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是一本由钟晓阳著作,远流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1989/07/0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原是为了陪我走一段路,看着我成长。你离我而去,也只是为了成全我,让我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体现我在你身上所领悟的一切,清洁勇敢如新生。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忧喜参半,有更多的事情,分不清其哀乐。让我们走向各自的方向,无论结果如何,心中不会有悔。"
●用一整本书传达一刻心漏 太美
●事后叙述的温柔安静又绵长的淡淡忧伤啊,you are my sunshine 的调子,都是夕阳黄色的光……
●16岁至今的最爱。
●你走向海洋深处,炫耀着存在,举起沉默的石头,抛洒到岸边,碎落成金色的海滩。迷雾中月光镌刻出爱人的足印,似你的归程,潮退时,你依然远航。/////吕克贝松有部电影叫做《碧海蓝天》
●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原是为了陪我走一段路,看着我成长。你离我而去,也只是为了成全我,让我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体现我在你身上所领悟的一切,清洁勇敢如新生。
●没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主人公的成长也没有刻画地很明显。不过文字还不错,我觉得算是八十年代的纯情文艺小说吧。
●抒情,缓慢的文字,如诗一般展开,海风,自由,若即若离的感情,带着海风的咸味,大海的苍凉。
●我曾在你身上看到过一切,后来它们消失了,成为了一本回忆录。爱情止戈,你对不起我,
我願意轉世為一棵大樹,生長於天地之間――葡萄雨露,星星糖果,雲的白肉與乎花的香骨,陽光琥珀……
讓我以深深的泥土,作為永生的園地,把枝葉向高空伸展,直到天空的盡頭,每一片葉子是天上的一顆星,永恒地護蔭你流浪人間的魂靈。
讓小鳥來到我的枝上,唱它們臨終的哀歌,當我沈默,植根於你立足的土地,喜歡生長,永遠向上。
我的一生漫长而短暂:我与你的每一个朝夕都漫长到足够回忆一生;我与你分别的朝朝暮暮都短暂到再也泛不起一丝记忆的涟漪。与你每一日的谈笑风生和每一刻的沉默,让一个不谙世事的我无法不把你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你需要光,那我世界的太阳就是围绕你旋转;你需要海,那我世界的波浪就为你而起伏。我人生中有你陪着走过这一段路,即使现在刻骨铭心,可都是我在出生之后和死亡之前存在过的最好的证明。我遗憾无法与你相伴一生,我终于明白世上根本没有奋不顾身的爱。我们臣服于现实,我们最终可能也像其他人一样,终究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本能地感觉到,我的一生因为有你,而摆脱了那么长一段时光的枯燥和无所事事。我们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但是我始终记得爱你时那个最好的自己。我相信你也这么以为。
这一首哀歌奏响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从此以往,再没有任何一首旋律,能够给我这么深刻的共鸣。这首哀歌,我只能与你分享,也只愿与你分享。
《哀歌》读后感(三):生命中的一阕哀歌
如果生命是一曲华章,爱情则是一阕哀歌。
你给了我欢乐,你给了我温暖,你给了我今生的承诺,你给了我末世的盟约。我以为我是你的全部。
我要走进你的生活,我要做你生命中的月亮,我要做为你引航的星星。
可你是海豹的化身,你不属于我,你只属于大海。潮涨潮落,潮涨时你回来,潮落时你便离开。我们之间的距离,永远都被大海隔开。
终于,我知道,孤寂才是你生命的乐章,你爱大海,是爱它的宁静,“夜泊之时,整个世界除了地平线,别无其他。无限大的孤寂充斥天地之间”,这才是你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就是爱你,做你的妻子。
梦想是否可以分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孤寂是不可分享的。
你来到我的生命中,是为了成就我的成长,让我知晓玫瑰的颜色也会转浓褪淡。
捕鱼的季节几度轮回,“此时的鲑鱼,与我离开时的鲑鱼,已不知相隔几代”。
成长是人生的轮回,“再相见时,想必恍如隔世”。
原来,生命的华章中,爱情是一阕哀歌。
《哀歌》读后感(四):纯情小说
钟晓阳每想在平常事件中搀杂张爱玲般尖锐的比喻。但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小娇妻,似乎都只能合乎张说的,“在一个少奶奶的生活里,比在水果里吃出一条肉虫来更惊险的事情是没有的了”。
但我相信那些戏剧性乏善可陈的恋爱事件是可能的。青年爱上了美丽的少女舞者,象朱天心笔下不羁的爱波,发誓要始终如一守候她,多少年来在异乡都仅靠鱼雁往还(《金钗盟》),养尊处优的少女留学中邂逅年长航海男子,情感教育后回到剥离浪漫的华人社会,于现实中逐渐。(《哀歌》)。最后篇《忆良人》写个两面三刀的小妻子,看起来很象双鱼女的做派。丈夫情人兜兜转转,最后都成了莫逆可以共处一室言笑,连小孩也不大能肯定是谁的。比翠芝世钧那两对乐惠随便。丈夫出差,小妻子和女儿两人在家象两姐妹,嗷嗷待哺等父亲回家。
另有篇类似的写离婚夫妻,妻子再谯丈夫朋友,又再度离婚。生命行行重行行,终于病了下来,再又前夫出面照料。小说下半段回述两人相识经历,源于一场相亲,最后介绍人和当事人倒走在一起。结尾再回述更远到两人初次相间,男人打招呼说,某某小姐你好。
象《怨女》最后。银娣回忆豆腐西施的青年时光,“大姑娘大姑娘”有人在门外喊她。
钟晓阳在《哀歌》里写:这段故事平常,但这段时间我个人内心却经历良多(大致)。言情小说须得离奇意外,钟晓阳写不了奇,因此写无事的纯情故事。奇情信众广泛,不外因为它帮我们逃避日常。纯情买者有限,最认真的还往往是自己,象睡不着认真写下的日记,在不虞生计有很多时间哀伤思辨的岁月。
《哀歌》读后感(五):送别的歌。
“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原是为了陪我走一段路,看着我成长。你离我而去,也只是为了成全我,让我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体现我在你身上所领悟的一切,清洁勇敢如新生。”
曾经很喜欢这段文字。在喜欢的作家的blog里面看到,珍藏很久。
古今中外大部分女性的艺术成就仿佛都是拿自己的命换来的。长了一个才情的头脑,遇一世的流荡,喝一生的苦酒,换一些叹着气的传世。纯粹心里的苦,或者是现实中的真的苦。像这种特征,惨烈又无奈。但是,要换就换得彻彻底底淋淋漓漓,这样子才可能在最后有种怆烈的收获。换得吝啬又小心翼翼,还不及不要换。做个乖乖的小女子。无才是德。钟晓阳也是如此。她的文字是行云流水的,夹着淡淡的哀伤和细细捉摸后才能把握的深情。这深情是浅淡的哀愁与浓烈的不舍,仿佛雨后慢慢又出现在天际的一轮红色夕阳,照的人浴血一般赤红,却又不觉得热,因雨水已降低大地的温度。
《哀歌》是你我之间一段有缘无份的刻骨情爱。并非年少轻狂的爱情般激烈的故事,却是渐渐老去之际的尘封往事,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一一展现在眼前。仿佛只是女子低声地独自沉吟,没有多余的事物作为陪伴,但却能准确地如针般锐利的扎入人的心中,疼痛如血液般慢慢散开,不留痕迹。
这是女子的力量。细腻而执念,切肤而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