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湖南之辱
1852年,深夜两点半,正在安徽某驿站酣睡的曾国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随从禀报,来人为湘乡白玉堂人士,曾国藩听闻,猛然惊醒,睡意全无,(湘乡白玉堂为曾国藩老家)。
老家深夜派人来此,定有大事发生,果然: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夫人去世。
曾国藩听闻,如五雷轰顶,泪如雨下:离家一别十四载,吾母音容不再见,悲痛至极。
江氏夫人
江氏刚嫁到曾家时,上有太公公、太婆婆、公公、婆婆,下又两个未成年的小叔子,公公曾玉屏性格火爆,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开喷,而老公曾麟书又是个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江氏一边要照顾年迈的四位老人,一边又要照顾两个小叔子,期间又为曾家育有五儿四女,还有承受公公的暴脾气,一生劳苦,尤为可见。
在她的支持下,长子曾国藩一路高歌猛进,考入京城,做了高官,这也是她最自豪的事情。
江氏最开心的事,就是长子曾国藩的来信,江氏不识字,但每次丈夫给她读曾国藩的来信时,她都倍感欣慰。
江氏一生最遗憾的事,是到死都没能再见到长子曾国藩和离家时只有一岁的长孙曾纪泽,
如果说现在的女人能顶半边天,那么说江氏夫人撑起了整个曾家也不为过。
中国人以孝为先,母亲去世,作为长子的曾国藩,要为母亲守孝,官是做不成了,曾国藩书信一封,安排在京居住的妻子、儿女即刻启程返回湖南老家,之后在母亲陵墓附近盖起茅屋一座,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在京为官十三载,太累了,其实曾国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研究学问,自己做官做到二品大员,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剩下的时间,他想转换人生的重点,踏踏实实的展开学者生涯。
但此时,朝廷来信,意思是,各地农民起义,狼烟四起,尤以广西金田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战斗力最猛,一路过关斩将,相继攻克湖南湖北,战斗力惊人,人数迅速发展之三十万人,咸丰帝下诏,命在外探亲、出差的大臣,协助当地官员,举办“团练”,训练民兵,组织武装力量对抗起义军。
好友相劝
起初,曾国藩是不想出山的,其由有三:
1、 百善孝为先,自己重孝在身,为母亲守孝为大事
2、 自己身为一名文官,从未带过兵没打过仗,不知从何处下手
3、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在京为官时,曾国藩就将自己的担忧不止一次的向咸丰帝阐述过:朝廷官员的为官不仁,司法腐败,官员的私自敛财,官官相护,黑恶势力猖獗,官匪一家,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都是成为国家动乱的导火索。说白了就是对咸丰帝已经失去了信心。
此时,好友郭嵩焘的到来,另其改变了想法,郭嵩焘的意思说,你以前总说自己生不逢时,朝中官员做事,畏手畏脚,毫无建树,没法改革,更没有办法实现你兴国兴邦的人生理想。
但现在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不正是建功立业,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吗?现在机会来了,你怎么还退缩了。
曾国藩听后,恍然大悟,决定出山,帮朝廷平乱。
众矢之的
初到湖南长沙,曾国藩就成立团练大臣公馆,以朝廷的名义向全省发布通告,要把全省的治安先搞好。
曾国藩认为,大乱之后,湖南省内,匪患猖獗,各种黑恶势力崛起,打着天下大乱,匹夫有责的幌子,大肆敛财,迫害百姓,攘外必先安内,要打败起义军,必须军民一条心。
因此曾国藩展现出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他把全省的民间武装力量,全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四处剿匪。
1853年的一月、三月、七月,曾国藩带领的武装力量共计俘获土匪数百人,击毙二百余人,自此声名大振。
土匪消灭后,又把重点放在了打击黑恶势力,除暴安良上,也是因此,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众矢之的,因为当地的黑恶势力与当地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是某官员的亲戚朋友,有的就直接是某官员私底下的地下执法队。
而曾国藩却视而不见,一视同仁,其工作力度和效率之高,前无古人,只要是被百姓举报的黑恶势力和官员,往往根本不用下属州县审理,直接就被带到曾国藩的大臣公馆,一旦证据确凿,直接审判,有的直接就被斩首。
曾经的好友曾劝说曾国藩,要循序渐进来处理,但曾国藩说,国家为什么会动乱,就是这些人渣作祟,如果不杀,难以平民愤,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自此曾国藩彻底成为了湖南官场的另类,被排挤,因为他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出的成绩,超出了湖南省几十年案件审理的总和。
意气风发
曾国藩除整合民间团体武装之外,还一手创建了,一只崭新的武装力量“湘军”,他认为普通的民间团体武装只能够应对民间的黑恶势力,但无法对抗,常年征战的起义军,因起义军在外常年征战,有自己的因信仰,风餐露宿,饥寒相交是常有的事,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流血和牺牲,其战斗素养,不是这些民间小型武装力量能够对抗的。
因此他想要创建一支有灵魂,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部队,因为 一个人的潜力激发的多少是由精神力量而决定的,当一支部队的精神力量提升以后,这支部队的潜力,也将被无限激发出来。
他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忠君爱国,亲民爱民,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的将士,使得这支部队气势空前高涨。
险些被杀
在练兵问题上,曾国藩没能认清实时,他将手伸到了自己权力范围之外。
驻守长沙的军队绿营军和其他地方军队一样,军纪涣散,四处扰民,他命令绿营军和他组建的湘军一起操练,一起听取忠君爱国的思想理念,
但部队的军人却没有这么好的脾气,野惯了也就不服从管理 ,曾国藩一道折子上交了咸丰帝,带头闹事的副将清德被撤职查办。
这下彻底惹怒了绿营军,他们借机围攻曾国藩所在的大臣馆,打死打伤曾国藩的护卫,曾国藩险些被杀,在护卫的拼死掩护下,逃到了巡抚骆秉章那里,骆秉章趋言附势,亲自出面给绿营军道歉,才平息了此事
远离官场,一心练兵
就此事,曾国藩看到湖南官员的丑恶嘴脸,甚至已无药可救,本想向咸丰帝举报湖南官员的不作为和湖南军队的军纪涣散和腐败,但一想,这道折子上去顶多也就扳倒一两个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以后会让他在湖南举步维艰,思来想去,决定,打断牙齿活血吞,不在与湖南官场纠缠,带着自己招募的湘军来到了僻静的衡阳,准备训练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打几场胜仗,来堵住他们的嘴。
当一个人的能力过强时,很容易被自己的能力蒙住双眼,看不清实时,过刚易折,当感觉力不从心之时,不如放下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专注做一件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你身处低谷之时,不要放弃自己,英雄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