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05 16: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锦集

  《偶像的黄昏》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偶像的黄昏》精选点评

  ●尼采是疯子

  ●颠覆一切了,但到了更多。

  ●激情四射!尽管如此,哲学的自洽性真不是一般的强!

  ●5块钱买的旧书,看着玩。

  ●星级评价太过唐突。在读本书时遇到了至深的瓶颈类似勒住喉管的沙哑之感。四大谬误尤其进食难水见消化。。。

  ●全面批判

  ●爱默生具有那种善良风趣开朗,令一切严肃却步;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多大了,也不知道还会变得多年轻

  ●翻译真是既好又有创意。只是好的地方没有创意(尽是抄的周国平的),有创意的地方不好标点、断句等低级错误随处可见,不谈其他)。一字以蔽之:挫!

  ●五分是反感值! 尼采是克尔凯郭尔敌人,也是我的敌人!不过“要爱你的仇敌”,我所以尼采 *^ ^*/

  ●同译本不同版,加标。《偶像的黃昏》这本 商务印书馆(香港)和商务印书馆的译本是一样的。 读的繁体文本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一):很难形容,但值得一读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你认为你读懂了尼采,其实你没有读懂。最初接触尼采是因为周国平的著作,对这个有着狂人意志酒神崇拜天才抱着一种崇拜。这是我完整看的第一本他自己的著作,简短话语能够理解,但是看一整片,就是云里雾里了。里面的关于教育等等内容让我很有共鸣,但不知道我所理解是否是他所要表达的,对他的思想后来被纳粹利用,也有了些明了

  我也去翻过他的其他著作,但是这本相对是比较容易读了,对于想要了解尼采的可以尝试一下。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二):尼采的锤子

  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尼采的锤子》。大概就是说《偶像的黄昏》,在这里,尼采把那些个虚伪狂妄的假哲学家面具一个个敲碎,看得非常过瘾。尼采就像是自然(不敢再说上帝,因为上帝是人亲手制作的最大偶像)孕育的一个精灵,将被人搞得乱七八糟精神世界清理干净,这在人看来是毁灭性的,但破除之后才是建立。就像我们打扫布满蛛网房间精神重新被夏天大雨洗刷干净,焕然一新。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天赐的精灵,总是让我们在最悲观懦弱时候告诉我们——真好啊,如果生命就是这样,那就再来一次吧!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三):名贵的锤子

  尼采是罗马式的思想家,自诩为狄奥尼索斯.因其对于悲剧深刻理解,以及其语言天赋,这本小书充满了格言式的诗性的有力论断.诚如其所言,罗马的格言体已然是尼采的独特风格.他要用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所讲的,甚至是不能讲出来的.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本来我是抵触形而上学的.但是这本小书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一字不落的读完.我想这种感觉本质上已然是一种审美的不间断感,正如听名演奏,看好的电影,难以中断的感觉.我喜欢尼采文笔的充沛感和贵族气质,结合这本书的主旨----批判与打破一切的虚伪----就更让人潮澎湃.

  另外一点吸引我的地方,是尼采本人的思考方式.如果想要了解尼采,这本小书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篇幅不长,却独具特点,时间也刚刚好,就在尼采写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强力意志>之后,也就是他思想成熟之后.另外,由于内容精炼且旁征博引,很多地方确实耐人寻味.

  尼采就像所有的天才一样,是时代的结晶,从某种角度上,他是当代的古人.他骄傲地自负着,坚信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背后则是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我只能说,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即使不相信他的学说,也至少希望自己具备他的风格.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四):重估一切价值!

  让人们都将闪耀“理性”之光的道德奉若神明,却把与生俱来的“感性”视作洪水猛兽,无时无刻不在否定“感性”的存在和价值……这就无怪乎尼采这种绝对自由意志的强人要向一切道德开炮,并要在旧道德的残骸上重估一切价值了!

  这薄薄的一册,蕴含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啊!你不能奢望在几次阅读中就能明白它全部的意义,但每一次重新阅读都会让你收获全新的能量。不需要去对它做什么评判,尼采对人们的评判也只会鄙视地一笑吧……摘录如下几段,做参考反思:

  它(教会)从来不问:“人们如何使一种欲望得到升华、美化和神化?”——它始终把惩戒的重点放在灭绝上(灭绝感性、骄傲、权势欲、占有欲、复仇欲)。——但从根上攻击激情,就意味着从根上攻击生命……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在与野兽的斗争中,使其生病可能是削弱它的唯一手段。教会甚至这一点:它(用道德)使人堕落,它使人虚弱,——而它却声称“改善”了他…… 神圣的欺骗,这是一切改善过人类的哲学家和教士的遗产。无论是摩奴、柏拉图、孔子、还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导师都未曾怀疑过他们撒谎的权利。他们未曾怀疑过所有其他的权利……如果用公式加以表达,人们可以说:迄今为止,用来使人类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从根本上说都是不道德的。——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五):真实主义的理性

  偶像的黄昏也可以意为黄昏的偶像 其实也这也是尼采的一种表达 也始终只有黄昏这段经历不断过程的人才具备偶像的偶像 这种的说法只是一种敬仰 所以这里的偶像实际是一种有超满经历而具备绝对理性的人 但偶像的黄昏本身带有一定悲剧 哲学的思想就是人对于事物的思想临近灭亡才领悟它的本相 也只有把事物看到死亡或者快以死亡的时候 实质的更加清醒的才会诞生 当然这一书全部的灌溉了这一思想 而往往在人们本身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轻入的态度 在各种形色之间摇摆 所以人本身介入了这些事物中 而各种形色本身不是正视的事物 所以人从此之间受到了干扰 而步入矛盾或者自我假象与社会风格的思维中 而这种思维本身的层次混与数子对化使人失去了具有单纯动机的绝对理性 因此审判性与本质不为一体 而是实实在在的现象 但人当经历了一系列复杂与不断跳动的过程所有的思想结构又往一点集中制 而这时的集中其实也是意识力量的尽头 也可以说成黄昏 在这个过程体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就是每种人犹如初出世一系列情感所导致的乐观极其追求与吸取的性质恰刚好相反的导致了以至丧失理性的状态 也就是乐观上轻盈所往的性质是假象格局的棋盘 只有从这个棋盘里走过所有棋性才可以使人懂得原本性 当然也作为一个不需要努力的智者 就是抛弃这个棋盘

  很遗憾 这书我没看 你可以觉得奇怪或愚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