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722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很热衷于写这种【探寻】主题,1Q84里很多意向都沿袭了这本书里的。觉得这本比1Q84要好看。
●喜欢村上所有故事的结尾,巧妙又自然,我要再看一遍《海边的卡夫卡》
●有关意识的奇幻之旅;各部细节沁人心脾,整体组合脉络不畅;历史与时代的对照尽管结构工整,但种种奇幻表征依然难逃牵强之感。
●读完觉得松了口气 真厚
●如若村上春树真获诺贝尔奖的话,也只有这本书担得起这个重量。
●整个故事无比庞大,但是线路清晰并且最终完美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可以看做是1Q84的前身之作,这世上恐怕再没有第二个像村上这样多条线并进写小说的作家了吧。故事的结尾其实很凄惨,看到最后差点哭出来,但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1995 技法纯熟,但还是无法掩盖骨子里的那种小家子气。同是讲述”命运“,马尔克斯比这好得多。”事实世界平稳安定,真实世界光怪陆离、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怎么说呢 说不上很喜欢村上春树 但是他的书却每本都能看的进去 这本尤其喜欢 只是不太明白他书里的性描写发生的必要
●有一段比较喜欢:间宫中尉看着剥皮鲍里斯把自己的同仁活生生一整张皮剥下来。此人有专用工具,精美无比,杀人的时候活像艺术,非到关键时刻不出此手。
●村上春树让你忘记之前读过的所有小说,一心悬浮在他创造的文字王国里。没有恢弘的情节铺陈,只有不厌其烦的丝丝缕缕,缠住你不放手。现实生活和书中事件交织,书中事件虚实不定。享受潜水的乐趣一般,读完全书会发现作为现实自身的存在从内到外被掏空,虚脱和疲倦感随之而来,亟需浮出水面换一口气,但是哪里的空气也都不如书中的文字新鲜。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一):一本之前读不下去的小说
最早先的时候喜欢村上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后来喜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那本比较压抑让人喘不过起来 不过在奇鸟里带来的的是另一种体验 这本书里所展现出来的 春上对人性的敏感程度和理解 还有语言表述能力 让我感到惊艳或者说和最近看的菲茨杰拉德比起来有点发指了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二):現實與非現實
他總有一些超自然的東西,但你讀起來又覺得十分自然,倒仿佛必不可少一般。
現實與虛幻并行,你覺得分裂,但也覺得這分裂是不可抹去的。確乎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林少華當之無愧是村上春樹的唯一能譯出其神韻的譯者,雖然這本書我更喜歡它的第一個譯名:擰發條鳥年代記。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三):2011新年第一天,再读村上《鸟》
村上的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60年代末学生运动刚刚结束的时期。他的作品清新婉约,用另一种视角再现了作者的心声。这和中国上世纪8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时蓬勃兴起的伤痕文学,处于同样的民族反省时期,所以中日两国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都是他们内心的呐喊,是了解那一时期两国人民心理活动的镜子。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四):总是地道的男主角
篇幅的确够长,最后揭示答案,读村上的书重点不是期待最后会得到怎样的答案,或许村上在写书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追寻答案也未可知。是先看的《1Q84》才看的《奇鸟》,有共同的路人甲:牛河。也是从不同人物角度、不同的时间顺序转述。也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总逃不掉地道的男主角,还少不了可爱的女生,有些偏执有些疼痛青春的少女,在这里是笠原May。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五):虚无的空间、寂寥的人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重头到尾的混沌与浊清
看这本书必须有寂寥的心态
犹如在产房陪护看百年孤独一样
读进去而后怅然若失的感觉
情感描写如变形记一样细腻
好多处都是一人的独白
独白的角色有你 有我 有他
笠原May 肉豆蔻 肉桂 绵谷升 冈田先生
出现的人物延绵不断 犹如生活中不断重复而又消失的面孔
缘来缘去 无不散之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