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廊桥遗梦》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06 16:3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廊桥遗梦》读后感摘抄

  《廊桥遗梦》是一本由罗伯特·詹姆斯·沃勒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廊桥遗精选点评

  ●男主角自比“世上最后一个牛仔”,女主角做了婊子后又成功立起了牌坊~

  ●英文版的真的超感动!~

  ●后半段感人

  ●被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责任感所感动,可又希望他们能在一起...至少...希望他们在1979年后能共度几年的美好时光... 2010.11.20

  ●之前先电影,中英一起看。适合下雨天气,一个人安安静静看啊。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but only once in a lifetime.

  ●应该改名廊桥梦遗。

  ●五年前看完电影就看了书,五年后再看电影,依旧心疼难过成狗

  ●某個假期的回憶。

  ●十几年前租书店看的,译者是谁,是不是这版,反正感觉不错,对婚外情有了新认识

  ●朋友问我这书讲的什么,我说婚外情,一见钟情然后做了4天。但是这么简单故事描写的如此细致优美,让人无法自拔

  《廊桥遗梦》读后感(一):《廊桥遗梦》读后感

  这部小说写了一段婚外情,但是写的很好,感觉像一段真正的、伟大的爱情。故事很简单,与《安娜·卡特琳娜》的剧情有些相似,但是《安娜·卡特琳娜》里的故事更像情欲,而不是爱情,安娜也比《廊桥遗梦》的弗朗西斯卡要自私的多,她没有对庭的责任心,没有对孩子丈夫的爱(这个爱不是指的爱情,指的是母爱友谊感情),她没有想过她的私奔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弗朗西斯卡与金凯德一辈子相处了四天,但是一辈子却朝思暮想他们的爱情伟大、感人。或许,如果时弗朗西斯卡跟着金凯德私奔,两个人胸中的爱情会熄灭。个人评分:4.5分。

  《廊桥遗梦》读后感(二):无声,隐忍,克制

  很多年前在其他的书上看见推荐这个得电影,于是我就想翻翻原著来看了。

  最近终于想起来这本书了。

  当时推荐时打动我的是两个人只有几天的激情,剩下的是无尽的怀念渴望

  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发生无拘无束摄影师乡村农妇之间的隐秘爱情。我们都以为我们得到了每个人都该有的东西,但是当那些真正的渴望到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人生原来是少了这么些东西。

  对于两个人的爱情,隐忍而克制,弗朗西斯卡逃不出已有的家庭牵绊,所以她放弃那个她深爱的人。理智让两个人分别了22年,再也见不到。所以就留给他们死了之后自己创造浪漫

  翻译中文版后很不喜欢有时间去翻翻原著。对于两个人的爱情稍微有点失望,没有那种想象中的很纯洁的感觉,却也还是可以理解两个人。

  《廊桥遗梦》读后感(三):曾经感动

  看过电影来看此书,应该说书比电影精彩,不过电影已经拍得够味。因为三年前的午夜两三点,我连续把这个电影看了两遍。有太多细节需要回味,是极少的能被触及的东西。

  不过昨夜看书,倒只有微微的感觉,微微思念,一点疼痛,猜想压抑的内容。面对面吸烟,我们浅浅对话是什么感觉。我开始思考L究竟感动了我什么。

  是跟他一起其他人都可以成残渣的感觉。因为完整的契合。很多东西,只有俩人懂。这应是爱情的标准。

  于是,不是随随便便的欲望。

  “这种感觉几个世纪才出现一次”

  倒不至于,还没有看过爱情的人妄想,看过爱情的人觉得它过了头。其实很多爱情的描述,让人放大了它的内容,于是臆想,性爱也是,没有得过的人夸大了它的浪漫。也可能只是于我而言。

  生活的广度,会缩小你看重的东西的深度。于是我感到L在消失,而且不挽留。我放言的那些话,我自己都会有天不记得,有什么呢。肝肠寸断的内容也不过如此。麻木的内容。成熟不仅如此,丫挺闷骚的。

  《廊桥遗梦》读后感(四):不完美才是大美

  书中存在很多理描写,这是爱情题材的小说一个很吸引人又比较普遍的写作手法,比如红与黑,比如安娜卡列宁娜,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人性的细腻。

  一个意大利人远嫁到美国,内心充满着对艺术、情调、温情、原始情欲、热情生活的向往。

  而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一个远离都市的小镇,人们每天谈论的都是家长里短,“二百万苏丹饿死的儿童可以无动于衷,但对于传播桃色新闻却具有电磁波般的效应”,小镇居民保守而麻木;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出门会大声的摔门,晚上会吃南瓜饼,肉,看电视,两个月才有一次固定仪式般的性生活。

  如果生活就一直这样下去,每天劳作、做饭、照料两个孩子、丈夫看电视时自己到阳台上思索,慨叹,那么弗朗西斯卡也不会很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诉求和愿望。但这时,罗伯特来了,一种披着光环的王子般的出场,他的各种性格、仪表、生活习惯、气质和谈吐对弗朗西斯卡来讲就是完美,与小镇上的人,与自己的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在独具情调的音乐中,腼腆地但实在地,他们上了床。

  欢愉总归会结束,那么问题来了,以后该怎么办,如果女主跟着男主走了,远走他乡,周游世界,去过浪漫理想的生活,那么这本书肯定就是一个宣扬婚外情的典范。

  而实际上没有,责任感战胜了少女的情怀。故事向着悲剧的大美发展,最终两个人还是没能见上一面。最后罗伯特给弗朗西斯卡的来信是浓情达到了高潮。

  这是一个悖论,一个怪圈,不完美才是大美。

  不仅是爱情的怪圈更是生活选择的怪圈,人生而不完美,选择了就不完美,但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所有的选择也都是完美。

  《廊桥遗梦》读后感(五):作者真的提倡离婚吗?

  不得不说,作者非常聪明,为了使这个短小的故事更有感染力,一开始用整整一章开篇描写故事的来源,而结尾再插入“局外人”的独白,一下子使这个短小简单的故事,变得形象感人。

  听说电影放映后,在美国引起了离婚热潮,作者真的借此书倡导离婚吗?其实不然。男女主角之间仅仅相处了4天,为了儿女放弃了这段真挚的情感,直到死,双方彼此牵挂。而这对儿女却是“这样随便对待”他们的婚姻,女儿卡洛琳也感慨:“这样一场非凡的恋爱却是因为我们而得到这么一个结果”。虽说择偶须谨慎,但是也不能轻易说离婚。有的人情深缘浅,而能在一起的,竟然不好好珍惜,岂不是有“暴殄天物”之嫌?

  也许离婚者会憧憬书中的罗曼蒂克,才匆匆离婚。但是世上又有多少个罗伯特•金凯德,又有多少个弗朗西丝卡?男主角是完美的,他是一个温柔的牛仔,其实“温柔”和“牛仔”是一对反义词,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是热烈直白的,他有男性荷尔蒙, 同时又有一个敏感的心,他深知“人言可畏”,所以赴约前先给女主角说清楚,他的赴约可能对给她带来的麻烦和困扰。而且即使深爱,他最后选择尊重爱的人的决定,即使是牵肠挂肚,还是设身处地地为爱的人着想,不让她难堪。有谁可以真真切切地做到既在生活苟且,又心怀远方呢?有谁愿意用24年的岁月等待4天佳期的再续呢?所以女主角也是完美的。

  最后还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背景知识:《廊桥遗梦》的译者是资中筠,她翻译的原则是以自娱为主,而且她看中的是作者通过男主角的言行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并非书中的家庭伦理或爱情,她曾提到:“作者借金凯之口有一段简炼而精彩的关于市场扼杀艺术的讲话,里面有许多警句。他摄影所追求的是反映他自己独特的精神、风格的东西,要设法从形象中找到诗,但是这不合编辑的口昧,因为编辑想到的是大多数读者,是市场”;“在另一处,金凯提到了现代科技和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使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退化。在‘旧世界’里,人强壮而敏捷,敢作敢为,吃苦耐劳,勇敢无畏。而今电脑和机器人终将统治一切。人类操纵机器,但不需要勇气和力量,也不需要上述那些品质。‘事实上,人已经过时,无用了’。连性爱都可以用科学来代替。组织起来的社会、矫饰感情、效率、效益等等使人失去自由驰骋的天地。更有甚者,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发明自相残杀的新武器正在毁灭自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廊桥遗梦》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