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家长的观念中,拥有“听话的孩子”,那是他们的光荣和骄傲,是他们教育成功的表现。
但是,仔细观察那些听话的孩子,不少人长大之后成为“没有主见之人”,在单位,总是被领导,而难以领导人。纵然有某些特殊原因让其走上领导岗位,也是弄得焦头烂额,满地狼藉。结婚之后,也可能成为“妈宝女”或“妈宝男”。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有不少乖巧的孩子长大后自带“讨好型人格”,不惜委屈自己,虽然人前赢得不少称赞,人后却很是郁闷,有的还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并非说乖巧的孩子不好,也并非说每个人长大后都必须成为管理者,成为大有作为之人,更不是说乖巧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没有出息。
而是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何以“乖巧”?何以过度“乖巧”?人,都是需要慢慢懂事,慢慢成长的。过早懂事,往往有其特殊的环境和原因。比如,家长过于严苛,甚至教育带着“暴力”倾向,一些孩子很快就能领悟,于是“乖巧”起来,但他们压抑了自己本真的想法,久之久之,对父母很是听话,言听计从,慢慢没了自己的思想。一些孩子却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和,家里经常性的吵吵闹闹,于是,孩子因此迅速懂事起来,隐藏起自己,乃至不实事求是去讨好身边的人。但这些孩子懂事的背后,可能潜藏着灰色、消极的、悲观的情绪和思想。
所以,当孩子很乖巧时,无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的教育有些偏激?是否给了孩子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生长环境?然后,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鼓励。
孩子成长路上出现一些“不听话”、“调皮”的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那些在民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身心更为健全,未来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快乐,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