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辽宁青年
――如风于2020年
1996年,那年15岁,在读高一。父亲病重,父亲是开大车的,常年在年上路上。这回是第三次大的胃出血了,生命垂危,身体内的血基本被换了一遍。在江西一市里的医院住院着,母亲已经在医院里陪护父亲好几周了。有一个周末,自己做好早饭,就从四面是山的家里出发去市里看望父亲。需要在县城里转车。因为到县城的早,去市里的班车还有很长时间。就逛了一次县城的新华书店。
一开始是看了许久语文与数学的辅导书。看得津津乐道。看了挺久的。看了下时间,估摸着需要出发去车站了。在书店门口看到了一本辽宁青年,小本的那种。有些新奇。翻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关键是看到了一篇关于奋战高考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其中提到的军事化来管理时间与管理学习的方法,其中还使用了各种自编军事代码来辅助计划的实施与执行。就毫不犹豫的用身上仅有几块钱买了下来。那时的我,也是基本没有零花钱的。在去市里的路上,慢慢的把这本辽宁青年给看完了。尤其是那篇关于一个刚考上大学的优等生所写的高考奋战之路。看了是又看。感觉还是意犹未尽。
到医院看望父亲后。看到父亲虚弱的身体还让我好好学习,不用管他,说他自己没事的。自己出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这大山。
回家后,心思全在那则故事里。我又仔细了拜读了好些遍。并做了详细笔记。用了几周时间,不停的调整。也给自己制订了一套类似的计划。计划时间是从当时一直到1998年高考前。从此两套学习方案雷打不动,学校的一套学习任务绝不能落下一丝。每天晚上再按计划再来一套独立的学习。省吃俭用甚至用完了往年的压岁钱买了各科的辅导书与相关试卷。风里来,雨里去,春去秋来。坚持了两年多,一人在一小木屋每每学习至深夜。第二天仍必须按点起床去锻炼身体。
也万分庆幸父亲那回也慢慢从鬼门关给爬出来了,如果爬不回来,我就得顶替我父亲去矿上去上班了。邻居家的孩子就是在父亲工亡后辍学顶班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至从那以后,慢慢进入年级前十、前五、前三,高二下半年就一直就是稳居年级第一了,一直到高中毕业。1998年高考,考过了一本重点线。由于我们是一所子弟学校。本人是当年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不负重望走出了大山。
上了大学后,对于辽宁青年一直青睐有加,每期必买。辽宁青年陪伴了我整个大学。吸取了无穷无尽的养份。毕业时也获得了校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在毕业离校时,我的抽屉是满满的一抽屉辽宁青年。
赋藏头诗一首:
辽天望少回首恩,
宁静致远渐痴迷,
青春作伴亦师友,
年年岁岁步步高。
(首句引至: 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出自唐·周朴《塞上行》。颇有同感。感恩与辽宁青年在少年时的相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