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是一本由[荷兰] 高罗佩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给狄公编故事,亲自画的插图颇有明清绣像的神韵,就是妇女们穿得太少了啊太少了……
●高罗佩写的唐朝更像南宋和明代。一则书中仵作验尸格目条理有序,死因判断严谨,毒解药在底层仵作那儿就有研究,有近代法医雏形,应至少出现在宋代以后。二则书中地方行会繁多,士绅商人阶层繁荣,市井文化有明代教坊而非唐代勾栏瓦肆的风格,重商主义横行,私有资产者众多,应为元末以后景象。
●古代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相结合的伟大而成功的尝试。我国古代公案小说,诡异有余,而推理极其不严谨。《三侠五义》里的包公断案基本看脸。西方侦探小说,贵在强大的证据流和推理链。本书出自西方人之手,却汉化得厉害。推理仍旧是硬伤,但无法掩盖高先生深厚的学养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大唐傲人的文治武功。在所有故事里,我最喜欢《迷宫案》,本故事多案齐发,看似凌乱的线索被作者整理得有条不紊。其中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诗、画、迷宫(八阵图)。此外,像极了横沟正史风格的《柳园图》,刻画了南朝士族大家在唐代的衰微,用一首歌谶串联起谋杀案,可谓历史与悬疑的完美结合。《朝云观》、《紫光寺》讽刺唐代佛道的腐败,《玉珠串》涉及宫廷斗争,《御珠案》中的血祭、《黑狐狸》中的狐狸崇拜,都反映了民间信仰。本书可谓杰作也。
●唐代狄仁杰的推理破案。狄仁杰破案有个特点,就是他喜欢到茶楼或者其他一些三教九流的地方去调查,让人无语的是,一旦去了,总有大的收获,让人觉得这破案也太过简单了吧,凶手的警惕性也太低了吧,随随便便跟一个陌生人透露那么多内幕信息。但是考虑到这书是一个外国人所写的,剧情也不能跟外国那些推理案件相比吧。
●黄金案、迷宫案都甚是精彩,各亲随干办也各有性格。看到狄公广州案的时候不免唏嘘,物是人非,人也匆匆老矣。连着看了很多天,比日式推理更得我心。翻译也很好,除了四漆屏语言风格骤变,其他都很好看。
●真是糟糕的推理啊,开始读到幼时读过的黑狐狸时还有种亲切感,特别是那句让儿时的我感觉鬼气森森又颇有韵味的【来来去去去来来,心灯明灭天灯在】,但越往后看越感觉不对劲,故事要么简单的一眼看得穿要么根本不给你推理的细节要么蹩脚的受不了,作者根本就没想带我们一起玩,最后看到真假宝剑的最后一句,狄仁杰亲切的说【天马上就要亮了,黑夜和恶梦都已经过去,你们应该抬起头,勇敢的走向新的生活】的时候,我终于hold不住,转过头去不忍卒读,也许这书唯一的卖点就是汉学家用中国背景写的推理小说吧,唉
●大赞~故事非常吸引人~插图也很有意思~顺便表达下对高罗佩先生的无限敬仰与膜拜之情!!!!!!!
●2016年读35%;2017读完。2018才读完。计划都是美好的。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一):用言语无法表达我对这套书的喜爱
现在只看了两本,剩下两本实在不舍得看,因为看完了就没有了,只能去回味了!看这套书,破不破案的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随着作者的指引,走进大唐盛世,去感受那个年代浓浓的生活气息。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二):值得购买
一直以为海南版是每个故事分开的
结果不小心购买了这一套典藏版
确实还不错
作者、译者的介绍很全
然后竟然还有故事年表
这个对于喜欢狄公案的读者来说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作者序、译者序都很全
除了块头大了点 捧在手里有点累
其他都还令人满意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三):术业有专攻
怎么说呢,写狄公案,必然会写到刑名官职,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的确不得不让人佩服,但是毕竟不是普通的历史小说,古代刑名和古代官职应该都属于中国法制史的内容,还是有些偏颇的。例如,狄公在御珠案里说的”判个五六年监禁“,中国古代是没有自由刑的,只有肉刑和流刑,监狱只是审前羁押的场所。等看完了细说......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四):史上最沉通勤读物,但是值得!!
冲着作者这位大牛人去的。一个荷兰人,如此精通中文世界的各种历史掌故,写的书比现代的中国作者写的还要有古中国的味道,这能是一般人吗?
侦探故事的情节紧凑,推理环环入扣,各种风俗人情都细致生动,实实在在的佳作。除了上述优点,吸引我的还有一处,就是全文都开朗明亮,不阴暗,不扭曲。看完之后,觉得古代真好哇!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五):读后之感
通读了几篇狄公的案子,有长有短
但是总是感觉在紧要的时候案子就断了
然后就出现了我们这位狄大人直接诉说案情始末
结尾确实很精彩,有时候还有很意想不到的情节
总是觉得每个案子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案子草草就结束了
比如说湖滨案,断指记,黑狐狸这三部,
如果在过程中能够再丰满一些,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