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墓碑和坟墓是作为仍在人世的后代对于已逝先人表达思慕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古人做事情讲究两样东西:一个是黄道吉日,二是:风水,因此在墓地的选择上尤为慎重,都要下一番功夫来保证自己的祖先去世后也能够安心一些。古人挑选陵墓位置。要有山,山可以依靠,流水,可以保证生活用水以及灌溉。由明十三陵我们也不难看出,风水学说之所以能够作为古人在选择居所以及陵墓的一种参考,说明这门学问并不是迷信说法,这些关于住宅环境与形态的讲究实际上都是人们生活之中的大智慧,反应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计较的利弊,但是人们只是习惯性的用“风水”这一概念来进行表达。
古人对于已故先人的墓的重视程度,是因为他们希望逝去的亲人的骸骨也可以同他们生前一样,也能够享受优良的“居住”环境。而这些其实也是进一步表达圣人对已故人的眷恋与怀念。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寄托哀思,来表达思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社会很多大城市中很少能够看到山而且也很少能够见到自然水系,所以这些包含人民对于生活智慧的结晶的风水文化也正在逐步的消失,即使现在有不少新开发的小区也开始遵循这一传统来建造现代化小区,但是人工雕琢的总是比不上自然风光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