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的城墙
文/赵元波
我们那儿有一处老城墙,有五六米长,高约三米,据说是明代的建筑,风吹日晒雨淋,山脚的土倒了下来,遮掩掉了一部分,如今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截了。这城墙又不属于哪一家,就在路边,碍手碍脚的,人们早就想拆了它,让路道宽一些,好走一点,可人家文管所的说了,这是文物,根本不能动。
不让动就不动。可人们进出,特别是车子进去实在是不方便,这城墙的城砖就被撞出了些窝窝来,越发难看了。
特别是雨水天,雨水一泡,靠近地面的城砖开始下陷,城墙就有点倾斜了。一场大雨后,城墙倒塌了,城砖落了一地,一片狼藉。这城墙倒塌了,遂了有些人的心,人家早就巴不得它倒塌了呢!有些人家,盖个鸡舍,搭个灶台,就缺那么几块砖,这下好了,晚上趁人少的时候,进出一趟,这砖就有了,你一块,我一块,时间长了,这砖块越来越少了,自然,这城墙一倒,路也宽了,好走了。人们心知肚明,那是文物,谁也不说谁,心里清楚得很,也不跟文物管理部门汇报。
直到一年过去了,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这才发现城墙倒了,城砖也丢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