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维梅尔的帽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5-28 02:09: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维梅尔的帽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维梅尔的帽子》是一本由[加] 卜正民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梅尔的帽子》精选点评:

  ●这书刷新了我对沈德潜的认知2333:返魂香自淡巴来,胜国时曾遍地栽。却笑前人都草草,烟云世界自君开。结语确实写的不错,John Donne出场堪称妙笔,故事讲的也比《纵乐的困惑》更有头有尾一点…

  ●这本书也像一张因陀罗上面的网,牵一发而东全身。内容5星,翻译流畅,但是一些人名没有采用通译,是为微憾

  ●敢想,会写。佩服至极。

  ●披着艺术史外衣的风俗历史,但感觉作者主观+戏说成分较多,不知多少可信。姑且还是当八卦看看。

  ●书很好,只是译本太差。

  ●就是世界贸易史么

  ●时间

  ●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翻译和校对上的错误,本来是可以给四颗星的。

  ●在《戴珍珠耳环的女子》之外,我对维梅尔一无所知。作者在Delft摔下自行车,就意外走入了17世纪的记忆,但在中国,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能够开启明代岁月之门的钥匙,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快速翻阅。切入点有意思,但是太细碎了。喜欢有关瓷器和烟草的章节。

  《维梅尔的帽子》读后感(一):明朝的中国和我们想像的非常不一样

  Vermeer的帽子只是一个幌子,但是其中谈了很多贸易的东西!特别是对晚明的文化状态的描述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还有中国人收购白银,欧洲人从南美取得白银到中国买瓷器的白银交易很明了。

  另外一个对于香烟从北美到欧洲这条线路,以及香烟从欧洲到印尼到福建,或者香烟从印尼到日本到河北,这三条线的描述。也是非常精彩的。

  《维梅尔的帽子》读后感(二):明朝的中国和我们想像的非常不一样

  Vermeer的帽子只是一个幌子,但是其中谈了很多贸易的东西!特别是对晚明的文化状态的描述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还有中国人收购白银,欧洲人从南美取得白银到中国买瓷器的白银交易很明了。

  另外一个对于香烟从北美到欧洲这条线路,以及香烟从欧洲到印尼到福建,或者香烟从印尼到日本到河北,这三条线的描述。也是非常精彩的。

  《维梅尔的帽子》读后感(三):如果這本的翻譯很差,就改看『理想國』出版的,採用台灣的譯本

  如果這本的翻譯很差,就改看『理想國』出版的,採用台灣的譯本

  這個台灣譯者過去在台灣翻譯了不少好書,黃中憲。

  作者: [加拿大] 卜正民

  出版社: 理想国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译者: 黄中宪

  出版年: 2017-7-1

  页数: 304

  定价: 48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 卜正民作品

  ISBN: 9787556117208

  《维梅尔的帽子》读后感(四):一个窗口看世界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以画中的东西为一个引子,然后开始用作者的博大知识库构建一条线索,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关于烟草、白银的问题谈的很有趣,值得一看。

  世界贸易,本身乃是一种交换。白银作为一种商品和资本,其流动乃是因为套利的国际可能性——中国的东西比欧洲的便宜,可以倒卖。于是,白银就从美洲,辗转来到中国。而白银作为财富,有着刺激经济的作用。所以,当白银来到中国后,虽然有些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却也同时刺激了中国的经济,甚至在奢侈品方面可能会造成泡沫也说不定。同时,欧洲的白银外流,这也让他们的经济显得不那么好过——市场萎靡了。于是,让白银回流就是一大问题。怎么办?根据贸易的相对生产力的规律,只有让别的商品打入中国,才能扭转这种以白银作为优势商品的局面——换言之,当时的情况是,国外盛产白银,而中国生产其他,于是国外的相对优势成为了白银,而且这种优势产品也的确很容易地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只不过,这种产品有着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而这种一般等价物作为相对优势商品进入别国的市场则是任何出口国都不愿意看到的蹩脚情况——除非带来的是利润,而不是简单的商品(这是不会增值的,除非再次倒卖)。于是英国要进行鸦片贸易。如果不这样,钱就被吸光了,在中国促进了经济,却丢给英国一个没钱的烂摊子,随着那些茶叶被喝光了以后,英国只有穷滚到生产银子和生产茶叶一样困难的地步,才可能扭转其局势,而那个时候的优势产业,在绝对值上讲,也差的不值一提了。

  《维梅尔的帽子》读后感(五):从绘画窗口看世界贸易

  之前看过卜正民的《纵乐的困惑》,和那本明代市井生活画卷历史不同,这本书从一个很奇特的视角,透过荷兰小镇画家笔下的几幅画,做为窗口,延伸出17世纪荷兰、中国贸易历史的一角。

  如果中国历史学家学习这个方法的话就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画不重视写生,不会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画在文人画里(当然清代有些宫廷画还是有些社会生活的)

  1、董其昌是第一代看到欧洲版画的中国人,在董的绘画风格上,欧洲版画影响改变了其画风,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而维美尔尔是看到中国绘画(通常是在瓷器画上)的第一代荷兰人,有人说他使用的“台夫特蓝” 和大量背景留白,体现了中国画的影响。

  2、画中军官所带的海狸帽子,背后是荷兰火枪手使得法国人深入五大湖区,为欧洲提供新的海狸毛皮来源,产生了这种海狸帽的流行风格;

  3、画中水果盘是中国瓷器,中国盘子在荷兰不断普及至随处可见,成为新兴绘画流派的一部分。

  1)中国制陶商数百年来一直根据外国口外,专门制作外销陶瓷(例如压扁豁口的花瓶适合土耳其风,盘子中做出分隔适合日本饮食习惯,较为扁平的汤盘适合欧洲,因为欧洲人不允许举起汤碗,而要专门的大汤匙)

  2)对于中国人来说,古董的含义是与古代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承载着古典意味,所以海外物品很难成为古董,它只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但欧洲人对于中国古董的看法,是因为它们是美丽的。

  4、《地理课》画中所透露出来的,是耶稣会和远航商船不断送来新的地理知识,让荷兰人能不断勾画更加完整的世界地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维梅尔的帽子》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