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那个年龄可以洞察世事,对花花世界的声色犬马、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淡了,他就活得从容大度,可以“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据说杨绛也最喜欢的这首诗,我想正是达到这种淡泊与不争的境界才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活的淡然从容。就像她的文学作品一样平淡中不失从容不迫,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百岁老人,一直笔耕不缀。她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这些话与心灵的轻语不谋而合,默默给予我一种坚持的力量和勇气。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骨子里是有着一种执着与韧性的,冥冥中总是有着明亮的微光,为我指引。比如他和她,让我愿意顺着文字的河流之上,飘行。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我愿看过风,听过雨,穿过丛林,越过山峰,趟过河流,静赏一轮明月,喜拥璀璨星空。
不争,不求,一个人的世界清净无扰。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恬静出尘。她手握一支素笔,盈盈对我慈眉暖笑,她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这番话像亲近的老人与我促膝长谈,将生命中的种种感触与经历娓娓道来,和风细雨的绵绵话语中却有着惊涛骇浪涌来后的波澜不惊。其实,懂得要大度退让,要包容,但实在是不喜欢和不擅长与人周旋,着实觉得与人的交际有时是那么复杂与疲惫,事与愿违。虽然无争无求,但也会逆流而上。愿用隐忍去退让,愿用包容去乐观,用豁达去坚韧,抗衡洪流与抵制漩涡,保持自己的本真不被淹没。在人生不同尝试的情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成长。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蹉跎岁月,会磨砺一些坚硬的棱角。就像一颗小小的鹅卵石,要经过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才会慢慢变得光滑,直到浑然天成,光滑如卵。就做一颗安静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愿铺起一片五彩路,让人们亲亲密密一片欢乐。
一世不争,无求。淡然平静。喜欢杨绛喜欢的这首诗,喜欢细细聆听她说话,温柔细润,却深含人生的睿智与哲思,更是钦佩她与钱钟书这对文坛伉俪坚贞不渝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有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生活是平淡与素朴的,他们却能赌书消得泼茶香,让每天充满温馨与乐趣盎然。如今,斯人已逝,而她们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清晨,读一首诗,念几段字,品她的智慧人生与幸福爱情。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愿一生活的淡然从容,波澜不惊。人生境界是不争,恬静出尘心自宁。一个人安静温婉行走,体会百味人生。