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维版图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28 19:2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维版图的读后感大全

  《思维版图》是一本由理查德·尼斯贝特著作中信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版图》精选点评

  ●真是一个有趣话题。但是顺瓜摸藤这个。。。有点勉强

  ●我和你之间最大的区别。 就是世界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圆,而在你的眼里却是一条直线

  ●书名内容完全不符,作者提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却用老驴转磨的方式碾出了个序言提出结论东西方思维模式本没太多可生发的,但联想到美剧教育民主,就有多处启发。有些疑惑不是因为社会差异,而是我们的认知方式使然?这才是真正的巴别塔啊。12.8读毕

  ●西方人求真,东方人重道。形式逻辑VS辩证关系个人主义VS集体依赖物体论VS物质论,这就是思维差异。有事实,有道理,有历史,还有科学实验,是比较深入且广泛的分析

  ●原来我们的思维如此的奇特,东方人更多地受到环境影响,西方人更多地独立而分离地问题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详细分析,让你更清晰理解东方的圆形思维和西方的直线思维,优化思维结构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还行吧

  ●读了一半实在是没法继续学术味太浓,用词专业晦涩。等以后层级深了再看吧。

  ●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个怪胎,理学产出可疑。看到封底说作者是第一位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家,我笑得通体舒畅,原来美国也是不太认同这门伪科学的。书还是不错,算是有所建树并且严谨谦逊

  ●观点有待斟酌

  《思维版图》读后感(一):直线和圆圈的世界

  奶牛公鸡,嫩草

  如果把这三个分为两类,你要怎么分?

  为什么西方人善于分类,长于逻辑,而东方人完成易经?这个世界到底是一条直线还是一个圆圈?

  我们应该简单还是高深?如果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就这样吧,这就是世界

  《思维版图》读后感(二):东西结合

  东方和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没有谁好与谁不好。历史发展至今,各自都出现辉煌灿烂文明。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敞开胸怀,敢于接受两种思维分析事物,问题的能力。从全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有版图,可思想没有。书中引用大量例证说明区别。阅读稍微比较困难,不过观点很明确。

  《思维版图》读后感(三):很值得一看,但不算好书

  章节标题是问题的形式,但是内容却并没有给出答案,甚至毫无联系

  比如“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这一章,我没有看出任何跟诺奖有关信息

  但是,这都无所谓,标题什么只是形式而已,作者的观点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建议认真看下前三章,后面几章的结论你自己可以推断出来了。

  我这样总结此书:西方人求真,东方人求善。

  《思维版图》读后感(四):标题不对,内容可以一读

  标题很老火,内容是讲东西方思维差异的。

  以往也有过这样的说,不过统统是一些主观的判断,作者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中有很多实验性质的内容。估计不是很多人看得下去,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吧。

  其实改一个平实的名字,这书应该能有更多人看。

  有意者,可以写一个《思维版图》批判,因为从东方人看,这本书还是一个西方式的书籍。

  《思维版图》读后感(五):东西方思维特征总结(一一对比)

  【东方人】

  1.注重整体,环境;

  2.对矛盾有更大的偏好,在看待矛盾时采用辩证的方式,解决矛盾时采用中庸之道,调和矛盾为主;

  3.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看到"物质";

  4.倾向于做出"变化"的判断,未来是非线性发展的;

  5.更容易自谦自省;

  6.对他人情感很敏感;

  7.委婉;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倾向于归因于背景 【西方人】

  1.注重个体,独特性;

  2.对矛盾没有偏好,看待矛盾时采用逻辑思维,解决矛盾时更倾向于证明一方是正确的;

  3.将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看到"物体";

  4.倾向于做出"静止"的判断,未来是线性发展的;

  5.非常自

  6.对他人情感不敏感;

  7.直率;

  8.检查普遍适用规则;

  9.倾向于归因于个人特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维版图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