开个玩笑。这种心里头种着太阳的,无论什么阴霾天气,也会照样灿烂过日子,真好啊!

  249笔下,总是将人的简单复杂分得如此清楚,有人或是忧国忧民或者心思缜密,有人则简单直白一根筋到非常可爱。要是人真的可以活得这么清楚就好了,要简单就简单到底,要复杂就做个人精。可惜,普普通通的俺们,就这么一瓶不满半瓶摇晃着,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个欲说还休、欲去还留的尴尬矛盾苦恼。找不到自己合适位置不清楚到底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才好!

  《生死线》读后感(三):生死线

  对于抗日题材电视剧我很少会关注,更别说小说了,但‘生死线’75万字的巨作让我沉醉其中,不忍放手,仅用了十天就看完了。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留于脑海久久不去。

  八年的抗日战争成长一代中国人,然而,这种成长的过程人心痛。

  四道风,本名沙狗狗。他老叔是此地水路黑道的大阿爷,人绑块石头扔水里叫沉锚,喉头上补一刀叫放气,他却与老叔不同,自己经营一家车行,表面上看他痞气十足,实则他却最为关心劳苦大众。一次偶然机会,他与地下党欧阳偶遇,从此开始了他的抗日征程。一个原本只为兄弟情义而活的,但这场残酷的战争让他的兄弟一个个离他而去。在失去兄弟的痛苦中,他成长为抗日英雄。四道风,从曾经的“四海为家德斯,不讲道理的道,狂风大作的风!”到后来的“手上两道风,脚下两道风”

  《生死线》读后感(四):什么叫差劲?就是这种出版社

  明明是三部曲,硬是拆成了上下集的红与黑,而且,居然没有一起出。没见过这样的,单独出了一本书,居然故事没完,还得眼巴巴等着下集。

  如果是作者自己的问题也就罢了,实际上249好像是2002年就完成了整个小说,写了三个时间分成三个部分的,结果呢,第十三章,第二部分就开始了,然后在第二部半路上,喀吧,拦腰截断,硬是单独卖出来这么一本。

  249有码字癖,每本都是大部厚砖头,所以就算三部曲加在一起,也不会比以往的《零号》或者《士兵》更厚出多少,拿《生死线》里的形容,这些书的厚度都是直接可以抓来当武器的。

  既然可以一本囊括,为什么硬要分成两半?心理阴暗的猜一猜,大概就是,如果一本出了,也就是30几大元,要是分两本出,怎么也是50多元,那不是更赚?

  赚兵迷的钱,我们没意见,出版社一贯的纸张低劣错字不断我们也认了,问题是你们不能吊人胃口啊。该完的故事没完,还要且听下回分解——讲评书可以,出书没这么干的。

  我是想评它,可它又不是红楼梦,让我对着残本能猜出个刘心武,所以也就只能等,等那个黑卷,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被出版社鬼鬼祟祟鼓弄出来。

  《生死线》读后感(五):关于为什么虐

  看着他们,你会觉得其实人没那么容易死的,咬着牙撑着,也就活过来了。你又会觉得其实人死可容易了,就那么一下,那么死不掉的人也就死了。后记中,兰晓龙说他为什么写“虐”,这段我要上原文:“巴利在他的《彼得潘》中说,当一个孩子自以为长大成人,说我不再相信小仙子时,就有一个小仙子死去。手指大的小玩意,生着晶莹剔透的翅膀,从她的小心脏里开始粉碎,然后整个化为星尘。因为她不再被人相信。我见了太多这样的老人,在昨天为了今天,付出了一个人能交付出来的最大代价,而今天对他们说着相信,却基本是把他们弃绝于今天之外。这样的相信有点口是心非。于是这里的剧中人也只好随之一块死去。并非殉葬或是纪念,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让人为时已晚地记住他们。”我的确记住他们了,因为他们死了,因为活着的并没有比死去的好多少,因为知道那段历史背负的太沉重的东西。有个读者写了一个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美好未来,包括欧阳跟思枫吵架,去找四道风,那时他们都已经过上了美好生活。但我们都知道不会的,就算他们都活下来,也躲不过接下来四年的国共战争,也抹不去身上的心里的那些伤疤,也逃不了那十年浩劫,于是死去也许是幸福的结局。她说,如果你不肯信这个结局,是因为这里面没有你的渴望。而我多希望它是真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死线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