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是一本由[意]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Alberto Moravia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7.07.23-07.24 哦哦哦哦,这心理描写,也太屌了吧!不读完绝对放不下来的一部。。。跪求莫拉维亚的全套电子书
●莫拉维亚语言的感觉和余华很像,“神似”的那种像——形不像而神像,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余华尤其受意大利人喜爱,翻译过去之后简直太符合他们的审美了。8.22 读完,结局没看懂
●戈达尔的《蔑视》就是根据本书改编的。书中对《奥德赛》的重新诠释倒挺有趣。看书之前千万别看沈奶奶写的译者前言,她将结局真的是透露得薄如蝉翼。那什么,还是我来给你们书透一下吧:文艺青年,永失我爱!
●在某种情况下,忠贞是对爱情本身的一种报复、讹诈和惩罚的形式。忠贞并不是爱情。
●開門見山︰拾起這本書的最大推動力,當是輕蔑。眼睛一面看腦海一面浮現輕蔑的畫面,原來電影跟小說好些地方都有頗大出入,如是者photo hunt似的找對錯遊戲構成了閱讀本書的最大愉悅。回到莫拉維亞,今次是我第一次看他的長篇作品,其實我更喜歡他的情色短篇,剪裁得清脆俐落省卻一點拖拉的心理描繪。始終不太鍾情過於細緻的第一人稱敘述,尤其是這種完全由男人角度出發的,彷彿文字中間有個赤條條的腦袋正在自製興奮(或悲傷)。
●二十页败笔。
《鄙视》读后感(一):不断更新
她那种对家庭的爱中,有一种超越任何别的女人所共有的自然本性的东西;她有某种强烈的近乎嫉妒的激情,几乎是一种超越了他本性的渴望,
她是委身于给了她房子的男人而不是丈夫
《鄙视》读后感(二):血腥的剖析
一周时间,在毕设计算的迷离的状态下看完了这本书,强大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看的我是浑身发冷,书中关于爱情的一些论述有些没看懂,看的很模糊,但是,整本书对于我是一种告诫甚至是警示。毁灭爱情的最致命的东西或许就是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吧,所以,二人之间的交流,真诚的交流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必要。
《鄙视》读后感(三):鄙视
看完近乎四分之三,心里实在憋屈。小说里的男主既现实又自我,买房觉得是妻子的欲望给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厌恶妻子,妻子冷落后又巴巴地想和好。这种男人典型的自私自我,工作也是眼高手低,什么生活的负担耽误自己追求理想,自带一种优越感和清高。看到妻子出轨还能在餐桌上和奸夫谈论自己对工作的厌恶,而不能勇敢表达自己。即便是和妻子沟通也从来都是含糊其辞犹犹豫豫顾左右而言他。面对妻子的需要恳求从来视而不见,从而一步步被误解被冷落,还责怪自己的妻子为什么无缘无故的鄙视自己。
给打四颗星的原因是作者完美塑造一个懦弱自我清高的男人模样,切合中心,反正我看到现在对这种男人真的是鄙视至极!
《鄙视》读后感(四):感想
丈夫: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可是你却不爱我了。
妻子:我鄙视你。至于原因,我不会告诉你。
莫尔泰尼是一个很典型的现代人,又要梦想又要钱。但是他背负不了压力,无法在两者间达到平衡。于是他把一切的不顺归咎于妻子。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无声的责怪破坏了夫妻感情,可是处在工作证明不了自己价值的莫尔泰尼在这时却急需渴求温情。
生活中的种种裂缝出现,但是他无法填补。直到妻子死去,一切矛盾看似消失平静了一样。
可以在文中看到,莫尔泰尼在理想与金钱之间,是选择了金钱的,但是就像他在文学戏剧领域表现出的那种自大,注定他容忍不了这样的自己。
他必须把内在的矛盾转移,移向外部,比如正和他朝夕相处的妻子。毕竟她目睹和收益了他的一切。
后来他在别墅里看到导演勾搭自己的妻子时,却没有现身保护她,甚至恶毒地猜想妻子不爱他的原因是——她现在爱上了别的男人。在几天后的夫妻对话中,他终于说出来,并且还补充,你认为我没有出现,是因为怕得罪导演,怕影响我的事业。虽然这只是莫尔泰尼自以为妻子对他的揣度,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无疑是一句真话。
莫尔泰尼,真的不是一个大丈夫。
《鄙视》读后感(五):精神心理分析好,感情却不能理解。
我一直跟着男主人公里卡尔多长篇大论的心理分析去追索他的妻子埃米利亚鄙视他的原因,我也跟着他一样不能理解妻子的转变,而且心里还怨愤妻子对一位这么为家庭努力工作的人的冷漠。他觉得他一切都是为了妻子,借钱买房子,为了还款做电影编剧和放弃自己戏剧家的梦想,多方面受困于生活的压力。然而妻子却对自己越来越冷淡甚至说出了对丈夫的鄙视。我一直同情他,讨厌只会整理家务的妻子。然而到一件事情重复发生三次:埃米利亚多次表示不愿意坐制片人的车,而想坐丈夫的车时,里卡尔多却顺着制片人的意思坚持让妻子和制片人坐一辆车。我很想问他:你脑袋是进屎了吗?
后来和他合作的导演与他探讨《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和妻子珀涅罗珀的夫妻关系,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方式分析奥德修斯参展的原因不是英雄主义,而是不爱妻子。战后别人阻挠其回国,也是其心理不爱妻子不愿见到她而内心希望发生的等等。每次里卡尔多都不能接受他这样的分析并不是因为导演将史诗般的奥德修斯从英雄打为平民,而是每次的描述都暗示着他与妻子的关系,并且那个平民就是他。他不能接受别的对他的评价,他想理想化的让自己成为家庭而奉献自己的英雄,就行结局处在海上的幻觉一样。
精神心理分析很神秘很伟大,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里卡尔多很会分析却不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