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读汪国真的《路灯》。一首路灯,让我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小巷,在昏黄的街灯下,看他高大魁梧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一盏盏路灯,散发出橘红色的光,那是父亲等待的目光。寒冷的冬夜,他一个人站在昏黄的路灯下,背着双手,慢悠悠踱着步子,等我放学。听我哼着歌曲,一个人不紧不慢的从胡同口冒出来,他总是一脸严肃,生气地训斥一声,”黑漆漆的夜,一个大姑娘家家的,也不懂得害怕。”我摸准他的好脾气,嬉皮赖脸地黏上去,拽上他的手一起走。“您不接我也行,我一个人不害怕。”“你妈妈忙,她累了,我要在家就天天晚上接你回家。”于是我天天盼望,那时在城里上班的他,能出现在昏黄的路灯下。虽然没有说过是多么期盼,但那样的等待,是冬日里的最最温暖。那盏摇曳的灯光,多年后依然如火般闪耀。沿着时光的掌纹,我穿越山水,触摸旧时老墙的潮湿。用一支浅淡的素笔描画父亲等待的背影,温柔而深邃的眼神,还有那盏昏黄的路灯。路灯的手,牵扯着我的思绪,路灯的眼,照亮着一个个温暖故事。如一朵朵明媚嫣然的花,开在风里,落进记忆里。就像成长一样,他陪伴在我的左右,让我的青春岁月,笑得如花灿烂。抚摸那些岁月中沉寂的旧时光景,让我不由得一声轻叹,感慨忽儿油然而起。我那个站在阳光下英姿飒爽的父亲,等在昏黄路灯下高大魁梧的身影,如今已瘦削苍老,鬓角微白,步伐也不再如年轻时那样轻快矫健,真是弹指流年,岁月催人老啊。时光已将几许沧桑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脸庞。但父亲在我的心里,永远是盏灯,是团暖。无论时光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