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学校开展了线上万人辅导志愿活动,并提出可以以线上支教的形式开展三下乡活动,借此机会我建立了“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担任队伍队长。此次三下乡活动与以往不同,我们的支教对象是面向全国的,以往是局限于一个地点,而我们是以多个点分布。从一开始的建立队伍,招募队员,到最后选定队伍名字“繁星”实践队,希望本着“用青春点缀梦想,用知识创造未来”的理念,通过“中小学线上教学万人志愿服务联盟”为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上和学习上的帮助,帮助他们成长。
我开始招募队员时,一下子就进来了42个人,当时的我既开心又措手不及,我很高兴他们愿意加入我的队伍,但是又因为队伍人数害怕自己担不起不了队长这一职务。有很多同学因为搞错了情况和认为自己无法在这10天内完成20小时的辅导任务选择退出,最后剩下的人数是35人。第一次参加三下乡,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只能多问干部,好在干部们都很有耐心,对我的失误也没有责怪,而是鼓励我,队友们也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担任好队长这一职务的决心。
担任支教老师的这段时间,我才真正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看别人讲课总会觉得那么轻松,自己实践起来才会知道想要把课讲好并没有那么容易,加上我们这个是一对一的,不仅仅只是讲课,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针对性下药,我每次接到一个学生都会先让他做一套卷以此来了解他的情况,然后跟他讲解,之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去备课,将我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我的辅导对象,我刚开始上课是很担心的,因为我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经过这次实践,我慢慢的开始上手,从备课到讲课,到升入知识点的讲解,到拓展,这些都是我的教学能力在慢慢提高,我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对题目可以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成就感,并且为学生感到高兴。我一直都是希望学生能够把我当成朋友看待,课下时时聊天了解他最近的情况,课中做一些小游戏来让学生开心,提高学习兴趣。
我有两个辅导对象,都是辅导数学,一个是二年级的国鸿,他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但是很有礼貌,特别可爱,每次上课都会跟我问好,也比较听我的话,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在数学的应用题方面比较薄弱,喜欢钻牛角尖,但是经过多次的题型训练,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点令我十分欣慰。还有一个是即将初一的思军,他是我在夏令营的学生,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辅导的时间不多,但是每次辅导注意力都特别集中,接受力也比较好,每次的课堂都是欢声笑语,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这次实践中,辅导中,我看到辅导的学生一点一点的成长,这是一个从来都没有过的感觉,我参与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在这段时间里陪伴着他们,他们也陪伴着我,为我的假期生活带来了挑战和乐趣,让我感到很充实,我体验到当了老师的生活。队伍里,我看到队员们的积极交流教学经验,提出建议,分享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我在此次实践中明白了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礼貌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自我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所以,志愿服务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在这次实践前我从未感受过我如此被需要,原来被需要是如此的幸福。
在我看来,三下乡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锻炼自我潜力的舞台,是加强修养,进行自我定位的砝码,我期望我以后还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