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折射出什么样的婚恋观?
日期:2018-07-04 11:33:10 作者:风青杨 来源:青杨有话说 阅读: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折射出什么样的婚恋观?

  文 风青杨

  有人这样说过:“在相亲中,大家失去了做人尊严”,这句话只有相亲的人懂,不久前,一份从北京各个公园相亲角新鲜出炉的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刷爆了朋友圈。它告诉了我们一些相亲市场残酷现实门当户对是铁律。京籍、未婚、有房、经济条件好早已是相亲市场的标配。在条件匹配中不乏走火入魔例子:只要相亲对象有北京户口,就算轻度残疾也有人能接受

  实际上,“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价值观,早就不算稀奇了。所以,看到这些父母,你就知道,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却不会谈恋爱。他们哪懂什么叫爱?只有父母以“为你好”为名义的洗脑:爱情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婚姻就是过日子,当然得找个条件好的;男人又老又丑也没关系,只要有钱就行,省得自己奋斗女强人绝不能要,不听话贤惠不服从长辈,活该被剩下。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科幻,那些捏在手里、打印在纸上的“儿女”,就像一个个虚拟机器人,被父母操控着进行配对组合,如果条件合适,就放进一种叫做“婚姻”的空间里,一对男女就乖乖钻进一个被窝过起日子,而父母在一旁密切监视,指挥他们造出下一代

  如今相亲节目的火爆,也折射出了世俗瞩目的方向,相亲者既然将自己“五花大绑”上了秤,也就顾及不了混乱情况下的“任人宰割”。而相亲则把所有外在指标打分排名,好像带着大家回到中学时代年级排行榜前,第一名和第一百名似乎相距甚远,直到多年以后在同学会上握手言欢。显而易见事实是,纵然“门当户对”,八字生肖也很完美双方走入婚姻殿堂,如果没有爱情基础,也难保未来生活不起波折

  去年,印小天被“骗”婚,不就是父母钦点吗?从身高学历职业家境(虽然是编的),都符合了他父母给的标准,乖儿子就这样娶了一个完美儿媳,最终跌进坑里。只顾条件,往往就忽略了个人,条件可以弄虚作假人品如何还用等到结婚生子玩消失,才恍然大悟吗?那些用条件交易婚姻的人,进入围城前,就已经面目狰狞,婚后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呲起獠牙——心里没有爱,就不会有尊重,就不会手下留情。

  相亲也许可以得到爱情,但拥有爱情的人绝不会去相亲。幸好,活跃在相亲角里的绝大多数人是步入暮年的家长,他们饱经世事,不惧怕外界的评说。这些父母,自以为吃的盐多,总是以过来人口吻,满脸操心地说,“你将来就懂了。”然后,理直气壮地站在子女身前,吆五喝六,指手划脚,子女就像牵在手里的狗,一举一动都得听主人口令。从大学专业工作种类结婚对象、买哪套房、生几个娃、娃怎么养,全都紧紧抓牢。

  君不见,现在农村有大量娶不上老婆光棍汉,因为男多女少的无奈现实,更因为他们不是穷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而各地动辄10万、20万的天价彩礼,也早就让许多“有为青年”望媳妇兴叹了。如果这些事情离你太遥远。那些收视长红的“大型生活服务节目”、那些花钱才能照片的相亲网站,你不会也没看过吧?在那些窈窕淑女帅哥俊男相互比价时,你难道还假装不知道择偶市场有多“自由竞争”?在这个市场里,没有情投意合,也没有男欢女爱,房子才是浪漫,户口才是春药,门当户对才是真爱无敌。

  但是,我们能把锅全都甩给大爷大妈们吗?要知道,这种畸形计算方式,可不是他们首创的。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而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64本。52.8%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简单,阅读书籍虽然能提高人的素养,但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啊。说白了,这是社会功利化惹的祸。

  如此看来,所谓中国式相亲不过是弥漫在整个社会的“成功学”的缩影。当我们把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简化为是否有一官半职,有没有房子票子车子时,那些没有“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自会感受到无法抵挡的自卑悲凉。归根到底,相亲还是一场盛大的个人营销阶层买卖,房子、户口这些硬性条件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交易筹码

  一般来说,社会越发达、个人越解放,就越能遵从自己的感情选择婚姻;社会越落后,个人的束缚越多,婚姻也就受到越多的限制。所以,婚姻虽然不可能不受到金钱、社会地位等的影响,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赤贫年代了,何必拿自己的一生幸福代价,去换一个所谓的阶层?更何况在婚姻关系中,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步步精心计算,患得患失,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折射出什么样的婚恋观?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